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癲癇
有哪些癥狀?
編輯同志:
我兒子剛滿周歲,特別喜歡玩耍,只要睡醒了就沒見他閑著,可是前不久,我發現他吃東西或玩耍時會突然定住不動,過幾秒又沒事了。開始我以為他在跟自己做游戲,可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覺得不對勁,就帶他去醫院檢查,沒想到醫生診斷他患了小兒癲癇!請問,小兒癲癇是種什么病,都有哪些癥狀?
讀者 李鳳琴
李鳳琴讀者:
小兒癲癇俗稱“羊角風”,是幼兒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患病率為3‰~6‰。在所有癲癇患者中,兒童約占2 3。小兒癲癇的臨床表現多樣,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強直–陣攣發作”,即小兒意識喪失,臉色發青,四肢僵硬,全身抖動。除了強直–陣攣發作,小兒癲癇還有其他發作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早期癥狀:嬰幼兒在吃奶和睡眠時頭部多汗,喜歡搖頭。有些患兒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睡覺易驚醒等癥狀。
2. 癲癇大發作:癲癇大發作的發病率最高,除了出現強直–陣攣發作,還會出現呼吸停止、口吐白沫,可能伴有舌咬傷和尿失禁,抽動停止后入睡。發作結束后,患兒對發作無記憶,還會頭痛、無力。
3. 失神小發作:小兒癲癇小發作與遺傳有關,很多患兒都是在學齡前至青春期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和突然中止的短暫性意識障礙,不抽動。比如,發作時患兒突然靜止不動,臉色略有蒼白,言語活動暫停,手不能握住物品;有的患兒失神小發作時會站不穩,或者出現無意識點頭,手無意識摸索,反復吞口水等動作;有的則是像您兒子那樣,突然愣住不動;有的反復翻白眼,然后全身癱軟、跌倒,2~10分鐘后恢復正常。
4. 精神運動性發作:類似失神小發作,患兒一側口角、眼瞼、手指、足趾或一側面部及肢體末端短暫性抽搐或麻木刺痛;或出現多種幻覺、錯覺、無意識的動作,如吸吮、咀嚼、解紐扣等,持續1分鐘以上。
小兒癲癇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所以家長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突然的異常行為,一旦發現及時就診。抗癲癇藥物、癲癇手術的治療效果都比較顯著。
醫生 卓莉珺
肺癌發現時
為何都是晚期?
編輯同志:
最近單位組織體檢,有一位同事被查出患了肺癌,而且是晚期。請問,單位年年組織體檢,都有拍胸片的項目,為什么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呢?早期肺癌又有哪些癥狀?
讀者 陳曉琳
陳曉琳讀者:
醫院常規體檢中的X線胸片檢查,對于早期肺癌來說漏診率很高,因為在正位胸片上,約43%的肺部面積與心臟、縱膈、橫膈等組織重疊,一些早期肺癌難以發現,胸片也缺乏密度對比,肺癌縱膈淋巴結轉移灶的發現率較低。此外,即使胸片發現腫瘤,也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和分期等。
由于肺癌與長期吸煙(包括二手煙)、空氣污染、裝修污染和廚房油煙污染等因素有關,所以建議您兩點:第一,每年做體檢,如果胸片檢查有問題,或有可疑癥狀但胸片未發現問題時,最好進一步接受CT、纖維支氣管鏡、經皮肺穿刺活檢等檢查;第二,40歲以上、常年吸煙、有腫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這是因為螺旋CT分辨率非常高,小于4毫米結節也能夠被發現,而且低劑量螺旋CT的掃描輻射劑量顯著低于常規CT,對人體不造成明顯傷害。
肺癌之所以難以發現,還有兩個原因:第一,患者在肺癌早期感覺不到癥狀;第二,肺癌是否出現癥狀與肺癌發生時生長的部位有關,如果腫瘤生長在支氣管,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胸悶等癥狀;如果腫瘤生長在肺臟的周邊,靠近胸膜,則會在較早期引起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而引起注意;然而如果腫瘤生長的部位是肺的實質部位,遠離支氣管和肺胸膜,往往在腫瘤出現轉移或局部產生壓迫時才會出現癥狀,因此被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
一般來說,肺癌有以下的早期癥狀:
咳嗽。腫瘤如果生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可能會引起刺激性咳嗽。
低熱。腫瘤堵住支氣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葉存在,且程度不一,輕者僅有低熱,重者則有高熱。
胸部脹痛。早期肺癌胸痛較輕,主要表現為悶痛、隱痛,部位不一定,如脹痛持續發生則說明癌癥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痰血。腫瘤導致毛細血管破損時可能會有少量出血,往往與痰混合在一起。很多肺癌就是因為患者痰血才被發現的。
醫生 黎百齡
高血脂有哪些危害?
