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溫江區生態文明協會



成都市溫江區位于成都平原腹心,是成都市衛星城、溫(江)都(江堰)郫(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越,生態優美,享有“金溫江”和“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全區幅員面積277平方公里,轄10個鎮街,常住人口46.7萬,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四川省十強縣”行列。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夢想,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已成為區域發展和人類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溫江區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大力實施“生態優城”發展戰略,以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以發展轉型提升環境,以共創共享優化環境,努力打造居業相宜、田城相融、人境相適的生態典范城市,先后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國家生態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四川省環境優美示范區等多項生態桂冠,彰顯了生態宜居之城的品質魅力。
綜合施治,打造優美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溫江區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工程,打造綠色環保、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一是實施綠化工程。充分依托花木資源優勢,構建豐富的生態林盤系統,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城相融”的生態格局。全面實施城鄉道路、重點區域植綠補綠和景觀打造,全區城市園林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平原綠化率達90%以上,極大地豐富了城市綠化生態系統。大力實施生態細胞工程,建成一批生態園區、生態村、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生態示范典型,實現環境優美鄉鎮全覆蓋。二是實施藍天工程。全面推進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大力開展揚塵治理和限煤行動,積極推廣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城區天然氣生活應用率達100%,公交車系統使用CNG清潔能源率達95%以上。2010年獲準加入“聯合國氣候中和網絡”,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16個先鋒城市之一。三是實施碧水工程。充分利用都江堰灌區自然水系資源,推進一批以水為主題的生態項目建設,努力做好“水文章”。以境內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為重點,大力實施全流域綜合整治,開展水環境污染治理,建立全區污染減排數據庫,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科技園工業污水處理廠和三個鎮級污水處理站,全區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5.6萬噸,實現了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四是實施寧靜工程。出臺城市管理實施辦法,從城市功能分區、產業選擇、建筑設計、綠化配套等方面強化噪音源頭控制,加強城市噪聲管理。專項開展建筑工地、娛樂行業、交通干道噪聲整治,最大限度降低噪聲污染,保持了溫江幽雅寧靜的城市特質。五是實施潔凈工程。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和無害化處置,保持了良好城鄉環境面貌。大力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積極推廣無公害及綠色、有機產品的種植與開發,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環境質量不斷
提升。
綠色轉型,發展生態產業經濟
生態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溫江區堅持把培育生態產業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按照“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取向,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和都市現代農業,形成具有溫江特色的生態經濟格局。一是升級發展環境友好型新型工業。依托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壯大發展以食品飲料、生物制藥、電子信息三大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產業集群,積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高、產出質量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質項目,實現了資源消耗為主的傳統工業向先進制造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優化提升。堅決清退閑置、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近三年依法取締、關停和搬遷污染企業150余家,既為優質項目發展騰出了空間,又有效減少了工業能耗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二是突出發展高端生態型現代服務業。搶抓全國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四川省生產性服務業示范基地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高端商務、文化創意、醫療健康、運動休閑、生態旅游五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新加坡豐隆、新光三越、悅榕莊、中立數據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集團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相繼入駐溫江,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立足溫江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確立了“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實施全域景區化開發,全力打造西部自駕車旅游綜合服務樞紐和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努力建設四川省旅游強區和高度智能化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高效發展都市欣賞型現代農業。突出中國西部花木主產區這一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花卉產業集群和旅游度假、生態觀光等“一三互動”產業,推動農業增值增效。目前,全區花木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基本確立了西部花木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地位,“溫江花木”成為全國花卉產業的優質品牌;建成了一批以運動休閑、婚慶攝影、花卉展示等為主題的高檔次鄉村酒店,形成都市生態農業的特色效益,促進了溫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生態環境優化。
共建共享,培育生態文化理念
社會生態將社會及其所處的生態環境作為有機的統一體,尤其關注生態因素在人類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溫江區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大力構建和諧溫江,全面提升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一是培育生態發展的社會理念。將生態環境視作全區發展生命線,確立“生態優城”的區域發展戰略,高標準編制溫江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環境優美鄉鎮規劃以及藍道(水系)、綠地、開敞空間等系統規劃,構建了完備的生態保護規劃體系。堅持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先行先試,將國家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能力高度融合,探索新途徑、新模式、新政策,全面爭創中國(溫江)生態文明實驗區,在全區上下形成了生態發展的社會理念。二是建立長效保護的生態機制。分類劃定綠色生態保護區,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剛性執法,構建了“政府監控、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約束監督機制。依托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區(縣)和溫江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建立生態資源數據庫,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強化環境安全預警系統建設,推動生態環境管理的信息化。鼓勵民間資金和團體參與生態建設和保護,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良性投入機制,有力推進了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建設。三是倡導全民參與的社會意識。注重發揮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成立溫江區生態文明協會,設立生態文明專項基金和“溫江生態文明日”,積極籌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四屆(溫江)年會,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態科普活動,著力培育市民的生態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營造人人建設生態、人人保護生態、人人享受生態的社會氛圍。
長期以來的生態建設實踐,既為溫江城鄉建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有力地推動了溫江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溫江”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極具魅力的人居品牌。當前,溫江區正按照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國際化衛星城定位,深入實施“產業強區、生態優城、開放富民、文化聚心”發展戰略,集聚發展生態產業,優化生態環境,全力推進“美麗溫江”建設,打造全國一流的生態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