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問題1】課本上提到的常用到的鹵代烴有哪些?
涂改液主要含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烷等對眼睛有刺激作用的鹵代烴;制冷劑所使用的氟利昂即氯氟碳化合物很容易液化是很好的制冷劑,但氯的存在會導致臭氧層空洞;合成高分子塑料和纖維等,如聚四氟乙烯用于不粘鍋、聚氯乙烯用做塑料管。農藥如“六六六”已經禁止生產。四氯化碳是實驗室常見的溶劑和萃取劑。
【問題2】鹵代烴的物理性質有哪些?
常溫下,鹵代烴中除了(CH3Cl、C2H5Cl、CH2=CHCl)為氣體外,大多數為液體或固體(15個碳以上的為固體);鹵代烴是非電解質,不溶于水;鹵代烴的沸點和密度大于相應的烴(一氯代烴的相對密度均小于1,溴代烴和碘代烴的相對密度大于1);同系物的密度隨碳原子數目的增大而減小,同系物的沸點隨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升高。
【問題3】鹵代烴親核取代和消去反應影響因素有哪些?
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和消去反應是一對競爭反應,影響反應的因素主要有底物結構(β-H的個數,因為消去反應是堿試劑進攻H+)、試劑的堿性或親核性(堿性強容易發生消去反應;親核性強容易發生取代反應)、溫度(消去反應的過渡態需要拉長C-H鍵,升高溫度可提高消去反應的產率)、溶劑極性(極性大的溶劑對單分子有力如E1和SN1,而對雙分子E2和SN2反應不利,因為后者的過渡態或中間體電荷分布比底物電荷分布更分散,而且E2過渡態比SN2過渡態的電荷更分散,故E2更有利)。
【問題4】鹵代烴的命名應注意什么?
當烷基和鹵素原子處于鏈兩端相同位置時,應該使較優的鹵素原子編號較大。
CClCH3CH3CH32-甲基-2-氯丙烷CHCH3CH3CH2Cl2-甲基-1-氯丙烷
當烷基和鹵代基處于不同位置時,根據較優基團后列出的原則,鹵原子應后列出。
【問題5】無β-H的鹵代烴不能發生消去反應嗎?
根據消去反應所涉及的機理可分為單分子消去反應(E1)、雙分子消去反應(E2)和單分子共軛消去反應(E1cb)。
CR2R3R1CH2X型鹵代烴沒有β-H,也是可以發生消去反應的。首先生成一級碳正離子立即發生重排,重排后烷基增多,使碳正離子穩定性提高,然后再從碳正離子的β位上消去氫離子,生成穩定的產物。
【問題6】鹵代烴水解反應中NaOH是什么作用?
鹵代烴的水解是親核取代反應無論是SN1還是SN2,堿性試劑都是直接的親核試劑,因此氫氧化鈉是反應物。
【問題7】什么是鹵代烴的還原反應,鹵代烴的還原反應有哪些?
在鹵代烴的還原中,常見的還原劑有鋅粉、氫化鋁鋰、有機錫氫化物、氫氣等。鋅粉只能使相鄰的二鹵代物脫去鹵原子生成烯烴,且烯烴一般無異構化。
如1,3-二氯丙烷,在鋅的作用下可得環丙烷。
氫化鋁鋰是一種比較常用的還原劑,其還原能力很強,但選擇性差。在LiAlH4中,H-離子作為強的親核試劑,對反應底物的氯離子進行取代。
有機錫氫化物如三正丁基氫化錫選擇性高,并有效保持產物的構型,在多鹵代烴方面是好的有機還原試劑。
Pd催化下的氫氣還原鹵代烴表現在加氫脫鹵上。
【問題7】氯苯容易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取代反應嗎?
氯苯極難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因為p-Π共軛,使氯原子與苯環結合得相當牢固,氯原子只有在相當劇烈的條件下,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問題8】鹵代烴的密度有什么遞變性嗎?
密度主要取決于晶體結構、分子對稱性,相同質量下,分子所占有的體積的大小及相互接觸的緊密程度影響鹵代烴的密度。因此對于結構相似的氯代烴可以比較密度,因為鹵原子的密度較大,所以當鹵原子含量越高時,一般密度越大。如氯丙烷的密度比氯丁烷大。
【問題9】1-溴丁烷的制備應注意哪些問題?
實驗室用正丁醇和氫溴酸通過親核取代來制備溴丁烷,而溴化氫主要利用溴化鈉和濃硫酸制備,這樣可以減少溴化氫的揮發。濃硫酸同時還是反應的催化劑和脫水劑。該反應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為了減少正丁醇的揮發,需要用到冷凝回流裝置。該過程的主要副反應是,濃硫酸和醇的氧化還原、醚化反應及生成烯烴的反應。
(收稿日期: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