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荻
他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的工業快速發展,鋼鐵業、鐵路、石油業飛一般地成長,電燈、電話相繼問世后,新興的汽車業崛起的信號極其強烈的時代,世界各地的汽車設計師們捷報頻傳,德國人戴姆勒開發出四沖程內燃引擎并研制出汽化器、新式點火裝置等,本茨開發出了另外一種內燃引擎,美國人薛爾登開發出了輕型的三缸引擎,夏克發明了使用液化煤油的液體燃料車……
1893年,亨利·福特作為愛迪生照明公司的首席工程師。他負責公司在底特律的電氣設備維護。
亨利·福特工作之余在家里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進行他的制造汽油驅動交通工具的實驗。同年,亨利·福特制造了他的第一臺內燃機。
1896年,作為當時眾多發明家之一的亨利·福特終于發明了他的第一臺汽車。
亨利·福特的第一臺汽車的亮點在于將一副四輪馬車的框架安裝到四個自行車輪之上。亨利·福特在駕駛座上親自駕駛他的第一臺汽車將它開上大街。亨利·福特的這臺汽車其實是汽油機“四輪車”,動力傳動是用一根自行車鏈條進行的,沒有剎車,車子只能進不能退,引擎為4馬力,有兩檔速度,分別為時速15公里和30公里。
繼續做實驗自然需要更多的資金,而以亨利·福特工作所得是難以在養家的同時也滿足他實驗的資金需要。沒有資金支持的亨利·福特不得不將他的第一臺汽車以200美元的價格賣掉。亨利·福特的汽車試制成功也引起了投資商的興趣。他們同樣也看到了汽車在未來交通領域將要發揮的作用,當然,作為投資商的銀行家們的預測主要還是在市場方面,關鍵是他們知道投資汽車是有利可圖。于是,投資商在1899年成立了底特律汽車公司,他們聘請亨利·福特作為底特律汽車公司的總工程師。這是在底特律設立的第一家汽車制造公司。但是,因為由投資商們所設立的這家汽車公司生產的目標主要是供應給富人們使用的昂貴賽車,并不是大眾市場所需要的普通汽車,所以這種昂貴賽車的銷路并不好。而這是違背亨利·福特參與的初衷的。亨利·福特辭職了。
辭職后的亨利·福特租了一間小倉庫作為自己的工作室,他開始研制市場所需要而還沒有汽車廠研制和生產的輕型大眾車。
當時,歐美地區賽車已經開始流行。在美國,賽車比賽也開始興起。這些信息對于亨利·福特來說很有利用價值。他想出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設法用自己的車參加賽車比賽,如果在比賽時得勝,就能以飛快的速度在戰略上抓住大眾的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確保引擎在賽車的過程中不出一點差錯。這樣既能制造出更好的汽車又能獲得支持。
1901年的夏天,亨利·福特終于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臺賽車。這臺賽車具有25馬力,車體輕、速度快,在直道上行駛可達每分鐘l英里。亨利·福特親自駕車參加了底特律賽車的汽油車10英里競賽。他的賽車以絕對的優勢獲得了冠軍。
經過這次比賽后,亨利·福特和他的汽車聲名大噪。在眾多關注他的人當中有一個來自底特律的木材商人威廉·墨菲對亨利·福特的計劃很有興趣,他成為了亨利·福特的投資人。由此,亨利·福特成立了第二個公司并擔任經理。得到資金支持的亨利·福特在幾個月內又成功地制造和駕駛了一批賽車參加了各種比賽。這些比賽使得他的知名度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在此期間,亨利·福特還認識了天才工程師切奧德·哈羅德·威爾斯。切奧德·哈羅德·威爾斯后來成為福特汽車發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公司董事們同樣熱衷于制造價格昂貴的汽車同時又不善于經營,幾個月后,亨利·福特參與創建的第二家汽車公司以解散作為終局。
1903年6月,亨利·福特與他的新合伙人煤炭商馬爾科姆森、銀行家兼制造商格雷一同創辦了福特汽車公司(以下簡稱福特汽車)。格雷出任公司的總裁,馬爾科姆森任司庫,公司的資本由這兩個人籌措,亨利·福特以技術入股并擔任副總裁兼總經理。亨利·福特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優先生產價格低廉的大眾車。
此時的美國已經邁入了汽車時代,各汽車廠商的汽車也都紛紛開上了公路。
同年,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汽車。亨利·福特開發出了耐用可靠的新引擎并將它裝配到新車型上。亨利·福特將這個新車型命名為A型車。A型車是長3米、寬1.8米、雙缸8馬力引擎、時速48公里的敞篷車。由于它的售價僅為850美元,與那些昂貴的賽車相比,A型車可以說是物美價廉。這款汽車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訂單接踵而來。A型車推向市場15個月就銷售了1700輛,凈利潤達到10萬美元。
