陳利昌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術后的生存質量研究
陳利昌
目的 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術后的生存質量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介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生存質量評分間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PL、AF、AS、DP及TS均顯著增高,且觀察組各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 為老年冠心病患者展開介入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生存質量
冠心病是目前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威脅的重大疾病,是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中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男性中發病率相對較高[2]。目前冠狀動脈介入術正逐漸成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方法,隨著介入治療在臨床中的大力推廣,冠心病致死率也呈現出逐漸下降趨勢[3]。現階段,冠心病領域研究人員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更為關注。作者通過對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療的84例患者分別展開藥物治療與介入治療,對患者治療后生存質量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與WHO于1979年所制缺血性心臟病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52例,女32例,患者年齡為59~85歲,平均為(71.3±2.8)歲;排除有肝、腎、腦功能障礙及無痛性心肌缺血等患者。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及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展開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行介入治療,主要采用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與支架植入術,完成手術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在患者入院時、治療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展開心絞痛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價。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心絞痛治療效果進行判斷:顯效:患者胸痛癥狀消失,或自重度降低為輕度;有效:患者胸痛癥狀有明顯改善,或從重度降低到中度,或從中度降低到輕度;無效:患者胸痛癥狀無改善,和治療前為相同標準,或胸痛發作次數明顯增多。利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是對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心絞痛發作情況(AF)、心絞痛穩定狀態(AS)、疾病認知程度(DP)及治療滿意程度(TS)等5方面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x-±s)形式,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對比展開t檢驗,當P<0.05時,二者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分析 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1.4%;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17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生存質量評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L、AF、AS、DP及TS均顯著增高,且觀察組各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對比(x-±s,分)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因為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后導致血管阻塞或變得狹窄,致使心肌細胞因缺血及缺氧而壞死后引發的疾病。已有臨床研究揭示,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不合理膳食、不良生活方式、飲酒過量、肥胖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均是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老年人是冠心病高發人群,在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凸顯下,我國冠心病發病率逐漸升高,其該疾病對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有關報道顯示,年齡高于60歲的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高達26.1%,而出院后1年內病死率高達13.5%,4年中患者生存率僅為46%。
近年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在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充盈后的氣囊促使狹窄血管擴張,對血流情況加以改善,同時在擴開的血管內狹窄位置放置支架,對再狹窄加以預防。目前,介入治療被證實在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及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均有確切療效。冠心病領域研究人員在關注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同時,對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也同樣重視。國外有研究對年齡高于80歲的穩定心絞痛患者(無其他危險因素)展開調查,發現冠狀動脈介入術可對高齡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加以改善,特別在部分方面的改善程度甚至比低齡患者更加顯著。本次研究通過對84例患者分別接受藥物治療及介入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進行評價,發現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優于采用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同時兩組患者治療后兩組PL、AF、AS、DP及TS均顯著增高,且觀察組各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表明,介入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及軀體活動受限情況,可大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促使患者運動耐受性大大增強,有效改善患者冠脈血供情況,從而可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這和國內已有報道結果一致。另外,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患者接受所有治療的重要基礎,患者在行介入治療后應根據醫囑長期服用標準藥物加以治療,從而對介入治療的效果加以鞏固。同時,冠心病患者在介入術后需在一定時間內臥床休息,容易造成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在手術前后應注重為患者展開有效心理指導,促使其消減不良情緒,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治療依從性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為老年冠心病患者展開介入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梁婷.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1):1155.
[2] 王智廷.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操作者所受劑量的綜合研究.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10):834.
[3] 黃玉.整體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診療的研究.重慶醫學,2012, 41(9):930-931.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