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紅
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易 紅
目的 探討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本院心內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欲下降住院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對導致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以其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結果 年齡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介入因素、精神因素等是導致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幾種常見因素,經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后患者食欲得到了顯著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導致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因素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食欲,改善其預后,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
食欲下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內科并發癥,其極易對患者的機體抵抗力產生影響,使得患者的活動耐受力下降,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心臟不良事件、電解質紊亂等現象發生[1]。因此,及時分析導致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本院為探討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及護理對策,對收治的80例食欲下降的心內科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欲下降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86歲,平均年齡(45.4±12.6)歲。
1.2 方法 以患者入院時全面評估結果及住院期間隨時評估結果為依據,將患者食欲下降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個等級,同時對患者住院期間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對導致患者發生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且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1.3 食欲下降程度劃分 輕度:患者食欲略下降,時間低于1周,進食量為正常進食量的3/4左右,且無惡心、腹脹等胃腸道不適感;中度:患者食欲顯著下降,持續時間為1~2周,進食量為正常進食量的1/2左右,且伴有惡心、腹脹等胃腸道不適感,或偶有電解質紊亂現象發生,但無營養不良現象;重度:患者食欲很差,持續時間>2周,進食量低于正常進食量的1/3,患者精神較差,常伴有惡心、腹脹等胃腸道不適感,且伴有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等現象[2]。
本組80例患者經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其食欲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患者護理干預前后食欲情況對比[n(%)]
3.1 食欲下降因素 ①年齡因素。心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而由于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其機體處于生理性衰退狀態,其味覺功能也逐漸下降,消化液分泌較少,胃排空延遲,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食欲,導致患者出現食欲下降現象。②疾病因素。由于心內科患者多伴有腸系膜動脈硬化現象,患者心絞痛的發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腸系膜動脈血流灌溉量減少,進而引起胃腸道不適癥狀,從而使得患者出現食欲下降現象。高血壓患者因血壓過高因而極易出現頭疼、頭暈等癥狀,從而對其食欲造成影響;心衰患者則因靜脈回流受阻而極易出現右心衰竭現象,從而對患者的食欲造成影響。③藥物因素。心內科患者在行降壓藥、強心藥、降脂藥、利尿藥、抗凝藥、降糖藥等治療時都會在一定程度損傷其胃腸道黏膜,長此以往極易影響患者食欲。④介入因素。在給予心內科患者介入治療時患者因受術前緊張、術后患肢制動等因素的影響而以及引起患者腸蠕動減慢,從而極易導致患者發生食欲下降現象。⑤精神因素。由于心內科患者多伴有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則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便秘、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3.2 護理措施 ①心理護理。由于食欲下降患者通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耐心的和患者進行溝通焦慮,了解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因素,并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耐心的向患者講解心理狀態對疾病及食欲的影響,使患者保持樂觀、平穩的心態;另外護理人員也可向患者例舉成功案例,從而逐漸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勇氣,使其積極主動的和醫護人員進行配合。②藥物指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藥物指導的重視,耐心的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囑咐患者嚴格按照醫生囑咐服藥,從而避免錯服、漏服現象發生,從而逐漸增強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對于年齡較大及具有慢性胃炎病史的患者則應給予其胃黏膜保護劑治療,從而有效的減少食欲下降現象發生;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囑咐患者定期進行血壓、血糖減少,一旦有不適癥狀發生應立即就診。③電解質紊亂護理。電解質紊亂是心內科食欲下降患者的常見現象,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消化道功能障礙、乏力等,部分患者還會發生心功能異常現象。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患者電解質紊亂護理的重視,囑咐患者應多使用富含鈉、鉀、氯的水果及食物,從而有效的對患者的胃腸不適癥狀進行改善,必要時可給予患者鏡面補充鈉、鉀、氯等治療;同時還應認真對患者的電解質濃度進行檢測,并及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從而確保飲食方案的合理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介入因素、精神因素等是導致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幾種行間因素,經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后患者食欲得到了顯著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以導致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因素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食欲,改善其預后,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1] 陳侃.心內科住院患者陪護者亞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6):553.
[2] 周云.廣東省60歲以上心內科住院患者10年血脂異常調查.廣東醫學,2010,31(16):2143.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