福特公司的司庫馬爾科姆森看到這樣的成果,大喜過望,于是,他在福特公司之外又獨資建造了另外一個汽車廠。馬爾科姆森的汽車廠所生產的高檔豪華轎車,完全不是大眾所能承受的價格,自然是產品積壓、負債累累。馬爾科姆森不得不將自己在福特公司的所有股份都賣給亨利·福特和另外一個股東柯恩斯,而后自己退出福特公司。對市場缺乏了解和認知度的馬爾科姆森的破產還債使得亨利·福特的股權上升為58.5%,亨利·福特此時已成為福特公司最大的股東。在總裁格雷去世后,亨利·福特繼任總裁,負責生產,柯恩斯任財務總管,負責銷售。兩個人配合默契、產銷兩旺。一個季度可銷售5000輛車,凈盈利率為310%。
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的1907年。美國許多汽車生產商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因為經濟蕭條、購買力下降,而他們所生產的汽車的價格卻沒有相應的下降,自然是產品滯銷,甚至負債乃至不得不破產。而福特公司在此情況下非但沒有賠錢反而繼續處于盈利狀態。基于亨利·福特本人在大蕭條時期為公司所做的貢獻,福特汽車董事會將他的月薪由原來的300美元提升到5000美元。
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亨利·福特決定生產一種堅固、廉價且易于駕駛和標準化、統一規格、能為普通大眾所接受的新車型。他認為,福特公司如果不能制成統一規格、大規模、低成本的車,生產過程的混亂就不能解決,也就不能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亨利·福特的設想是:這種車應該是一個萬能車型,它的引擎可以臨時拆卸下來作為動力,用來鋸木、汲水、帶動農機,甚至攪拌牛奶。
1908年9月27日,在亨利·福特的主持下福特公司的T型車問世了。福特T型車集中了福特汽車公司以前所有車型的最優良的特點,無論外型、顏色都完全一致,簡單而樸素,沒有一件多余的零件,沒有裝飾的附加裝置,而且非常結實和容易維修,重要的是還利于操作,任何一個人都能學會駕駛T型車。而最重要的是亨利·福特將T型車的售價定到一般工薪階層都能買得起的位置,這是美國市場上第一款走進普通人家庭的汽車。
由于T型車本身具有的優勢,加上亨利·福特與柯恩斯的銷售策略別出心裁,這款車于1908年10月1日投放市場,而次日清晨福特汽車公司就收到了1000份訂單,之后的訂單更是多得需要用麻袋裝。福特公司在1908年剩下的3個月里的生產量就達2萬輛,居當時各類暢銷車的首位從而成為最盈利的產品。此后,福特T型車很少外出兜售,而是顧客自己找上門來購買。
福特T型車以其性能和價格掀起了汽車普及潮,給美國人民和美國城市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汽車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生產、生活節奏加快,勞動效率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結束了農戶自然隔離的局面,顛覆了馬匹運輸的統治地位,使城市的街道衛生狀況因馬車的消失而大為改觀,刺激了大規模的公路建設及城市的發展,使人們自由遠行的夢想成真。
T型車自從1908年問世以來,到1927年為止,在整整19年的時間里,總共生產出了1500多萬輛,在世界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是68%,其中,主要市場為美國國內,有25萬輛銷往英國,近100萬輛銷往加拿大,創下了世界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大奇跡。
隨著市場對福特T型車的需求量急劇增加,亨利·福特意識到僅靠技術精良的技工手工組裝車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他在思考如何高效快速地生產出更多的T型車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同時又能保證自己的公司的利潤不會因此而減少。偶然的一次考察,使得亨利·福特的汽車生產流水線進入到他的大腦中。那是他在芝加哥的一次商務旅行中發生的事,他根據行程參觀了芝加哥屠宰流水線,亨利·福特從各地找來幾位管理和設計專家實施福特汽車公司生產方式的轉換。
1913年8月,福特公司的移動式總裝線驗收合格,將當時手工裝配一輛車所需的728個工時縮短了50%。1914年,福特公司安裝了第一條全過程鏈式總裝傳送帶。3個月后,這條總裝傳送帶創造了93分鐘組裝一輛車的世界紀錄。
總裝線有一個嚴重制約,就是生產線上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事故,都會導致全線停產。并且,當時T型車的許多部件還需要依靠手工制作,常常跟不上總裝線的步調,導致全體延誤。福特汽車公司的專家與亨利·福特一道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得次裝配線得以適應總裝配線,嶄新完善的“福特生產方式”——“流水裝配法”誕生。
