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張丹丹+吳頻慶+呂琳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部分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并建議“設計實驗證明某些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人教版和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化學2)中都安排了相應的實驗,但教學中發現實驗效果均不理想。本文從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探討了“證明氯化鐵溶液與碘化鉀溶液反應是可逆反應”的條件。
一、理論分析
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Fe3++3I-2Fe2++I-3
該反應的標準電動勢為:
E=φ(Fe3+/Fe2+)-φ(I-3/I-)
=0.77V-0.53V=0.24V
根據標準電動勢可計算出上述反應在298K時的平衡常數為:
lgK=nE0.0592=2×0.24V0.0592=8.108
K=1.283×108
反應的平衡常數較大,說明反應進行的程度比較完全。也就是說,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達到平衡后,溶液中c(Fe3+)很小,若要證明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就需要采用很靈敏的檢驗Fe3+的方法。
有文獻報道,[Fe(SCN)3-nn](n=1~6)在480nm左右處有最大吸收,摩爾消光系數約為1×104。假設[Fe(SCN)3-nn]顯色體系吸光度達到0.1以上,其顏色肉眼可見,則要求體系中c(Fe3+)≥1×10-5mol/L。
若實驗中起始時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Fe3+)=a mol/L、c(I-)=na mol/L,若反應達到平衡后,c(Fe3+)≥2×10-5mol/L,則c(Fe2+)=a mol/L、c(I-)=(na-32a) mol/L、c(I-3)=a2mol/L,通過計算可得n≤4.89(可近似認為小于5)。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可知,若實驗中FeCl3與KI溶液的濃度均為0.1mol/L,應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最多為FeCl3溶液體積的5倍。
二、實驗探究
1.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
為探究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我們進行如下實驗:分別取5滴~6滴、0.5 mL、1.0 mL、2.0 mL FeCl3與5 mL KI在試管中反應,反應后分別用2 mL苯和四氯化碳萃取2次~3次,在未分離最后一次萃取液的試管中滴加5次~6滴KSCN,觀察實驗現象。結果見表1。
表1
說明:KI和FeCl3溶液的濃度均為0.1 mol·L-1,FeCl3溶液是將FeCl3固體溶解于0.2 mol·L-1鹽酸配制而成,KSCN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
實驗中發現,用0.1 mol/L FeCl3與0.1 mol/L KI溶液反應時,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大于FeCl3溶液體積10倍時,加入KSCN溶液后觀察不到特征的血紅色出現。這是由于體系Fe3+中的含量太少,以致用KSCN檢測不出來;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小于FeCl3溶液體積5倍時,均能觀察到預期的明顯的實驗現象。
因為實驗中生成的I-3本身的顏色會干擾Fe3+的檢驗,我們必須通過萃取將其從反應后的溶液中除去。實驗發現,同樣萃取3次后,用C6H6萃取后的溶液近乎無色到微黃色,而用CCl4萃取過的溶液呈淡黃色,以C6H6作萃取劑的
溴乙烷水解實驗產物的驗證效果更好,這是因為I2在苯中具有更大的溶解度。此外,以C6H6作萃取劑還能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氧氣氧化。
2.KSCN溶液濃度的探究
取5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10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振蕩使其充分反應,靜置。取分別用20 mL苯萃取3次,取萃取后的溶液2 mL分別置于試管中。分別滴加5%、15%、20%的KSCN溶液,觀察現象,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編號123KSCN濃度5%15%20%V(KSCN)5滴~6滴5滴~6滴5滴~6滴實驗現象溶液為微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淺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血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實驗研究發現,KSCN溶液的溶度影響KI與FeCl3溶液反應檢驗效果,這是因為SCN-與Fe3+的反應存在下列平衡:
Fe3++nSCN-2Fe(SCN)(n-3)-n
較大濃度的SCN-,有利于Fe(SCN)(n-3)-n的形成。當KSCN的溶液質量分數達到20%時,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實驗結論與啟迪
通過對“證明KI與FeCl3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的實驗探究,我們發現,獲得明顯實驗效果的條件為:
(1)取5 mL 0.1 mol/LKI溶液與1 mL 0.1 mol/L FeCl3溶液反應。
