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利娟
近年來,隨著中外經貿關系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各類合作機制的日益豐富和完善,中國路橋承攬了一批具有地區和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建筑。
5 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訪問非洲就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眾多合作項目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而承接這一重大項目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路橋”)也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為此,本刊記者在北京專訪了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山。
中國路橋的前身是交通部援外辦公室。從1958年開始走出國門,承擔中國政府對外援助項目建設;1979年正式組建公司,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國路橋是中國最早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四家大型國有企業之一,至今已經在非洲各地修路造橋三十多年。
在“走出去”的三十多年間,中國路橋一直都高度重視推動區域內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近年來,隨著中外經貿關系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各類合作機制的日益豐富和完善,中國路橋承攬了一批具有地區和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建筑。
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是由中國路橋承建的中國企業在歐洲的第一座大橋。該項目被中國國家前總理溫家寶稱為中國企業走進中東歐市場的第一張“名片”。塞爾維亞第一副總理達契奇也一再表示,這一項目是連接兩個國家和民族深厚感情的紐帶。
對國際工程承包商而言,提供優質工程是履行社會責任最起碼的要求。中國路橋始終將為東道國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產品和服務放在工作首位,在保證質量和工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施工過程的科技含量,努力適應國際現代交通運輸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打造具有國際及地區影響力的優質標志性工程。
中國路橋承建的中吉烏公路已建成的17公里經援項目不僅提前一年順利完工,而且工程質量得到了業主方的高度認可。經過綜合質量評定,分項工程合格率和優良率均為100%,工程質量被評為優良等級。
在優質標志性工程中,“CHINA ROAD”不得不提。通車十余年,依舊完好如初,在當地比起官方名稱“A109國道”,當地民眾更喜歡稱這條路為“中國路”。
正是這些優質工程的建造,近年來中國路橋多次榮獲中國省部級優質工程獎或魯班獎。由于在工程質量方面的卓越表現,2010年,中國路橋被評為“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優秀企業”。
在眾多優質工程中,被印尼媒體稱作“國家驕傲”的泗水—馬都拉大橋可謂更是中國路橋乃至中國人的驕傲,該橋是首座采用中國設計、中國標準和中國規范的大橋,包括主橋、引橋部分在內的60%工程量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
李克強總理在肯尼亞介紹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時特別強調,蒙內鐵路是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國資金、中國技術、中國管理、中國裝備的鐵路,也是第一個帶動中國鐵路技術標準“走出去”的大型項目,足見中國標準在李克強總理非洲之行中的分量。
進入21世紀,我國企業自主承建的海外項目越來越多,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項目也逐年增加。但遺憾的是,在中國資金、中國技術、中國管理,甚至中國裝備“走出去”的同時,絕大部分項目唯獨將中國標準留在國內,以致中國企業承建的大量海外工程極少采用中國標準。
“泗水—馬都拉大橋是我們公司推出的第一座中國標準大橋,2008年1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視察該橋并得知該項目是國際上第一個完全采用中國標準規范設計施工的大型橋梁項目后,對大橋的合作方式和建設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強調我們的企業要努力樹立中國標準,打出中國品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山介紹說。
據了解,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是中國路橋一直堅定不移在做的一件事情,通過承接一大批備受關注的EPC項目,中國路橋讓國際社會了解并逐漸接受“中國標準”?!爸袊贰?、“中國橋”的順利竣工及其后期良好運營效果的展示,使得項目所在國對中國標準逐步了解和認可,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標準在國際上的推廣和應用。同時,中國路橋還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開展“中國標準”的編譯工作,中國路橋承擔了46本中國公路行業標準規范的編譯審查工作,編譯工作大力推動了中國交通建設標準“走出去”。
“正是因為前期的種種鋪墊,才有機會拿下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蒙內鐵路。對蒙內鐵路我們花了一年時間來推中國標準,因為如果這條鐵路不是中國標準而是美國標準的話,我們不可能用中國的機車、中國的技術,等等,那么中國的元素會大打折扣。”盧山說。
中國報道: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項目既有利于顯著改善當地交通,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時也為中國資金、技術、裝備、標準“走出去”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可謂意義深遠。請問,在眾多工程承包企業中,中國路橋拿下該項目的優勢是什么?
