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中醫科 上海 200240
清熱補腎法干預治療空腹血糖受損的臨床研究
張棟蔚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中醫科 上海 200240
目的:觀察中藥清熱補腎法治療空腹血糖受損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6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8例、對照組28例。2組均同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對照組給予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治療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清熱補腎方劑,連續治療3個月。觀察2組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并檢測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和BMI體重指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BMI指數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空腹血糖、BMI指數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空腹胰島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清熱補腎法治療能明顯改善IFG的臨床癥狀,降糖效果顯著,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2型糖尿病(T2DM)目前是位居第三位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的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而空腹血糖受損(IFG)是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高血糖狀態,稱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IFG是發生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且是2型糖尿病的必經階段。因此,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干預治療,從而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至關重要。關于IFG的治療目前并無統一標準,主要干預方法有生活方式、中藥、西藥治療。其中中藥對IFG患者的血糖、體重、臨床癥狀有確切作用。筆者自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采用清熱補腎法中藥干預治療IF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觀察病例均來自2010年9月~2013年4月本院門診、住院的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共5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8例。治療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45~65歲,對照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46~68歲。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WHO1999年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13年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診斷標準[1]: 空腹血糖6.1~<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試驗(OGTT)時,2h血糖<7.8mmol/L,診斷為空腹血糖受損(IFG)。中醫辨證標準參照2002年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關于"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指導原則"中陰虛熱盛型的證候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患者年齡在40-70歲之間;2.符合以上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標準;3.近1月來未接受過與糖耐量異常有關的中西藥治療;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整體狀態較差,預計生存期不超過半年;2.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3.合并甲亢或甲減者;4.糖尿病患者;5.精神病患者;6.妊娠或哺乳期或準備懷孕的婦女;7.3個月內服用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影響血糖代謝的藥物;8.過敏體質或對本藥藥物組成成分過敏者;9.臨床隨診有困難者,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它原因不能合作者。
2.1 對照組 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每天3次,每次0.25mg,餐中服用。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中藥清熱補腎方:花粉、知母、黃連、麥冬、玉竹、葛根、石斛、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黃精。每天1劑,水煎2次,去渣,濃縮藥汁至200ml,分2次溫服。
以上兩組均囑其同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控制、適當運動、避免煙酒。兩組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
3.1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中醫癥狀改善情況,主要癥狀:口渴喜飲、心煩易怒、手足心熱、畏熱多汗、多食易饑、神疲乏力等。觀察治療前后2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4.1 療效標準 顯效:中醫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中醫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較前下降,但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中醫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空腹血糖無下降。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各項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BMI指數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空腹血糖、BMI指數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空腹胰島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BMI指數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BMI指數較對照組治療后下降明顯。

表2 2組各項指標比較
目前糖尿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早期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干預治療,從而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至關重要。空腹血糖受損(IFG)又稱為糖尿病前期,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根據我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IFG的發生主要與年齡、肥胖、家族史、生活方式及居住環境等有關。現主要認為其發病機制是由于基因缺陷基礎上存在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障礙。目前對于IFG患者主要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即保持理想體重、適當運動、改變飲食結構以減少熱量攝入、避免吸煙和適度飲酒等。經研究,生活方式干預不僅能減輕胰島素抵抗,同時能改善糖耐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但同時研究表明,約50%的患者不能通過單純強化生活方式的干預而達到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目前西醫臨床上主要使用雙胍類或阿卡波糖作為藥物治療IFG并預防糖尿病發生的治療手段。雙胍類藥物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而降低血糖。
中醫認為,空腹血糖受損屬于中醫"消渴"范疇,并屬于消渴病早期。概括歷代及現代對消渴病的認識,其病因多由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虧虛而形成陰虛燥熱、脾胃氣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瘀血阻絡等諸般證候,引起消渴病。而其早期的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變部位在肺、胃、腎三臟。中醫藥在這類疾病的辯證論治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根據臨床辨證,治療上多以清熱、養陰、生津、健脾益氣、滋腎溫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等治法[3]。筆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大多數的IFG患者中醫辨證為陰虛熱盛型,同時兼有腎氣虧虛。病變部位以肺、胃、腎為主,故中藥治以清熱養陰補腎法。本方中花粉、知母、黃連清肺胃之熱,麥冬、玉竹、石斛、葛根養陰生津,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黃精共奏清熱養陰補腎之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用中藥清熱補腎法聯合二甲雙胍片治療空腹血糖受損患者較單純使用二甲雙胍片治療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BMI指數下降更顯著,且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2013年版)
[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吳賢順,李晉宏,王徳惠.糖調節受損人群的中西醫干預治療現狀[J].新中醫,2013,45(10):119-121.
Objective: To use the method of heat-clearing and tonifying kidney will be effec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MethodsTotally 56 patients with IF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28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28 cases).Both groups were
th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 in control group took metformi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patient in treatment group took heat-clearing and tonifying kidney recipe.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all was 3 months.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signs was observed.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FBG), fasting serum insulin and BMI body mass index were detect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0%, 7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0.05).The FBG, fasting serum insulin and BMI body mass index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FBG and BMI body mass index in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fasting serum insulin in control group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The method of heat-clearing and tonifying kidney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IFG., had certain effect of reduce blood glucos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es.
空腹血糖異常;中醫療法;清熱補腎法
R244.9
B
1009-6019(2014)12-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