(2)取2 mL苯萃取3次。
(3)加20%KSCN溶液于萃取后溶液中顯色。
(收稿日期:2014-02-1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部分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并建議“設計實驗證明某些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人教版和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化學2)中都安排了相應的實驗,但教學中發現實驗效果均不理想。本文從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探討了“證明氯化鐵溶液與碘化鉀溶液反應是可逆反應”的條件。
一、理論分析
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Fe3++3I-2Fe2++I-3
該反應的標準電動勢為:
E=φ(Fe3+/Fe2+)-φ(I-3/I-)
=0.77V-0.53V=0.24V
根據標準電動勢可計算出上述反應在298K時的平衡常數為:
lgK=nE0.0592=2×0.24V0.0592=8.108
K=1.283×108
反應的平衡常數較大,說明反應進行的程度比較完全。也就是說,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達到平衡后,溶液中c(Fe3+)很小,若要證明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就需要采用很靈敏的檢驗Fe3+的方法。
有文獻報道,[Fe(SCN)3-nn](n=1~6)在480nm左右處有最大吸收,摩爾消光系數約為1×104。假設[Fe(SCN)3-nn]顯色體系吸光度達到0.1以上,其顏色肉眼可見,則要求體系中c(Fe3+)≥1×10-5mol/L。
若實驗中起始時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Fe3+)=a mol/L、c(I-)=na mol/L,若反應達到平衡后,c(Fe3+)≥2×10-5mol/L,則c(Fe2+)=a mol/L、c(I-)=(na-32a) mol/L、c(I-3)=a2mol/L,通過計算可得n≤4.89(可近似認為小于5)。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可知,若實驗中FeCl3與KI溶液的濃度均為0.1mol/L,應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最多為FeCl3溶液體積的5倍。
二、實驗探究
1.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
為探究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我們進行如下實驗:分別取5滴~6滴、0.5 mL、1.0 mL、2.0 mL FeCl3與5 mL KI在試管中反應,反應后分別用2 mL苯和四氯化碳萃取2次~3次,在未分離最后一次萃取液的試管中滴加5次~6滴KSCN,觀察實驗現象。結果見表1。
表1
說明:KI和FeCl3溶液的濃度均為0.1 mol·L-1,FeCl3溶液是將FeCl3固體溶解于0.2 mol·L-1鹽酸配制而成,KSCN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
實驗中發現,用0.1 mol/L FeCl3與0.1 mol/L KI溶液反應時,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大于FeCl3溶液體積10倍時,加入KSCN溶液后觀察不到特征的血紅色出現。這是由于體系Fe3+中的含量太少,以致用KSCN檢測不出來;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小于FeCl3溶液體積5倍時,均能觀察到預期的明顯的實驗現象。
因為實驗中生成的I-3本身的顏色會干擾Fe3+的檢驗,我們必須通過萃取將其從反應后的溶液中除去。實驗發現,同樣萃取3次后,用C6H6萃取后的溶液近乎無色到微黃色,而用CCl4萃取過的溶液呈淡黃色,以C6H6作萃取劑的
溴乙烷水解實驗產物的驗證效果更好,這是因為I2在苯中具有更大的溶解度。此外,以C6H6作萃取劑還能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氧氣氧化。
2.KSCN溶液濃度的探究
取5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10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振蕩使其充分反應,靜置。取分別用20 mL苯萃取3次,取萃取后的溶液2 mL分別置于試管中。分別滴加5%、15%、20%的KSCN溶液,觀察現象,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編號123KSCN濃度5%15%20%V(KSCN)5滴~6滴5滴~6滴5滴~6滴實驗現象溶液為微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淺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血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實驗研究發現,KSCN溶液的溶度影響KI與FeCl3溶液反應檢驗效果,這是因為SCN-與Fe3+的反應存在下列平衡:
Fe3++nSCN-2Fe(SCN)(n-3)-n
較大濃度的SCN-,有利于Fe(SCN)(n-3)-n的形成。當KSCN的溶液質量分數達到20%時,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實驗結論與啟迪
通過對“證明KI與FeCl3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的實驗探究,我們發現,獲得明顯實驗效果的條件為:
(1)取5 mL 0.1 mol/LKI溶液與1 mL 0.1 mol/L FeCl3溶液反應。