“福特生產方式”使福特公司的工廠連創世界汽車工業的生產記錄:1920年2月7日,福特汽車公司的工廠的流水線的生產速度達到了每分鐘一輛車的水平;1925年10月30日,創造出10秒制成一輛車的記錄,使其他所有的汽車制造商都望塵莫及。
在亨利·福特的福特汽車問世之前,售價在4700美元左右的汽車是富人的奢侈品,而福特流水線的大批量生產帶來的是成本的降低和價格的大幅下降。福特T型車在1910年銷售為780美元,1911年降到690美元,而在1914年降到每輛360美元。低廉的價格為福特汽車公司贏得了大批的平民用戶,小汽車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也使福特公司在美國汽車行業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亨利·福特憑借T型車成為百萬富翁。他挖到了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桶金。
可以說,福特的汽車流水線生產方式所改變的不僅是汽車行業,而且是整個社會的經濟組織形式和生產生活方式,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工廠無不得益于對福特生產方式的學習和借鑒。福特式生產方式推動了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生產的產業革命,為后來高度發達的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
隨著福特公司憑借流水裝配線進行規模化生產和T型車的暢銷,亨利·福特在事業上步入了輝煌。然而,亨利·福特完全沒有意識到企業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危機,這就是任何企業都會遇到的棘手的員工薪酬待遇問題。此時的福特公司仍然是將獲得的利潤全部用于擴大再生產。而此時福特公司員工的最高日工資是2.34美元,這個工資在當時美國汽車行業中處于平均水平。但問題是相對報酬而言,此時福特公司裝配線的工人每天工作9個小時,由于流水線嚴密的編制和高速的作業使工人勞動強度大大增加,工人們對此早已不滿,經常以曠工的方式表示抗議。當時福特公司每天的曠工率10%,沒有足夠的工人開工的情況下,工頭們只得雇傭大量臨時工頂替曠工的工人,這實際上是增加了福特公司的雇傭成本,同時也潛藏著工人安全和質量的隱患。勞資雙方的對立只是缺少一根“導火線”。
醉心于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亨利·福特對此毫無察覺,但是福特的兒子,愛德歇爾·福特卻注意到了并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他的提醒與建議下,亨利·福特進行了一次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
1914年1月6日,在和父親亨利·福特一同巡視福特公司的工廠后,愛德歇爾·福特對他的父親說,他從職工們的眼神中發現了一種不滿的情緒,公司現在如日中天,職工們的情緒反而低落,這只能是對現行的勞動制度和薪資制度不滿。
亨利·福特聞聽大吃一驚,他隨即向他的兒子愛德歇爾·福特進一步了解情況。第二天亨利·福特召集福特汽車公司管理層參加緊急會議。
在會上,亨利·福特提出第二天就給他的企業員工加薪,日薪最低標準為5美元,同時將原來每天9小時改為8小時工作制,并實施“三班倒”的生產制度以確保產量不因為縮短工人的工作時間而降低。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的工人能通過加薪而有能力購買自己參與生產出的T型車,而日薪5美元的最低標準使得他的希望能夠成為現實。亨利·福特的提議遭到了部分與會者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在引起全美企業的憤怒的同時也會減少董事會成員們的收益。但是,亨利·福特在愛德歇爾·福特的支持下堅持施行“最低日薪5美元”、“8小時”及“三班倒”計劃。亨利·福特的這個決定出乎全美國民眾的意料,甚至連專門呼吁為工人加薪的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也感到很意外。亨利·福特在美國產業史上寫下了高薪制度歷史性的第一筆。
亨利·福特“利潤分享”的宣言立即引起了全美各界不同的反響,有支持的聲音,也有反對的批判。亨利·福特的最低日薪5美元甚至引發了美國的一次人口大遷徙。就在“5美元革命”發布的第二天,福特公司門口就匯集了幾千名求職者不斷地高呼“5美元!5美元!”,而在1914年1月17日,來自全美各地的職員、工人、農民求職者高達12000多人,他們將福特汽車公司的大門圍得水泄不通,底特律市政府最后不得不動用警察利用高壓水龍頭才將人群驅散。
