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貴州 遵義 563000
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及護理對策
楊秀娟黃英
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探討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計100例進行腸內營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住院期間是否發生腹瀉分為34例腹瀉組和66例無腹瀉組。專人負責記錄每例研究對象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現病史、既往史,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種類、管置時間。結果腹瀉組和無腹瀉組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癥、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種、管置時間大于1周比例分別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經X2檢驗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我們認為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癥、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種、管置時間大于1周為引起腹瀉的常見原因,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針對上述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減少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發病率。
腸內營養;腹瀉;原因;護理
重癥監護室(ICU)患者病情嚴重,多為昏迷、意識模糊患者,加上基礎疾病的嚴重,消耗量大,蛋白質呈負氮平衡,必須給予營養支持,目前營養支持分腸內和腸外兩種,由于后者治療費用昂貴,而且并發癥多,護理人員工作量大,臨床上較少使用。腸內營養在ICU患者中使用最多,研究發現腸內營養療法簡便,安全,可迅速提高患者免疫力,但是長期使用腸內營養會導致患者腹瀉的并發癥增高。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本文擬發現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常見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對策。
1.1 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計100例進行腸內營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原發疾病分別為腦出血26例、急性胰腺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3例、多發傷伴骨折21例、 化學物中毒 7 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4 例。根據患者住院期間是否發生腹瀉分為34例腹瀉組和66例無腹瀉組。腹瀉組平均年齡(38.1±24.7)歲,其中男性15人,女性19人。無腹瀉組平均年齡(41.1±22.8)歲,其中男性36人,女性30人。2組人員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入選標準 (1)就診時臨床資料、治療經過完整。(2)每個研究對象能配合護理人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3)腹瀉的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科學分會關于腹瀉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即每日排便次數大于3次,糞便含水量大于70%。
1.3 排除指標:(1)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婦女、妊娠期婦女、藥物有過敏、惡性心律失常者。
1.4 腸內營養方法 置管成功后,采用連續滴注法。使用時保證液體溫度在37℃左右,首次輸注500 ml/d逐步增加至1500 ml/d。根據患者表現調整腸內營養乳劑滴注速度。
1.5 記錄指標 查閱國內外萬方、維普、知網、PUBMED文獻庫的資料,設計腸內營養腹瀉因素表。專人負責記錄每例研究對象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現病史、既往史,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種類、管置時間。
1.6 統計分析方法 將資料錄入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采頻數描述,用X2檢驗法。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瀉組和無腹瀉組腹瀉危險因素對比 腹瀉組和無腹瀉組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癥、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種、管置時間大于1周分別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經X2檢驗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瀉組和無腹瀉組腹瀉危險因素對比
我們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腸內營養液使用量、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癥、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種、管置時間大于1周為引起腹瀉的危險因素。我們分析如下。
3.1 腸內營養液使用量和速度 研究[1]認為當輸入胃部的營養液每日大于1000ml或短時間內輸入大于500ml的營養液后,刺激胃液、胰液分泌,引起腸蠕動增加,營養液在經過十二指腸時,胰頭分泌大量有活性的胰液,排入腸道內,因此導致腹瀉,嚴重時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加上ICU患者基礎情況差,并發癥多,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基礎疾病多,導致患者耐受性差,當輸入高滲營養液后,乳糖分解不能同步,會引起患者惡心、嘔吐、腹瀉的癥狀。而小劑量、低濃度、間斷滴注方式,更符合普通人的進食習慣,用此類方法可以縮短住院天數,加快病情的恢復,使患者過渡到耐受期。因此在輸入營養液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速度從慢到快,讓患者有適應過程。
3.2 低蛋白血癥 有學者[2]對209例接受腸內營養者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白蛋白小于20g/L時,腹瀉的發生率為78.3%,當白蛋白水平升高到30g/L時, 腹瀉的發生率為34.2%,很好的提示了白蛋白與腹瀉的相關性。我們本次研究同樣發現低蛋白血癥是腹瀉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認為危重患者體內為高分解狀態,蛋白質分解加快,白蛋白減少,對食物的耐受力大大下降,因此出現腹瀉。
3.3 抗生素 由于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改變了腸內正常菌群的分布,造成菌群易位,抵抗力下降,人體降低了對脂肪酸吸收的能力因此導致嚴重的腹瀉[3]。
4.護理總結(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根據患者不同體質調整個性化營養液,配置、輸送時要注意無菌原則,因為富含蛋白質和糖類的營養液是細菌生長的良好培養液,細菌污染后會導致嚴重的腸道感染癥狀。(2)輸注時掌握其溫度,避免腸內營養乳劑溫度不宜過低或過高,避免刺激腸道,誘發腹瀉。(3)對腹瀉患者護理過程中,要觀察患者的腸鳴音及糞便量、氣味,及時送檢嚴密監測患者有無脫水、電解質紊亂癥狀。及時進行止瀉、解痙藥物。必要時可改用全胃腸外營養。此外還要注意對患者保暖[4]。(4)反復腹瀉容易引肛周起紅腫、潰爛。對于腹瀉病人要勤換床單,用溫水清洗蘸洗肛周,切忌用力擦,避免使用透氣性差的尿墊,定時翻身。(5)輸注管要定期更換,每次使用營養液制劑需注意生產日期,做到現配現用。
[1]許劍峰,石志習,劉合春,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2,6(8):66 -67.
[2]黃曉曦,王興鵬.腸內營養支持的適應癥[J].中實用內科雜志,2014,24(12):716 -718.
[3]桑明遠.腸內營養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6(3):505.
[4]Zhu AJ, Shi JS, Sun XJ.Organ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9(11):2570-2573.
R473.5
B
1009-6019(2014)12-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