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寨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西 五寨 036200
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的護理分析
陳英
山西省五寨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西 五寨 036200
目的:探討與研究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方法將我院收治的高齡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符合要求的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觀察組給予連續的圍術期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髖關節功能、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的術后平均髖關節功能優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少于對照組,且以上差別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齡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實施連續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在有效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同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臨床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的最常用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其中快速有效的對髖關節的功能進行重建、促進骨折愈合及減少并發癥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目的[1]。但老年患者由于機體老化,各臟器系統功能逐漸降低,因此在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74例高齡股骨頸骨折行人工置換術的患者圍術期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結果令人滿意,現將本研究的操作過程及結果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我院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人。觀察組37例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為65~88歲,平均年齡為(70.5±3.6)歲;37例中新鮮骨折32例,陳舊性骨折5例;37例中為交通事故傷22例,絆倒跌傷7例,高空墜落傷5例,無明顯誘因骨折3例;37例中19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糖尿病,4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同時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支氣管炎;骨折后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髖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下肢呈現外旋、內旋畸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6例,高中及以下者21例;骨折移位程度(依Garden分類)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13例。對照組37例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范圍為67~87歲,平均年齡為(71.2±3.5)歲;37例中新鮮骨折34例,陳舊性骨折3例;37例中為交通事故傷24例,絆倒跌傷8例,高空墜落傷3例,無明顯誘因骨折2例;37例中18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糖尿病,5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同時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支氣管炎;骨折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髖部腫痛,功能障礙及下肢外旋、內旋畸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9例,高中及以下者18例;骨折移位程度(依Garden分類)Ⅱ型8例,Ⅲ型17例,Ⅳ型1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合并疾病、骨折移位情況、文化程度等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衡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常規圍術期護理,觀察組患者使用連續的圍術期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 術前護理。①術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指導,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解除家屬及患者的思想顧慮。②術前指導,術前評估患者具體情況,排除加重及誘發其他合并癥的誘因。鼓勵患者術前戒煙、練習床上大小便;協助患者做好術前核血、備皮、腸道準備、做好抗生素相關試驗;術前夜依據患者機體情況使用鎮靜藥物,指導患者術中積極配合,確保手術安全正常進行。③飲食指導。鼓勵患者使用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同時選擇含鐵、鈣豐富食物以確保補給充足。④皮牽引護理,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皮牽引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認識皮牽引的重要性。牽引時患者應使用牽引專用床,依據情況適當抬高床尾15~30°,同時使用彈力襪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置患者患肢于外展30~40°、足中立位,防止肢體外旋;在牽引過程中注意定期觀察確保牽引有效,注意觀察末梢循環情況。
1.2.2 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關注患者心電監護各項指標變化,若患者出現心率失常、血壓驟升等情況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防止出現心衰及肺水腫現象。術后患者患肢墊軟枕抬高15°,持外展中立位;若患者需行皮牽引則使用專用床,兩腿中間置一枕,防止內收內旋及髖關節脫位。②并發癥護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后主要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包括假肢松動脫位、傷口感染等。需保證患者術后患肢處于功能位,有條件的患者可穿防旋鞋,在搬運病人的過程中托起患者整個髖關節,講解相關事項。為防止患者術后傷口感染,保證傷口敷料清潔干燥,操作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定期更換引流瓶。為防止患者發生墜積性肺炎,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深呼吸,做好患者翻身拍背工作,防止墜積性肺炎的同時減少壓瘡的出現。③功能鍛煉,術后1天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屈伸運動,術后2~3天進行膝關節和踝關節主動運動,2周拆線半坐,術后3周拄杖行走,4周步行。功能鍛煉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漸增加。④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長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同時給予飲食指導,告知隨訪時間,若出現不適立即入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髖關節功能、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髖關節功能分為優、良、差三個梯度。優: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工作,負重無明顯疼痛感,髖關節各方向活動基本恢復,屈髖>90°;良:患者生活自理,休息無疼痛,行走時出現疼痛甚至跛行,屈髖70~90°;差:拄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疼痛伴跛行,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數據采用X2檢驗, P<0.05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比較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比較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7.6±7.9天,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25.6±8.9天。兩組患者有統計學差異,觀察組住院天數明顯少于對照組(t=4.09,P<0.01)。37例中2例輕度肺炎,1例傷口感染;對照組37例中5例輕度肺炎,6例傷口感染,1例發生壓瘡。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X2=6.77,P<0.01)。
手術治療是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患者由于機體老化、臟器功能衰退,有效的護理對患者術后的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發現,為患者提供連續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在患者手術前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和術前指導,可使患者更安全的度過手術,術后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并發癥的防護,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有促進作用。因此,在高齡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有效、連續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具有積極意義,在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同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1]郭春,楊建義,李玉莊,等.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假體置換術圍手術期處置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6(8): 31-32.
R473.6
B
1009-6019(2014)12-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