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黃運萍 管超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上海 200031)
呼出氣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測定技術具有無創、便捷等優點,在哮喘等氣道炎性反應的檢查中應用較多。有研究[1]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支氣管上皮細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的RNA轉錄效率及活性顯著低于健康人,導致其一氧化氮合成量不足。本研究比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氣管哮喘(哮喘)患者、健康志愿者的FeNO水平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12月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門診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哮喘患者各120例,另選擇健康志愿者120例。
納入標準:(1)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創議(GOLD)分級為 Ⅱ、Ⅲ、Ⅳ級,尚處于急性加重期,試驗前24 h內未應用糖皮質激素等;(2)確診為哮喘的患者,尚處于急性發作期,包括輕、中、重度哮喘患者,試驗前24 h內未應用糖皮質激素等;(3)健康志愿者,無吸煙史,最近14 d無呼吸道感染史,無心肺疾病史以及全身性疾病史,肺功能檢查顯示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I)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與用力肺活量之比(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I/FVC)均超過70%;(4)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最近28 d內應用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或局部應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者;(2)28 d內發生過過敏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3)有長期吸煙史者;(4)患有鼻竇炎等呼吸系統疾病者;(5)不愿意配合相關檢測者。
1.2 檢測方法
1.2.1 FeNO檢測 應用瑞典Solna公司Aerocrine AB一氧化氮測定儀檢測FeNO,按說明書進行操作。要求并幫助研究對象將肺內氣體排盡,具體方法為:研究對象用口含過濾器大力吸氣,持續5 s,然后以相對穩定的氣流速率漸漸排出肺內空氣,排出過程持續10 s左右,大約90 s時可讀取數值(FeNO單位:ppb,1 ppb=1×10-9mol/L)。
1.2.2 肺功能檢測 采用德國Jaeger公司生產的肺功能測定儀測定FEVI和FEVI/FVC。正常肺功能:FEVI/FVC>71%;輕度肺功能障礙:61% 2.1 一般資料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120例哮喘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120名健康志愿者中,男性48名,女性72名。3組研究對象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各參數均值比較 見表2。 表1 3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3組研究對象各參數均值的比較 2.3 FeNO與各參數間的相關性 直線相關分析結果顯示,FeNO測定值與年齡、身高、體質量、體質量指數、FEVI、FEVI/FVC均無直線相關性(P>0.05)。 在炎性反應過程中,患者體內一氧化氮水平常升高并經不同途徑影響炎性反應的病理進程,這種影響發生于炎性反應過程的任何階段。因此,可借助對患者體內一氧化氮水平的測定來實時監測炎性疾病的治療效果。 目前,FeNO測定在評估氣道炎性反應中的價值日益受到關注。歐洲的某項以健康者以及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顯示,首次就診時,FeNO<5 ppb,一般見于吸煙者;FeNO為5~25 ppb時,表明患者可能有哮喘、鼻竇炎以及心源性疾病等;FeNO為25~50 ppb時,應結合臨床表現,考慮哮喘可能,但有一定的誤診率;FeNO超過50 ppb時,若伴有相關病史,且FEVI占預計值百分比<80%者,可確切診斷為哮喘[2]。本研究中,健康志愿者FeNO測定值為(18.8±7.3)ppb,哮喘患者FeNO測定值為(64.1±51.8)pp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間,患者肺部氧化應激反應呈現增強趨勢,細胞產生并釋放大量一氧化氮,造成呼出氣中一氧化氮水平偏高。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NO測定值也顯著高于健康志愿者,但未發現FeNO與FEVI相關。 綜上所述,FeNO測定值有助于氣道炎性相關疾病的診斷及動態監測。本研究結果提示,哮喘患者FeNO測定值明顯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由于本研究樣本量相對偏少,研究結果的普遍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1]楊艷娟,鄭西衛,楊桂蘭,等. 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價值研究[J].寧夏醫學,2013,35(9):835-837. [2]Merikanto I, Englund A, Kronholm E. Evening chronotypes have the increased odds for bronchial asthma and nocturnal asthma[J]. Chronobiol Int, 2014, 31(1): 95-101.
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