編輯同志:
前不久,我在體檢時發現血脂較高,醫生語焉不詳,我又看不懂體檢表上的專業名詞,更感害怕。請問,高血脂是一種什么病?有什么危害?平時怎樣才能預防病情加重?
讀者 黃世清
黃世清讀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力勞動減少,飲食習慣偏向高油、高脂、高蛋白,體型偏胖的人越來越多,血管類疾病的發生率也持續走高。高血脂的危害不亞于高血壓,它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導致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血脂在動脈壁上沉積,就可能逐漸堵塞血管,令血流變慢,嚴重時可能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
幾乎所有的高血脂患者都不會有身體上的感覺,所以往往一經發現就已經很嚴重了。要及時發現潛伏的高血脂,定期體檢是最為牢靠的辦法。很多企事業單位會安排一年一次的體檢,即使沒有單位提供的體檢,個人也應堅持每年做一次體檢。體檢報告上,血液檢測中涉及血脂的就有很多項,除了“甘油三酯”這一項,還要關注“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這兩項關于膽固醇的指標。醫學界長達數十年的研究證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兩項指標的異常對血脂異常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膽固醇運輸到全身各處,比如運輸到肝臟合成膽酸。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清蛋白之一,可以促進膽固醇代謝,對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也被認為是“血管清道夫”,因此這個指標略為偏高問題不大,偏低要引起警惕。
另外,體檢報告上還會出現“載脂蛋白A”和“載脂蛋白B”兩項指標,也要關注。載脂蛋白A的作用接近高密度脂蛋白,而載脂蛋白B的作用則接近低密度脂蛋白。目前醫學界對這兩者還沒有足夠深入的研究,因此這兩個指標只是參考,不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那么重要。
除了體檢以外,如果您發現上眼瞼內有輕微的皮膚突起,類似于油脂團塊的東西,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血脂,這很可能是高血脂的提示。
高血脂其實是可防可控的。高血脂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癥狀。通常,這種癥狀的出現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高血脂的最重要誘因是多吃少動,尤其是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當人體的運動不足以代謝這些能量的時候,血脂就會升高。
現在,很多人都注意食物要少油少鹽,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糖分、蛋白質和油分都能轉化成脂肪。脂肪是最高效的能量儲存方式,只要攝入的能量代謝不掉都會被轉化為脂肪,所以僅僅少吃油膩食物是不夠的。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無鱗或少鱗的魚(如魷魚、烏賊、帶魚等),過量食用都不好。需要強調的是,降血脂的原則是“少吃多動”,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加強運動,才能把體內儲存的能量代謝掉。
醫生 楊春松
睡前喝什么
有助于養顏?
編輯同志:
關于睡前喝什么有助于養顏,我和幾位同事爭論了許久。上網去查,各種看起來相互矛盾的信息讓我們莫衷一是。請問,睡前究竟喝什么才有助于養顏?您能給我們一個權威的說法嗎?
讀者:張慧
張慧讀者:
女性朋友睡前可以適當喝些紅酒、蜂蜜水和牛奶,有利于促進睡眠,而良好的睡眠是養顏的根本。而且,蜂蜜水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于身體的新陳代謝。下面分別介紹:
1. 蜂蜜。中醫有句要訣:“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意思是說,每天早起空腹喝淡鹽水,每天晚上睡前喝蜂蜜水。早上喝淡鹽水可以稀釋睡眠后變得黏稠的血液,潤腸通便,潤肺解毒。睡前喝蜂蜜水還可以補充各種微量元素,有助于美容和健康。所以,喝蜂蜜水的科學方法是睡前喝,而早上起來喝淡鹽水。
2. 紅酒。紅酒中含有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三大營養素:維生素、葡萄糖及蛋白質。葡萄糖是人類維持生命、強身健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葡萄酒中還含有24種氨基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葡萄酒中的有機酸成分也不少,如葡萄酸、檸檬酸、蘋果酸,大都來自葡萄原汁,能夠有效地調解神經中樞、舒筋活血,對腦力和體力勞動者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干紅葡萄酒中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維生素B2等多種維生素和鈣、鎂、鐵、鉀、鈉等多種礦物質,其中礦物質與多種微量元素結合起來,遠勝于最優質的礦泉水。所以,睡前喝一點紅酒,不僅可以養顏,還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飲酒不可過量,否則適得其反。
3. 牛奶。喝牛奶的最佳時間是睡前,因為睡前喝,牛奶中的營養物質更容易被吸收。研究發現,牛奶所含的L色氨酸以及微量的類嗎啡物質能產生鎮靜催眠作用,讓人感覺疲倦欲睡,故有助于睡眠。特別是L色氨酸,是大腦合成五羥色胺的主要原料,五羥色胺對大腦睡眠起著關鍵的作用,能使大腦思維活動暫時受到抑制,從而使人想睡眠,并且無任何副作用。牛奶中的鈣還能消除緊張情緒,更有助于睡眠。另外,晚上睡前喝牛奶,牛奶中的鈣有機會緩慢地被血液吸收,不必再溶解骨中的鈣,可以防止骨流失、骨質疏松癥。
需要提醒的是,女性養顏的關鍵是保證睡眠,所以要堅持科學的作息規律,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有可能會失眠。睡前切勿過量飲食,睡前兩個小時吃少量的晚餐,不要喝太多的水,因為夜間不斷上廁所會影響睡眠質量。晚上不要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也會影響睡眠質量。睡前8小時不要喝咖啡。鍛煉時間最好選在下午,因為這樣同樣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營養師 韓月萍
糖尿病患者肥胖
是危險信號嗎?
