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名去火星
率先出爐的民間火星計劃名為“靈感火星”,由世界上第一位自費上太空的游客丹尼斯·蒂托創立,計劃將兩人送去火星,環繞一圈,不著陸就返回地球。由于行星之間位置排列的變化,2018年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射窗口,可以使環繞火星的旅程從通常的兩年多縮減到501天。蒂托說,這趟旅途的花費還不到阿波羅計劃的“百分之一”。
蒂托打算用更強勁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火星遠征飛船。抵達火星之時,飛船會在火星上空160千米處掠過,飛船上的“觀眾”能全景觀看火星上的巨型火山和大峽谷。
“靈感火星”會將飛船射入一條繞過火星后直飛地球的軌道。“這是一條安全軌道,引力總是可以依賴的。”法國科學家克里斯·韋爾奇說。旅途最危險的部分是回家的最后幾分鐘。返回時,飛船將以每小時50000千米的速度沖入地球大氣層,比歷史上任何飛船都要快。為了避免宇航員在進入大氣層時被烤焦,蒂托的團隊正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研制新式“獵戶座”飛船防熱的技術人員合作。
荷蘭人巴斯·蘭斯多普先前從事設計可用于發電的系留式飛機的工作,但藏在心中多年的火星夢想驅使他于2011年出售了公司的股份,創立了一家名為“火星一號”的非營利組織,擬將志愿者送去火星。
他樂觀預計,通過贊助以及向全世界出售電視真人秀轉播權的方式,能夠籌措60億美元資金。這個金融模式的靈感來源于國際奧委會,后者曾在四年時間里通過類似方式募集到40億美元。
但韋爾奇估計,這個金融模式并不可信,因為人們對“火星一號”真人秀的興趣會迅速消退。“我們都知道當年公眾對‘阿波羅’失去興趣有多快。”他嘆息道。
盡管如此,目前公眾的興趣還是高漲的。開放志愿者報名后僅兩周時間,“火星一號”就收到了78000份來自120多個國家的申請。電視觀眾隨后將從中篩選出來自100個國家的百人名單,“火星一號”的組織者會在2015年從中精選出5個4人乘組。蘭斯多普說:“每個乘組都包含來自四大洲的兩男兩女。”經過七年的訓練,“火星一號”將再次號召公眾投票。電視觀眾將決定哪個乘組先飛,并將投票選出誰能成為“火星的阿姆斯特朗”——也就是踏上火星的第一人。
媒體將這一計劃稱為一次“自殺任務”。不過,登月第二人奧爾德林卻說,“說這次任務‘有去無回’是不對的,應該說是‘建設永久基地’——這是一個絕妙的點子”。
火星上你要應對的麻煩事
如果有人在太空發生嚴重傷病,火星飛船上是沒法做什么手術的。因此,最好是確保宇航員出發前盡可能健康。任務制定者甚至考慮讓宇航員在離開地球之前,先切除掉身上可能引起麻煩的器官,比如闌尾和膽囊。
在幾乎完全失重的環境中,會導致肌肉萎縮和骨骼鈣質流失。所有計劃中的火星飛船上,都必須包含鍛煉設施,以盡可能降低宇航員身體的虛弱程度。
對“靈感火星”來說,這不算什么大問題。這趟旅程僅比俄羅斯宇航員瓦萊里·波利雅科夫創下的太空飛行紀錄稍長一點——當年他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生活了438天。波利雅科夫沒有遭遇長期的健康問題,現年71歲都還精神抖擻。對“火星一號”來說,宇航員到達火星時可能會變得稍稍虛弱一點,但用蘭斯多普的話說,“一旦到了火星,那里的重力僅為地球的38%,所以他們都會變成超人!”
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則更加危險。對于宇航員去火星路上要忍受的輻射劑量來說,迄今為止最權威的測量結果發表于2012年5月,出自美國西南研究院的卡里·蔡特林之手。他說:“用累積劑量來衡量的話,這個劑量相當于每隔五到六天做一次CT全身掃描。”對“靈感火星”的往返飛行計劃而言,宇航員承受的輻射總劑量只是“好奇號”單程之旅的兩倍。這個劑量比先前的預計要小很多,也在NASA為他們的宇航員設定的終生輻射劑量指標以內。
另一種威脅來自太陽發出的危險粒子。“好奇號”只遭受了較小的太陽輻射,因為當時的太陽正處在11年活動周期的極小期。“靈感火星”的發射日期意味著,整個旅程也將處于類似的太陽活動溫和時期。
最后,未來的火星乘組很可能面對來自內部的壓力。“最大的問題是社會心理壓力,”韋爾奇說。在“靈感火星”的兩人乘組中,“萬一其中一個人發了瘋,控制了另一個人,那怎么辦?”
這樣的危險已有先例。早期“禮炮7號”空間站上的兩名前蘇聯宇航員,就曾陷入只愿意和地面控制人員交流的情況。
“靈感火星”項目打算選擇一對結婚已久并且幸福的夫婦來保證兩人關系的和諧。但美國科學家尼克·卡納斯不相信這會有效。“送一對夫婦去火星,和隨便送兩個人去火星,沒有太大差別。要想有效減少乘組內部的壓力,我認為整個乘組必須要變得大很多才行。”
更大一點的乘組也不一定就更好。由27名志愿者參與的一次地面模擬,就曾在1999年的跨年夜陷入了混亂。當時一名俄羅斯志愿者試圖親吻一名加拿大志愿者,然后一位日本志愿者沖了出來,引發了隨后的混亂。
最近一次模擬,即“火星500”則要成功得多。經過認真的心理學評選之后,由六名男性志愿者組成的乘組,沒有發生任何嚴重問題,成功完成了“使命”。
假如“火星一號”成功到達火星,卡納斯樂觀預計,他們能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只要乘組足夠大,而且乘員足夠多樣化。不過,要讓火星殖民地存在下去,開拓者必須生兒育女。蘭斯多普認為,這不是一個值得優先考慮的問題。“我們還不知道女性能否在火星重力條件下受孕,”他說,更別提胎兒會如何發育,以及孩子該如何長大成人了。或許,在這之前,殖民者應該首先研究讓動物懷孕。“第一個‘火星寶貝’也許會在登陸后的10到15年內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