1914年7月,亨利·福特在實施工人“利潤分享”之后又提出與消費者“利潤分享”的計劃,即每個購車者都可以分享到50美元的利潤。這兩大利潤分享計劃將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短期看,雖然這兩項利潤分享計劃使得福特汽車公司損失了一部分的利潤,但是,亨利·福特這兩個利潤分享計劃的成效卻非常顯著。因為在高薪的驅使下,工人們樂意為最低日薪5美元付出相應的勞動,這就杜絕了無故曠工現象。同樣是在最低日薪5美元的計劃下,福特公司獲得大批的人才并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利潤。福特汽車公司1914年純收入為3000萬美元,而到1916年時猛增到6000萬美元。
1918年,當大多數美國汽車制造企業也把最低日薪調整到5美元時,亨利·福特馬上給他的工人提薪至每天最低6美元,同時也加快流水線的速度。1926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福特公司是世界產業史上第一個在企業中實行雙休日的企業),給員工帶來更多的福利,亨利·福特此舉被評論家稱為“工業慈善事業的里程碑”。
在1920年的前后10年間,是亨利·福特事業的巔峰期。在這一時期,福特公司的財力迅速而穩步地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美國政府經國會批準將加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去。為此,美國政府在全美范圍內動員適齡男人加入軍隊參戰。亨利·福特宣布福特公司將服從政府的差遣,他將他的公司收益用于戰爭,以縮短戰爭進程。期間,福特公司生產了大量的飛機發動機、軍事車輛和潛艇。1919年,福特家族買下了福特公司的所有非亨利·福特所持有的股份,成為福特公司的唯一所有者。1920年,亨利·福特對他的福特汽車公司進行重組。
1923年的全美民意調查中,福特成為名列第一的總統候選人,此時的福特公司更是有高達5億美元的純收入。
1920年,針對福特汽車對市場業已自然形成的壟斷地位和福特汽車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由29家廠商聯合組成通用汽車公司集中力量對福特公司發動攻勢。通用汽車公司的目的很明確:爭奪福特公司主打的單一產品T型車的大眾消費市場。通用汽車公司采用了多品牌、多品種的產品特色化策略,形成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如雪佛萊、凱迪拉克、別克等品牌,這些產品在性能上稍優于T型車,個性、舒適且價格略高一些。
而此時的亨利·福特仍然停留在對T型車的熱衷上,追求的是極限的專業化,以流水線的大規模生產形式控制最低成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福特公司只生產單一型號T型車。和以前一樣,一件多余的部件和設備也不配備。這樣不會因更換模具而損失時間,不會增加設備費用和庫存費用。因為T型車只有黑色的,福特公司的銷售人員不只一次地提出要增加汽車的顏色,而亨利·福特的回答是幽默而固執的,他是這么說的:“任何顧客可以將這輛車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顏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
面對通用汽車公司的攻勢,亨利·福特毫不在意。對于通用汽車公司處心積慮所發起的競爭策略,亨利·福特只用一招對付,那就是降價。從1920年~1924年,福特T型車連續降價8次,但是,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1920年以后,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不再滿足于廉價的代步工具,而是轉向多樣化和舒適性。這時,只打價格戰的福特公司利潤率越來越低,沒有了繼續降價的空間,T型車已經窮途末路,危機重重。
看著通用汽車蠶食著福特的汽車市場,福特公司許多人都非常著急,一次又一次地上諫福特,希望他能夠及時調整策略,重新設計產品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都遭到了福特的拒絕。
在福特看來,福特汽車是福特的汽車,是福特的發明創造,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能對自己的車指手劃腳,更不能隨意更改。此后的20年中,頑固的福特拒絕了任何人對福特的T型車提出的改革建議。隨著市場的一步步萎縮,身邊的人才大量流失,福特一手建立起來的汽車王朝,在自己手中又一點一點地沒落了。這期間,雖然迫于市場的壓力,亨利·福特也曾對公司進行了一些調整,批準了液壓剎車上馬,但是晚了通用公司14年,批準了六缸汽車項目,是通用公司上馬該項目的7年以后的事了,這些舉措為時已晚,于事無補了。
1946年亨利·福特將公司交給孫子亨利·福特二世,而這時福特公司每月虧損達1000萬美元,只是憑借巨大的根基和美國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的訂貨才免遭倒閉的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