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了不良貸款清收和核銷的力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產質量下滑的壓力,但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上升的趨勢依然明顯。根據銀監會新近公布的數據,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增長1023億元,已經超過2013年全年的水平。其中,二季度不良貸款單季增幅為483億元,雖然略低于一季度的540億元,但仍處于近年來的高位。隨著不良貸款余額的較快增長,不良貸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較2013年末增長8個基點。
上半年,商業銀行在盈利能力保持穩定,財務資源較為充足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較為穩健的撥備提取政策,貸款損失準備金額增加1514億元,至18254億元。但由于不良貸款增長較快,對撥備覆蓋率形成明顯的下拉作用,同時大力度的核銷也消耗了一定撥備資源,導致商業銀行撥備覆蓋快速下降至262.88%,與2013年末相比降低近20個百分點。6月末,反映商業銀行整體撥備水平的撥貸比指標為2.83%,行業平均水平高于2.5%的監管目標,且與2013年末基本持平,商業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依然穩定。
平臺和房地產貸款是近年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從上半年的運行情況看,這兩個領域貸款的風險狀況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實體經濟資產質量風險呈現擴散跡象。上半年,實體經濟領域形成的不良貸款依然是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其風險變化呈現三方面的特征。一是部分地區小微企業風險快速擴散。在風險隔斷機制缺失的情況下,關聯群體或擔保圈內企業的聯保互保行為極易造成連鎖反應,這是上半年江浙地區小微企業風險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產能過剩行業風險開始向上下游產業蔓延。隨著產能過剩行業經營環境的進一步變化,處于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也開始受到波及,以資源型企業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業在上半年也發生了違約。三是貿易融資風險由鋼貿擴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貿易領域。上半年在鋼貿貸款風險繼續發酵的同時,煤炭、銅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環節融資風險也時有暴露。
當前平臺和房地產貸款質量未出現實質性變化,潛在風險暴露的壓力可能逐步顯現。平臺和房地產貸款是近年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從上半年的運行情況看,這兩個領域貸款的風險狀況基本沒有發生變化,總體表現較為穩定。其中,平臺貸款得益于持續的總量控制和分類管理政策以及地方舉債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資產質量保持在較好水平。房地產貸款風險也以非一線城市中小型開發商的單發性不良貸款暴露為主,按揭貸款違約情況較少,整體風險可控。值得關注的是,平臺和房地產貸款潛在風險暴露的壓力可能逐步顯現。一方面,今年來樓市成交量持續低迷,房地產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調整周期,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等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收入增長也大幅收窄。另一方面,近年來平臺和房地產通過非信貸融資渠道形成的債務余額和占比明顯上升,不但推高了融資成本,也使債務信息的透明度越來越低,不利于商業銀行開展整體性風險管理。這些因素將對銀行平臺和房地產貸款未來的資產質量形成一定壓力。
宏觀和政策環境對資產質量穩定有正面推動作用。一是宏觀經濟表現在政策托底下略有好轉,貨幣政策中性偏松、定向準備金率下調、調整存貸比考核口徑等因素也有利于全年信貸投放保持合理增長,相對穩定的融資環境和促進實體經濟境地融資成本的各項因素相結合,有利于改變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二是上半年以來推出的一系列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部分由資金周轉問題而引發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將有所改善,小微企業風險擴散和不良貸款較快增長的趨勢將得到一定遏制。三是放寬限購等刺激措施雖然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的態勢,但能在短期內調節樓市的供需狀況,有利于房地產貸款趨向平穩運行。
下半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預料將維持小幅雙升格局。宏觀經濟走勢是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未來經濟增速放緩對銀行業風險管理的持續性壓力仍將存在。然而與上半年相比,影響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不確定因素有所減少,尤其在各項微刺激政策的作用下,GDP增長率大幅放緩或房地產價格快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應不會出現劇烈的波動。預計下半年行業不良貸款將維持小幅雙升的慣性增長格局,受經濟增速影響產生的實體經濟風險仍將是不良貸款增長的主體部分,而商業銀行也將繼續加大對不良貸款處置和核銷的力度,年末不良貸款率可能小幅增長到1.14%~1.19%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