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兒童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早期應用甘露醇治療重癥小兒手足口病46例臨床觀察
熊凡
江西省兒童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分析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早期應用甘露醇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92例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甘露醇治療,對比兩組治愈率、死亡率與平均住院天數。結果治療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應用甘露醇治療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早期治療;甘露醇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病,好發于6歲以下兒童,尤多見于<3歲,發病時,患者的手、足、口腔出現水皰,部分患者易發生心肌炎、腦炎以及肺水腫等并發癥,嚴重者死亡[1]。一年四季均可發生,4~7月高發。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者,以2008年我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重癥診斷標準作為納入標準,輕癥:急性起病,出現發熱癥狀,口腔粘膜主要出現散在皰疹,患兒手、足、臀部出現皰疹、斑丘疹,皰疹周圍出現炎性紅暈,皰內液體量少;中癥:急性發病,口腔黏膜、手、足、臀等部位出現皰疹和斑丘疹,皰疹周圍出現紅暈,皰內存在較多液體,患者伴有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重癥:發病1~5d后出現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及循環障礙等,嚴重者導致死亡。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0.6~4歲;接觸史20例,無接觸史26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0.67~5歲;接觸史18例,無接觸史2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接觸史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抗病毒治療,(10~15)mg/(kg·d)利巴韋林(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187)靜脈滴注;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甘露醇(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0843)(0.5~1.0)g/次,每隔4h或者6h治療1次;并對患者給予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江西博雅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3009),治療2~5d,總量為2g/kg;另外,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動脈血氣結果進行分析,如有必要給予機械通氣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愈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數。治愈標準[2]:患兒的皮疹漸漸消退,其體溫在3d之內恢復到正常水平,患兒所有臨床病癥消除;有效:患兒的皮疹逐漸消退,其體溫在4d之內恢復正常;無效:患兒在治療5d后體溫尚未恢復正常。

表1示,治療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導致的傳染病,致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種類較多,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與腸道病毒71型(EV71)是其中最為常見的病毒[3]。<5歲的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患者發病后,主要伴有厭食、口痛、發熱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潰瘍或者小皰疹,大多數患兒發病1w后會自愈,部分患兒出現心肌炎以及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另外,還有個別重癥患兒的病情發展迅速,很快出現肺水腫、肺出血導致死亡。手足口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嬰幼兒為主要感染人群,尤其是群居兒童。其傳染源主要以患者與隱性感染人群為主,傳播途徑主要以糞口傳播和飛沫傳播。EV71感染累及到中樞神經系統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腦干腦炎、急性無菌性腦膜炎以及脊髓灰質炎樣麻痹等。臨床中將其分為五期,分別是皮疹/皰疹性咽峽炎期,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以及恢復期。通常情況下,在EV-71感染的重癥手足口病患者多在3d內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癥狀,頻繁的肢體抖動可作為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特異性臨床表現。如不及時治療,則易導致病情快速惡化,并進入心血管功能衰竭期,發生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等并發癥[4]。
目前,臨床中治療手足口病缺乏高效性、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對其治療主要以支持治療、對癥治療為主。對重癥手足口病的患者進行治療,早期干預是十分必要的,如控制液體輸入量、激素、脫水以及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等。早期應用甘露醇治療,對于維持體液的負平衡、防脫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早期應用甘露醇,能夠降低腦水腫給腦細胞帶來的損害,降低肺水腫發生率。甘露醇經過腎小球過濾,不會被腎小管吸收,在腎小管中能夠保持充足水分,維持滲透壓,將水和電解質排出腎臟,具有脫水、利尿的作用。文獻報道,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2~36h,手足口病患者易發生肺水腫,如24h內,患者體液正平衡,則會提高患兒病死率[5]。研究結果顯示,常規治療加用甘露醇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純常規治療,且住院時間較短、死亡率較低,因此,對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應早期應用甘露醇,以有效控制顱內高壓、肺水腫等并發癥,保持患者體液的負平衡,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朱海.重癥手足口病89例治療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01(17):395.
[2]黃廷讀.靜脈丙種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早期重癥病例體會[J].右江醫學,2013,41(06):864-865.
[3]崔峻,溫小尋.奧苷聯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早期重癥手足口病中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7):2661-2662.
[4]申遠方.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12,01(20):36.
R725.1
A
1007-8517(2014)15-0057-02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