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在鹽城市巾幗創業推進會上,鹽城鴻源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其香的創業匯報,不時贏得陣陣掌聲。十多年來,她回鄉創業發展生豬養殖,帶領眾鄉親走上致富路,贏得了群眾的口碑,被鄉鄰們親切地稱為“豬司令”。她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但卻以樸實的創業風采和執著的創業精神,生動詮釋了“巾幗創業何需讓須眉”的美麗人生。
走過黑夜才知道光明可貴
曾經,徐其香和丈夫分別在濱??h糖煙酒公司和五金廠上班,1996年雙雙下崗。年紀輕輕就丟掉飯碗,前途未卜,徐其香失落無助,心里翻江倒海般難受,不知道漫長人生路該怎么走。看到鄰居一個個趕著下海,干起小商小販,日出日落從不歇息,徐其香也決定要憑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創出一片天地。經過冷靜思考和市場調研,又與在廣州創業的親友聯系,了解了當地的情況后,徐其香決定南下創業。
沒有本錢,什么也做不了,守住家業,又跨不出創業這一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徐其香毅然說服丈夫把縣城的房子、值錢的家當全部賣掉,湊了一百多萬元,購買了幾臺20噸汽翻卡車奔赴廣州,與人合伙拖運土石方。公司老板看到徐其香夫婦做事誠實,待人厚道,為擴大規模,便主動邀請他們成為億豐物流公司的股東。
經過幾年的打拼,徐其香夫婦積累了數千萬元資產,擁有了創業的第一桶金。雖然有錢了,但留在濱海的年幼孩子、年邁患病的婆婆總讓徐其香時常牽掛。再三考慮后,她和丈夫決定回鄉考察論證,自主創業。
徐其香夫婦的想法得到了濱海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于是,徐其香在濱??h八巨鎮投資3000萬元創辦了鴻源牧業有限公司。籌建中,項目資金十分吃緊,孩子出國留學需要錢,生病的婆婆無人照料,最困難的時候,徐其香將婆婆接到臨時搭建的工棚內侍候;甚至想讓孩子放棄到國外深造的機會。此時,濱??h政府各級組織伸出援助之手,有幫辦貸款的,有籌措資金的,有跑各種手續的,政府的大力幫扶使徐其香夫婦渡過了難關。
“走過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貴”。這讓徐其香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專注于事業,下定決心要把公司辦得像模像樣。公司建成后,她高薪聘請了幾位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并從北京引進原種母豬二千多頭進行繁育,一下子就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拼搏爭先壯大規模
目前,徐其香的鴻源牧業公司已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江蘇省地方保護品種蘇姜黑豬優質品種基地,市、縣繁育養殖優質二元母豬基地。鴻源牧業公司與雨潤、雙匯等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產品銷售浙江、上海、蘇南等地及周邊各縣(市)。
江蘇省各級領導非常關心鴻源牧業公司的發展運營,國家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原省委書記梁保華,原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王國生,原省委常委、副省長黃莉新等省、市領導先后到鴻源牧業公司視察調研。省、市、縣婦聯及轄區鎮黨委主要領導經常到鴻源牧業公司調研。鴻源牧業公司也多次被省內外媒體宣傳報道,口碑極佳。
各級領導的關懷不斷激勵著徐其香勇往直前。2011年,鴻源牧業公司被列入了全縣生豬改良計劃,引進本科以上專業人才十二人,并與濱淮、界牌等五鎮十六村,以每頭低于市場200元的價格為二千三百多農戶提供優質苗豬。為進一步擴大規模,2012年徐其香又投入一千多萬元,擴能上新項目,辦起飼料加工廠,形成集養殖、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體系。如今的鴻源牧業公司占地一百多畝,擁有標準豬舍七十六幢、兩萬多平方米,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管理模式,繁育優質母豬兩千頭,年出欄商品豬近四萬頭,實現年銷售四千多萬元,利潤400萬元。
2011年,鴻源牧業公司被農業部授予“生豬標準化示范場”榮譽稱號,并連續三年獲得省、市、縣多項表彰。2012年,徐其香被鹽城市政府表彰為全市十大“三農”人物,并當選為濱海縣人大代表。在2014年召開的全市全民創業大會上,徐其香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巾幗創業優秀人才”,是全市獲此殊榮的五名女企業家之一。
樸素的東西最美
徐其香一直有一個夢想:富貴不忘鄉里人。自己富裕了的她始終沒有忘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帶領群眾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共同致富的責任。為更好帶動周邊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徐其香以“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管理體系模式,吸納一百五十五戶合作社成員一起創業致富。
八巨鎮巨峰村三組農民曹正香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其中兩個孩子殘疾,家庭非常貧困。了解情況后,徐其香把曹正香招入公司,讓他參與養豬,既學到養豬經驗,每年又得到可觀收入,幫助他的家庭擺脫了貧困。像曹正香這樣的貧困家庭,徐其香幫助了五十二家。
幾年來,鴻源牧業公司先后向貧困農戶和養殖大戶提供四千多頭苗豬,共讓利一百多萬元,并為其無償提供養殖技術,統一集中防疫,簽訂銷售合同。尤其在飼料技術上,徐其香定期派技術人員為養殖專業戶講課。同時,徐其香吸納六名大學生村官依托規?;B豬場,共同投入資金,創建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聯合六十戶貧困戶直接參與生豬飼養。公司除提供專業技術人員外,還安排了五十多名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每人每年純收入兩三萬元。很多員工紛紛稱贊徐其香的這一做法:“家門口上班,學技術又掙錢,一舉兩得。”
多年的商場打拼,讓徐其香深深明白,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必須依靠科技。于是,她以北京華都集團公司、江蘇農科院為基地,引進十二名本科以上專業人才,并聘請國內外知名養豬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她在豬舍安裝了空調和攝像頭,實行電子化操作、恒溫生產、遠程監控。2012年,她又投入一千多萬元,辦起飼料加工廠,降低了經營成本,飼料供應也更加科學合理。為拓展產品銷路,她還在縣城設立了銷售網點。
談到公司今后的發展,徐其香信心百倍地說:“公司發展壯大,離不開好領導、好政策、好環境,沒有大家的鼎力相助,就沒有公司的今天!飲水要思源、感恩不忘本,今后,我將積極響應市委建設創業鹽城的號召,繼續投身市婦聯巾幗創業工程,為打造濱??h八巨鎮‘中國生豬之鄉’的響亮名片做出更大的貢獻?!?/p>
從昔日的下崗工人到今天的鹽城市“巾幗創業優秀人才”;從物流公司的當家人到現在的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從創業初期的單純養豬到現在養殖加工一條龍,徐其香——這位走出家庭、艱苦創業的下崗職工的楷模,在她留下的一串閃耀著奮斗火花的足跡上,是找不到休止符的。
(江蘇省婦聯婦女發展部 供稿)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