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忠,博士,人文經管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9月出生。2004年至今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任教授,2009年任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博士生導師,2011年任應用經濟學學科的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政部國家重大專項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國際期刊編委、國際SCI/SSCI/EI 期刊審稿人,校學位委員會委員、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業聯合會礦產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學會常務理事、能源政策學會理事、北京市項目管理學會理事、北京市圖形圖像協會理事等。曾任九三學社河北省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石家莊市委副主委、第九屆和十屆石家莊市政協委員、第十屆石家莊市人大代表、第十屆河北省政協委員。主持科研項目6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國土資源部項目13項,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5項,國家能源局項目2項,河北省科技攻關/軟科學/星火計劃等項目5項,其他項目3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SSCI論文14篇,主編專著、教材9部。2012年,獲國家能源局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年,獲國家能源局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資源環境管理)、應用經濟學(資源、能源經濟、數量經濟學)。
安海忠院長在學科建設上,確立了以資源環境經濟、管理、政策法規為特色的學科建設領域,狠抓學科梯隊和科研團隊建設,著力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博士,狠抓科研學術工作,引導教師申報國家級、省部級競爭性項目,發表SCI/SSCI、中文頂尖核心期刊論文;優化學科布局,形成以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建設為牽引,以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為基礎的縱向學科結構。在人才培養上,統籌考慮本科、碩士和博士培養,統籌考慮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貫通式培養模式,形成了學術研究導向和就業實踐導向分流、分型培養模式,強化了科研學術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
安海忠院長注重科研實驗室建設和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建設,還創設本科創新實驗班,促進建立國際化培養本科生機制。采取“2+2”模式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地球科學與商務本科生。此舉不僅是為了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還在于推進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安海忠院長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其位謀其政”。為了突破制約學院學科發展的瓶頸,推進學院工作全面上臺階,他全心全意抓工作,力求每項工作都能夠落地,取得實效。雖然上任僅有四年時間,但在推進學院各項工作方面卻卓有成效。一是實現國家基金項目的突破。三年多來,學院已獲得15項國家基金項目,多項教育部和北京市基金項目。二是實現SCI/SSCI論文的突破。三年多來教師和博士生已有34篇論文被SCI/SSCI檢索。三是科研實驗室建設取得突破。合作建立了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人才開放實驗室和其他研究平臺。四是搭建了多個國際、國內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五是創設了本科創新實驗班和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六是MBA、MPA專業學位教育獲得了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