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遜







在東方與西方神話傳說中,神都會飛:希臘神話中的神藉翅膀飛,阿拉伯《天方夜譚》故事中的神施魔法踏毯而飛,中國的神則乘白云飛……在我國山東省嘉祥縣出土的東漢時期武梁祠石刻畫像中,有一幅《雷神出巡圖》,眾多天神推著雷神安坐云朵在天空疾行。從公元336~1368年,我國敦煌壁畫中出現的飛天畫面多達4500個,莫高窟492個洞窟的壁畫上都有飛天。古代人類不能飛,讓神為自己圓夢。
科學史家懷特在一篇題為《中世紀的宗教與技術》的文章中談到這樣一則故事:大約1000年前,英國修道院有一位名叫埃默爾的修士,他為自己裝上人造翅膀,模仿鳥兒飛行動作,從教堂房頂乘風而降,結果摔斷了雙腿。當人們把他從地上抬起來時,他說:“我忘記在背上裝一條像鳥尾那樣的長尾巴,所以無法在空中保持平衡。”這是有歷史記載的人類最早的試飛記錄。400年之后,一位法國修士模仿埃默爾,帶著翅膀從教堂的塔尖上跳下,不幸當場身亡。
第一個對飛翔進行科學探索的人是達·芬奇,他相信鳥類有飛行的秘密,而人類能夠復制這種秘密。在1486~1514年間,他設計了多種由人操縱的飛行器械,包括滑翔機、直升機和降落傘。幸好他沒有親自試飛,否則人類會過早地失去一位天才。實際上,人體的構造和功能是不適合飛翔的。有人計算過,如果要像鳥兒那樣展開雙翅飛翔,人體需要有1.8米長的胸骨架,才能支持牽動翅膀的肌肉。
人類第一次借助自然的力量離開地面,應該歸功于兩位法國年輕人,哥哥蒙特哥菲·約瑟夫(1740-1810)和弟弟蒙特哥菲·雅克(1745-1799)。兄弟倆喜歡數學,熟悉富蘭克林有名的風箏實驗,讀過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萊關于空氣性質的論文,而且愛動手做實驗。1782年,在注視爐子的煙冉冉上升時,他們突然想到:煙會不會把什么物體托起來?他們將一個敞口的綢布袋袋口朝下地正對爐火,當煙充滿綢布袋時松開雙手,結果煙托著綢布袋升到了天花板。兄弟倆又在室外點燃一堆碎羊毛和麥秸以產生熱氣和煙,結果綢布袋升至23米高后才緩緩降落到地。后來,兄弟倆又用紙糊了一個大氣球,用布做襯里,下端開口兜住熱氣。他們在地上燒起一堆火重復這個實驗,結果氣球升至1800米高,降落在1600米之外,引來無數人圍觀。
這一發明引起了科學家和皇室的興趣,蒙特哥菲兄弟被邀請到巴黎。人們希望他們做一次動物升空實驗,看看在高空它們能不能存活。1782年9月,一個裝載著羊、公雞和鴨子的吊籃隨著熱氣球升上高空,然后安全返回,動物安然無恙。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希望兄弟倆到凡爾賽宮廣場表演,并打算讓兩個死囚犯登上吊籃隨熱氣球升空。青年歷史學家羅吉爾對此極為憤怒,他怒吼:“罪惡的死囚可以光榮地成為第一次升空的人嗎?我才該去!”1783年11月21日,羅吉爾和另一個志愿者爬進吊籃,在巴黎上空航行25分鐘后平安降落在距起飛地9千米的地方。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自由飛行。三年之后,羅吉爾在一次氣球飛行事故中喪生,成為第一位空難犧牲者。
使氣球升空的力量,來自四周空氣的浮力。在海平面附近,當溫度為20℃時,每立方米空氣的質量大約為1.3千克。溫度升高,空氣密度減小。當溫度為90℃時,每立方米空氣的質量大約為1.04千克。一只直徑20米的氣球,充滿熱氣之后產生的升力可以達到1000千克以上,足以克服氣球的自重,而且可以提起一只不斷燃燒產生熱氣的爐子,帶動載有幾個人的吊籃升空。由于這種氣球利用熱空氣產生浮力升空,故又稱為熱氣球。
