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第二人民醫院 浙江 臨海 317016
無張力疝修補與傳統疝修補的對照研究
林成平
臨海市第二人民醫院 浙江 臨海 317016
目的:探討于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應用PHS疝補片的臨床效果。方法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施行Bassini疝修補術,觀察組行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比較兩組各項觀察指標及預后效果。結果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手術時間、術后自主能力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組顯然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療效,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復發6例(12%),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于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應用PHS疝補片,具有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傳統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具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療效
腹股溝疝為外科臨床診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發生率較高[1]。既往腹股溝疝修補術是將位于不同位置而非同機體組織結構予以張力縫合,復發率較高[2]。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及臨床研究的深入,新式腹股溝疝修補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旨在探討新式腹股溝疝修補術中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行腹股溝疝修補術患者10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治療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股溝疝修補術的100例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13例;年齡24至84歲,平均年齡(62.5±5.2)歲;原發性疝84例,復發性疝16例。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者患者于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采取持續硬膜外麻醉者87例,行氣管插管全麻3例,施以局麻加靜脈麻醉者者10例。
1.2.2 手術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Bassini疝修補術式。②觀察組施行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普理靈疝補片(PHS),由美國強生公司生產。施行步驟如下:①先于腹股溝行斜切口,分離腹外斜肌腱膜、疝囊至疝環,而后切開此處腹橫筋膜,進入腹膜前間隙,將游離的疝囊和PHS下層網片一同通過內環回納至腹腔前間隙。于疝環處充填中間結合部,于腹股溝管后壁處平鋪上層網片,適當修剪后于無張力狀態下予以縫合處理。最后縫合腹外肌腱膜并重建外層,完成手術。有1例患者因合并前列腺增生病癥于術中同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時間;②術后自主能力恢復時間;③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種手術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自主能力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多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兩種手術治療療效比較
2.2 預后效果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尿潴留2例,切口下血腫1例,占6%,對照組術后并發尿潴留4例,陰囊水腫2例,占12%,兩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回訪8個月,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6例復發(12%),x2= 6.383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PHS為一種雙層聚丙烯疝補片,于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中各層網片功能明確。上層網片平鋪于腹股溝管后壁處,修補腹股溝及疝環周邊機體組織。下層補片置于腹膜前間隙,加強腹橫筋膜缺損或恥骨肌孔,進行腹膜前修補。利用兩層補片之間的結合體對疝的突出部位疝環予以填式修補處理。該種三位一體的修補方式有助于避免張力過大而導致腱膜韌帶撕裂,造成患者機體損傷因其病情復發。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均接受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手術時間、術后自主能力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然短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療效,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復發6例(12%),觀察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一般研究結果[3]相同。由此可見,無張力疝修補術較之于傳統術式具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復發率低等顯著優勢。
于本次研究過程中,筆者體會到,為保證PHS疝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成功率,應當做到以下幾點:①于疝環處分離腹橫筋膜時應當避免切開疝囊壁,如若不小心劃開應及時予以縫合處理,以免影響后續腹膜間隙分離操作。②曾有報道表明[4],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發生血腫的機率較之于其它術式更高,約為9.7%。本次研究發生1例(2%),分析其原因,關鍵在于掌握分離腹膜前間隙的解剖層次,將精索、腹壁下動脈血管及靜脈血管分離后向外側牽引開來,很好的避免了術中血管受損。
綜上所述,張力疝修補術較之于傳統術式具手術而言,不僅手術時間短、恢復時間快,且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
[1]黃華輝.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2,12(26):44.
[2]楊雄濤,呂利雄,莊潮平等.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體會(附232例)[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5):528-531.
[3]楊傳春.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1):48-49.
[4]周觀榮,楊秀芹.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8):522.
R656.2
B
1009-6019(2014)12-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