(2)取2 mL苯萃取3次。
(3)加20%KSCN溶液于萃取后溶液中顯色。
(收稿日期:2014-02-1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部分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并建議“設計實驗證明某些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人教版和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化學2)中都安排了相應的實驗,但教學中發現實驗效果均不理想。本文從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探討了“證明氯化鐵溶液與碘化鉀溶液反應是可逆反應”的條件。
一、理論分析
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Fe3++3I-2Fe2++I-3
該反應的標準電動勢為:
E=φ(Fe3+/Fe2+)-φ(I-3/I-)
=0.77V-0.53V=0.24V
根據標準電動勢可計算出上述反應在298K時的平衡常數為:
lgK=nE0.0592=2×0.24V0.0592=8.108
K=1.283×108
反應的平衡常數較大,說明反應進行的程度比較完全。也就是說,在KI過量的條件下,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達到平衡后,溶液中c(Fe3+)很小,若要證明FeCl3與KI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就需要采用很靈敏的檢驗Fe3+的方法。
有文獻報道,[Fe(SCN)3-nn](n=1~6)在480nm左右處有最大吸收,摩爾消光系數約為1×104。假設[Fe(SCN)3-nn]顯色體系吸光度達到0.1以上,其顏色肉眼可見,則要求體系中c(Fe3+)≥1×10-5mol/L。
若實驗中起始時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Fe3+)=a mol/L、c(I-)=na mol/L,若反應達到平衡后,c(Fe3+)≥2×10-5mol/L,則c(Fe2+)=a mol/L、c(I-)=(na-32a) mol/L、c(I-3)=a2mol/L,通過計算可得n≤4.89(可近似認為小于5)。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可知,若實驗中FeCl3與KI溶液的濃度均為0.1mol/L,應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最多為FeCl3溶液體積的5倍。
二、實驗探究
1.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
為探究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我們進行如下實驗:分別取5滴~6滴、0.5 mL、1.0 mL、2.0 mL FeCl3與5 mL KI在試管中反應,反應后分別用2 mL苯和四氯化碳萃取2次~3次,在未分離最后一次萃取液的試管中滴加5次~6滴KSCN,觀察實驗現象。結果見表1。
表1
說明:KI和FeCl3溶液的濃度均為0.1 mol·L-1,FeCl3溶液是將FeCl3固體溶解于0.2 mol·L-1鹽酸配制而成,KSCN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
實驗中發現,用0.1 mol/L FeCl3與0.1 mol/L KI溶液反應時,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大于FeCl3溶液體積10倍時,加入KSCN溶液后觀察不到特征的血紅色出現。這是由于體系Fe3+中的含量太少,以致用KSCN檢測不出來;當控制加入KI溶液的體積小于FeCl3溶液體積5倍時,均能觀察到預期的明顯的實驗現象。
因為實驗中生成的I-3本身的顏色會干擾Fe3+的檢驗,我們必須通過萃取將其從反應后的溶液中除去。實驗發現,同樣萃取3次后,用C6H6萃取后的溶液近乎無色到微黃色,而用CCl4萃取過的溶液呈淡黃色,以C6H6作萃取劑的
溴乙烷水解實驗產物的驗證效果更好,這是因為I2在苯中具有更大的溶解度。此外,以C6H6作萃取劑還能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氧氣氧化。
2.KSCN溶液濃度的探究
取5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10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振蕩使其充分反應,靜置。取分別用20 mL苯萃取3次,取萃取后的溶液2 mL分別置于試管中。分別滴加5%、15%、20%的KSCN溶液,觀察現象,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編號123KSCN濃度5%15%20%V(KSCN)5滴~6滴5滴~6滴5滴~6滴實驗現象溶液為微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淺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溶液為血紅色,放置后顏色無明顯變化實驗研究發現,KSCN溶液的溶度影響KI與FeCl3溶液反應檢驗效果,這是因為SCN-與Fe3+的反應存在下列平衡:
Fe3++nSCN-2Fe(SCN)(n-3)-n
較大濃度的SCN-,有利于Fe(SCN)(n-3)-n的形成。當KSCN的溶液質量分數達到20%時,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實驗結論與啟迪
通過對“證明KI與FeCl3溶液的反應是可逆反應”的實驗探究,我們發現,獲得明顯實驗效果的條件為:
(1)取5 mL 0.1 mol/LKI溶液與1 mL 0.1 mol/L FeCl3溶液反應。
(2)取2 mL苯萃取3次。
(3)加20%KSCN溶液于萃取后溶液中顯色。
(收稿日期: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