就在人類第一次升空10天之后,第二次載人飛行又開始了,還是在巴黎。不過,這次氣球里灌的是氫氣——英國科學家卡文迪什于1766年發現了這種比空氣輕的氣體。年輕的物理學家查爾斯和他的同伴坐在吊籃里飛行了兩個小時,距離達到43千米;當氣球降落,同伴爬出籃子后,升力驟然增加,氣球帶著查爾斯又飛上了天空,一直飛到接近3000米的高度。查爾斯好不容易才令氣球重新返回地面。心有余悸的他發誓再也不上氣球的吊籃了。
人們能夠乘氣球浪漫地升上天空,但是難以控制氣球飛行的方向。于是,有人提出為它裝上可以調節角度的帆,有人主張給它裝上像鳥兒一樣的撲翼,還有人提出裝上人力轉動的螺旋槳推進器。然而,這些方案都不成功,因為與龐大的氣囊相比,它們產生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
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德發明了使用機械動力推動氣球改變方向的技術。他在氣球下面吊載一臺3馬力的蒸汽機,用它帶動一個大風扇。風扇葉片旋轉產生水平推力,只需調整風扇的方向即可改變氣球的飛行路線。他把氣球做成長長的橢球體,像一支巨大的雪茄煙,以便減小阻力,人們稱其為“飛艇”。實際上這種設計產生的水平推力也很有限,飛艇只能在無風的天氣航行且速度很慢,僅為每小時10千米,比人在地上步行略快。
19世紀末,人們用內燃機取代蒸汽機作為飛艇的推進動力。由于內燃機的重量比蒸汽機輕很多,而高速旋轉的槳葉可產生更大的水平推力,飛艇的飛行性能因此大為改觀。1883年,德國工程師迪生代爾發明電動空中飛行器,首次采用蓄電池驅動的電動機為動力,消除了飛艇的噪聲,減少了氫氣爆炸的危險。
1897年,奧地利人施瓦爾茨采用輕金屬鋁制作骨架支撐柔韌的氣囊,使飛艇既牢固又減輕了自重;1897~1904年間,在法國謀生的阿根廷人桑托斯建造了幾艘這樣的飛艇,環繞埃菲爾鐵塔飛行,還獲了獎。后來,德國退休軍官齊伯林在與施瓦爾茨的遺孀結婚后,繼承了鋁質骨架飛艇專利,并在德國政府支持下開始大量制造軍用飛艇。這種飛艇能夠在空中滯留24小時以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曾利用這種飛艇轟炸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與英國都加速發展飛艇。1918年,英國建造的飛艇首次飛越大西洋,耗時108小時。1928年,德國建造了豪華飛艇“齊伯林號”,長236米、寬30.5米,載客20名,飛越大西洋往返費用每人1000~3000美元。這艘飛艇共144次飛越大西洋,航程超過16萬千米,運送旅客1.3萬人,為當時航程最遠、運載人數最多的飛行器。
1923年,美國人從大氣中分離出稀有化學元素氦,并發明了充氦氣的飛艇。氦是一種較空氣輕的惰性氣體,不會燃燒和爆炸,用于飛艇非常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嚴格禁止向納粹德國出口氦氣,德國人只能小心翼翼地駕駛氫氣飛艇航行。1936年,德國建造了一艘比“齊伯林號”更大、更豪華的飛艇“興登堡號”(以德國總統的名字命名)。1937年5月6日,它運載50名乘客首航到達美國,當其在新澤西州著陸時起火爆炸,當場死亡36人。至今人們也未查明這一事件的產生原因,有人說是人為的故意破壞,有人說是電氣火花引燃泄漏在空氣中的氫氣。這一悲慘事故熄滅了人們對飛艇的熱情。
