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盂縣人民醫院 山西 盂縣 045100
術前彩超在診斷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中的作用
牛艷青
山西省盂縣人民醫院 山西 盂縣 045100
目的:分析和研究術前多普勒彩色超聲技術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中的診斷意義和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術前超聲檢查診斷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的患者,其中單側發病18例,雙側發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改良性頸清掃術治療(側頸手術清掃28側,中央區手術清掃30側),統計分析其術前彩超診斷結果以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結果患者術前彩超診斷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94.7%,特異度為100%;患者術前彩超診斷中央區林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58.3%,特異度為50.0%;轉移的淋巴結在頸下1/3分布顯著高于頸上1/3(P<0.05)。結論術前彩超在診斷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中,不但可以提高頸轉移診斷率,還能夠明確淋巴結轉移具體部位,為手術治療提供一定參考,提高患者預后效果。
彩超;甲狀腺癌;頸琳巴結轉移
目前,臨床上對于甲狀腺癌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認為其是來源于甲狀腺上皮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且甲狀腺癌患者常常并發頸部淋巴結轉移[1],因此,在治療上則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由于甲狀腺的特殊解剖結構,導致其周邊血運復雜,分布有很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很容易發生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到手術成功與否以及預后效果,因此,術前診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目前臨床上對于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聲,通過彩超結果判斷淋巴結是否轉移以及轉移范圍,進一步確定手術治療方案以及手術手術過程中淋巴結清掃方案。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術前超聲檢查診斷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的患者術前彩超診斷結果以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術前彩超的診斷效能以及診斷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我院自2008年6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38例術前超聲檢查診斷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頸轉移的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統計年齡在(45.4±13.2)歲,按照患病部位可分為單側發病18例,雙側發病20例,即有58側淋巴結出現腫大。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改良性頸清掃術治療,其中28側行側頸手術清掃,30側行中央區手術清掃。本次研究中納入和排除標準如下所示:(1)納入標準。a:患者術前未進行過頸部治療手術;b:術前彩超檢查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并對轉移的淋巴結的大小、具體部位以及數量進行詳細記錄;c:術后病理檢查過程中重點觀察是否存在轉移淋巴結以及淋巴結分布范圍。(2)排除標準。已經確診的具有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疾病患者,如嚴重心肺系統疾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其他腫瘤患者。
1.2 彩超檢測以及病理檢測方法
采用美國惠普ImagePoint彩超儀以及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探頭為高頻線陣的探頭,平均頻率為4.0MHz。PW:G66/3.0 kHz;CDE:G50/1.2 kHz/靈敏度15/余輝5;取樣容積范圍為2~3 mm,聲束與血流束的夾角小于65。。在檢查中患者保持仰臥位,先行二維B超檢查,即分別以橫、縱全面檢測整個病變部位,觀察腫大的甲狀腺內部組織情況;再行放射狀斜切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充分了解腫大的甲狀腺內部病變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檢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探頭的頻繁移動,對于感興趣的,對于確診疾病利用值較大的病灶部位,一旦顯示,則立即固定,同時囑患者屏息靜待,達到減少干擾的目的。手術結束后由病理科醫師進行就地取材,制成標本后進行病理檢測。
1.3 淋巴結轉移診斷標準
參照1991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基金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對本次研究中患者是否存在頸部淋巴結轉移進行判定。轉移的淋巴結一般為圓形,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可能出現淋巴結互相融合現象,淋巴結皮質血流豐富,髓質結構消失不見,內部回聲較之外部偏強,大多伴有沙粒樣鈣化灶。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1.0軟件包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所采用統計方法為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
本次研究中共收集到38例患者,58側病灶。所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改良性頸清掃術治療,其中28側行側頸手術清掃,30側行中央區手術清掃。術后立即進行病理檢測,并與術前彩超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果如下:患者術前彩超診斷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94.7%,特異度為%;患者術前彩超診斷中央區林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58.3%,特異度為50.0%;轉移的淋巴結在頸下部分布顯著高于頸上部和中部(P<0.05),具體結果見表1、2。
靈敏度=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假陰性人數)×100%
特異度=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
2.1 術前彩超以及術后病理檢測淋巴結轉移情況

表1 術前彩超以及術后病理檢測淋巴結轉移情況
2.2 不同診斷方法淋巴結轉移在頸部不同位置的分布

表2 不同診斷方法淋巴結轉移在頸部不同位置的分布[例(%)]
近年來,隨著醫學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臨床得到了長足發展,其為很多疾病的診斷以及預后評價提供了參考價值。資料顯示,彩色超聲多普勒技術在甲狀腺癌的診斷、手術方案選擇、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彩超能夠檢測出患者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以及轉移范圍,能夠間接提示臨床醫師判斷癌癥的良惡性,另外,還可以在手術選擇方面盡可能在滿足去除病患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盲目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害,減少再次手術的發生。本次研究中的38例甲狀腺癌患者在術前經過彩超檢查,術后病理檢查,并對術前彩超的診斷效能以及診斷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術前彩超診斷側頸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94.7%,特異度為100%;患者術前彩超診斷中央區林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58.3%,特異度為50.0%;轉移的淋巴結在頸下1/3分布顯著高于頸上1/3(P<0.05),這一結果較之以往結果有一定改善,可能與彩超設備的不斷升級以及臨床醫師的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術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檢測,可提高淋巴結頸轉移診斷率,為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一定參考,同時彩超檢查過程中不含放射性物質,對于患者自身不存在任何傷害,可在臨床加以普及推廣。
[1]蔡紅衛,吳云龍,應雄.甲狀腺乳頭狀癌側頸淋巴結轉移術前超聲診斷及預測因素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2,18(6) :431-433.
[2]邊學,唐平章,徐震綱.術前彩超在診斷甲狀腺癌早期頸淋巴轉移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4):530-533.
R445.1
B
1009-6019(2014)1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