盧山:近年來,中國路橋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通過總結、梳理公司的發展情況,我們認為有六方面重點工作對于提升中國路橋的競爭力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努力提升市場開發能力。我們十分重視營銷網絡的拓展,目前的駐外機構已經覆蓋了亞洲、非洲、東歐、拉美地區的48個國家。龐大的營銷網絡所展現出來的巨大的輻射能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為我們在全球的市場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支撐,我公司近年來持續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如整合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外部資源、整合項目所在國當地資源等,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加強人才培養。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工程承包企業之一,我們一直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了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凝聚起一支德才兼備、業務過硬的商務人才隊伍。
夯實項目實施能力。在改革與調整公司現有的組織體系、人才體系,加強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的同時,不斷提高公司管理的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及精細化水平,加強重點項目實施前的科學策劃。另外,加大對在建項目的監控力度,形成風險分類定級和分析機制,對于風險級別高的項目進行重點監控。
注重科技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引進人才,鼓勵公司內部科技創新,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注重科研工作同生產經營的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成功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等等。
推進品牌建設。中國路橋一直高度重視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當前公司品牌不斷提升,在無形當中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市場開發和經營管理工作,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力。
中國報道:在國際化經營中,企業不僅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而履行社會責任就是企業要“走進去”的重要組成部分。請您介紹一下中國路橋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盧山:當前,我們對履行社會責任的認識可以說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樹立生態環保意識、扶危濟困等這些應該都是基本層面的。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屬地化對于長期扎根海外、穩健經營的重要性。近年來中國路橋嘗試在項目所在國推行屬地化管理,不斷提高技術援助和智力援助比重,在項目施工、測量、設備維修等工作崗位聘請當地雇員,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同時,通過統一的崗位培訓,當地員工掌握了工作技能,即使離開項目也能憑借一技之長獲得其他工作崗位。
另外,中國路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制定并持續推進與專業對口高校之間的人才培養以及產、學、研等領域的合作計劃,加強校企合作,為人才培育提供更加寬廣的平臺,不斷充實企業的人才援助舉措。截至目前已累計資助安哥拉、剛果(布)等國培養179名留學生來華進行大學學習,為非洲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提供人才助力。
6月18日,剛果(布)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會見中國路橋全資培養的剛果(布)留學生時就真誠地表示,除了建設工程項目以外,中國路橋還全額資助了剛果(布)留學生來華深造,極大地加強了剛果(布)青年建筑人才的培養。對于中國路橋在留學生培養工作中所作的工作,剛方感到非常滿意。
中國報道:中國路橋是中國最早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大型國有企業之一,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路橋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盧山: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加劇,國內外同行的競爭也是如此,可以說“走出去”已經到了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層次。那么,如何進行突破進而進入到另一個層面,這是我們當前思考的重要課題。
如何突破,用當前最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必須要有轉型升級的內容,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市場機構你要非常清楚。國際知名承包商已經逐漸把他們的競爭模式改為特許經營和公私合營,以資本帶動、資本引領,把單一的產業鏈逐漸向產業鏈的高端和整個產業鏈整合連在一起。他們通過資本的把握進行運營管理,把相對比較低端的、建造部分比較艱難的工程分給一些分包商,他們更多的是控制之后整個項目的運營和合資等方面。中國企業現在也應該考慮這一方面,另外還應考慮整體的開發,爭取做到帶動整個產業鏈的開發,而不僅僅是建造。如在你建造的一個項目旁邊看看還有沒有工業園、港口、房地產開發等,總之,要有一個多視角合作的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