早在蒙特哥菲兄弟的熱氣球升空之后不久,法國發明家凱利便開始探索如何使比空氣重的物體飛上天空。1804年,他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飛行的模型飛機。為了減輕重量,他用紙糊的風箏做機翼,機身采用一根輕巧結實的木棒,木棒的后端裝有十字交叉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當垂直尾翼轉動時,可以控制飛機向右向左運動;當水平尾翼上傾或下斜時,可以控制飛機爬升或俯沖。
1809年,凱利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在空氣中航行》,闡明比空氣重的物體可以在空中飛行。他在書中提出了飛行的原理以及制造飛機必須注意的三個問題:升力、阻力和控制。為了增大升力,提高飛行的穩定性,他還提出雙翼飛機和三翼飛機的設計,這種飛機像是從上到下長著兩對或三對翅膀的大鳥。凱利的構想超出了人類模仿飛鳥的階段。
為了測試飛機在人為產生的氣流中的受力情況,人們曾制作過多種多樣的模型飛機。結果發現,要想讓飛機升起來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機翼的形狀和機翼掠過空氣的速度。機翼的形狀應該是上面為弧面,下面為平面。這樣,當空氣流過機翼時,上面的氣流快,下面的氣流慢。而根據18世紀瑞士科學家伯努利發現的原理——慢氣流壓強大,快氣流壓強小,機翼上下兩面受到的合力就是一種向上的力。機翼面積越大,向上托舉飛機的力就越大,而氣流速度越快,飛機的升力也就越大。1871年,英國人韋納姆專門制作了一個直徑為3米的空管,用蒸汽機帶動風扇高速旋轉,在空管中可產生速度達每小時65千米的氣流。這種可以產生高速氣流的空管被叫作“風洞”,用來設計最合理的飛機。風洞試驗的結果使人們驚訝:高速氣流掠過機翼時,可以產生數倍于機翼自身重量的升力!這一發現堅定了人們制造飛機的信念。利用風洞試驗研究飛機的造型和結構,標志人類向往飛行的創造活動由冒險走向科學。
德國工程師李林塔爾(1848-1896)在對機翼進行系統研究后,制作出非常詳細的圖表,其中列出了不同形狀的機翼產生的升力,為飛機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1894年,李林塔爾乘坐自己設計的滑翔機,在平地壘起的小土丘上經助跑躍起,成功飛行了45米,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可控制飛行的先驅。李林塔爾不斷改進滑翔機的設計和結構,駕機飛行了2000多次。他堅信,如果裝上機器動力,滑翔機一定能夠飛起來。然而,他未能實現自己的有動力飛行的夙愿。1896年,在一次滑翔飛行中,一陣疾風使滑翔機失控,他從空中墜落,第二天便離開了人世。臨終前他講的最后一句話是:“如果想飛行,就要作出犧牲。”
凱利和李林塔爾的探索實踐,以及人們在風洞試驗中獲得的研究結果,為動力飛行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實際上,風洞機翼升力實驗的結果,已經使人們找到了牽引飛機前行的有效方法。既然水平氣流掠過不動的機翼可以產生巨大的升力,如果讓兩片機翼頭對頭連接起來繞中心軸高速旋轉,就會在旋轉軸線的方向產生強勁的推力。這種力量足以使飛機克服空氣阻力,快速飛行。這種組裝在一起的旋轉機翼被稱為螺旋槳。
后來,人們開始把用做火車動力的蒸汽機搬上飛機,讓它作為螺旋槳的動力。由于蒸汽機太重,這種有動力的飛機不能飛,只能在地上跳。1874年,法國人泰蒙佩爾的蒸汽飛機可以跳起來并滯留空中兩秒鐘。1884年,法國工程師埃達爾的蒸汽飛機跳起來并飛行了46米。1896年,美國科學家蘭利制造了一架無人駕駛的蒸汽飛機,它從搭建在房頂的高臺上起飛,飛行了800米,在空中的飛行時間達90秒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