編輯同志:
我身體很胖,患有Ⅱ型糖尿病,病史4年半。剛患病時,醫生說糖尿病患者通常消瘦,肥胖說明身體情況較好,是好事。上次去醫院檢查,另一位醫生卻說糖尿病患者肥胖是危險信號,要特別當心。請問,為什么醫生會有完全相反的說法?糖尿病患者肥胖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讀者 夏華
夏華讀者:
隨著研究的深入,醫學界對糖尿病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幾年前,醫學界的確有過得到公認的“肥胖悖論”,認為肥胖會減少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肥胖的患者一般比體形正常者存活時間長,有益于健康。但是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重會增加Ⅱ型糖尿病患者過早死亡的風險。
研究人員從“美國護士健康狀況跟蹤調查”和“衛生保健專業人員隨訪調查”數據中選取了1.14萬名Ⅱ型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平均患病年齡在62歲左右。在近16年的跟蹤隨訪期內,共有近3100名患者死亡。進一步分析發現:與確診糖尿病時體質指數正常的患者相比,過胖和過瘦的受試者死亡率均顯著增加。其中,體重越重,過早死亡的風險越高。即使患者沒有吸煙等不良嗜好,過胖也會增加他們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領導者托比亞斯博士表示,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推翻了“肥胖悖論”。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體重仍是關鍵。
過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接受內分泌科醫生的專業指導和正規的肥胖專科門診的治療。減肥者可選擇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療法。平常要注意的是:飲食要定時定量,控制總熱能的攝入,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多吃新鮮清淡的食物,如冬瓜、山藥、綠豆等,以及富含粗纖維的豆類和玉米;適當地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跳舞、游泳、騎車等,可將Ⅱ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降低40%。若采取藥物療法,劑量要謹遵醫囑,切忌隨意決定。此外要對癥用藥,不要濫用藥或隨意更換藥,使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
醫生 趙昊天
尿道口流膿
是怎么回事?
編輯同志:
我從事野外勘探工作,經常不在家。生活條件所限,不能保證經常洗澡,所以常感下身瘙癢,有時突然感到尿道不適,尿急、尿頻,剛尿完又想尿,繼而排尿時尿道疼痛,尤其是尿道口紅腫發癢、刺疼,尿道口逐漸流出黃白或乳白色渾濁樣黏液及膿性分泌物,有時也會帶血。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應該怎樣治療?
讀者 梅剛
梅剛讀者:
男性尿道口是人體器官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組織,既是泌尿系統的組成部分,又是生殖系統的組成部分。尿道口流膿是臨床常見的男科疾病癥狀,對生殖健康影響甚大。
男性尿道口流膿可能是霉菌性龜頭炎引起的。霉菌性龜頭炎,多發于20~50歲之間的青壯年,主要癥狀是龜頭出現紅斑、腫脹、發熱、潰爛,嚴重時會出現水皰、膿皰、尿道口流膿,患者會感覺灼熱、疼痛,嚴重時患者會有發熱、全身無力等不適。如果霉菌感染性龜頭炎長時間不愈,龜頭和包皮會粘連,形成繼發性的包莖,甚至導致尿道外口狹窄。
滴蟲感染也會造成尿道口流膿。男性滴蟲感染多因配偶患有陰道滴蟲病,性交時被傳染。該病癥狀較輕,主要是龜頭起紅斑丘疹、小水皰等,患者常感瘙癢,分泌物中可找到滴蟲。此外,還有一些龜頭炎癥是因包皮過長、包皮垢刺激過多引起的。所以,男性應經常清洗下身,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刺激,出現尿道口流膿要及時治療。
梅毒同樣會引起尿道口流膿,但通常是在下疳形成之后才會在龜頭上出現白色融合的表面,而且龜頭會出現水腫,有臭味及分泌物。如果懷疑是梅毒,可以做血液檢驗,查看梅毒血清反應及凝集試驗,就能區別是梅毒還是其他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切記不要盲目用藥,以免加重病情。治療期間應多喝水,不做劇烈運動,忌吃辛辣食物。
醫生 劉志勇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