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興

毛澤東與28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28年后,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出席中共一大會議黨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時年正好28歲。
“二十八畫生”是毛澤東從1915年到1918年曾多次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繁體字“毛澤東”共二十八畫而取之。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毛澤東曾以“二十八畫生”為名公開征友。
1917年,毛澤東與楊開慧初戀時,楊開慧正是“二八”佳人——16歲;1921年,二人結婚時,毛澤東是28歲;1929年,楊開慧犧牲時也正好是28歲;而從他們結婚到1949年建國,又正好是28年。
秋收起義開始的28天后,即1927年10月7日,毛澤東率起義隊伍到達寧岡縣的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新道路。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
1929年12月28日,毛澤東在福建上杭古田村主持召開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做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報告(即古田會議決議)并重新當選前委書記。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共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人民軍隊建軍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37年10月,28歲的賀子珍離開延安到西安后轉道蘭州、新疆去蘇聯,從此再也沒能回到丈夫毛澤東身邊。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率中共代表團飛抵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歷時一個多月,簽訂了“雙十協定”。
為紀念中共建國前28年的奮斗歷程,經毛澤東提議,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
1950年11月25日,28歲的毛岸英犧牲于抗美援朝前線。
1954年9月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56年8月28日,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
歷時28天的“七千人大會”于1961年1月11日召開(至2月7日結束),會議期間毛澤東做了自我批評。該會對糾正大躍進和反右傾錯誤,扭轉國民經濟困難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1969年4月28日,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林彪成為唯一的副主席。
1972年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這次會見距他1944年會見美國軍方和政府的代表——美軍延安觀察組相隔正好28年。
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閉幕,在其后的十屆一中全會上80歲的毛澤東仍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
1976年1月28日,毛澤東正式提議小他28歲的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強烈地震。病危中的毛澤東聞知潸然淚下。《中共中央關于唐山、豐南抗震救災的通報》成為他生前批發的最后一份文件。
毛澤東逝世的第28天,即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人一舉粉碎了“四人幫”。
毛澤東與9月9日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也正是在這一天,毛澤東遭遇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后僥幸逃脫。
1935年9月9日,毛澤東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這一天,紅軍丟失蘇區之后,長征走到最艱難的時刻。張國燾看到自己率領的紅四方面軍人數多,裝備精良,便準備解決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自己做黨的主席。朱德后來也回憶道:革命生涯中經歷過多少坎坷,多少困難,但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心情沉重。
1949年9月9日,毛澤東入住北京中南海。就在這一天,毛澤東在百忙中最后審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綱領實際上便是當時的“臨時憲法”。
1956年9月9日,毛澤東認真審定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該報告明確提出了“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1971年9月9日,毛澤東果斷令其乘坐的火車專列離開杭州,開到了紹興附近,從而在無意或有意中避免了林立果所制定的“五七一工程”(即武裝起義諧音的代號工程),即欲以空中炸彈炸、地面火力突擊加害毛澤東的行動。
1976年9月9日0:10,毛澤東逝世。
毛澤東與8341
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理論實踐,就是從這支槍開始的,最后武裝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全中國的解放。
負責保衛毛澤東的中央警衛團的番號先后更換過幾次,第一次正式使用番號是1953年,由總參統一編號,稱為“總字001”。大概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末,又更換為“3747”部隊。一直到1964年前后,中央警衛團才第一次使用“8341”這個代號,一直使用到毛澤東離開這個世界。
溯本追源,張思德是8341部隊最早期的戰士之一,在燒炭時舍己救人,以身殉職。毛澤東說:要開追悼會,我要親自講話。于是,就有了《為人民服務》這篇雄文。
巧合的是,“8341”四位數字還代表著毛主席活83歲,當領袖41年(1935年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至1976年正好41年)。
毛澤東與300
在金錢方面,毛澤東似乎對“300”這個數字情有獨鐘。無論是對自己的故舊、朋友、老師還是素不相識的農民,也不論是在50年代、60年代還是70年代,毛澤東一旦出手捐助時,都是300元。
1953年,毛澤東的堂弟毛澤榮進京看望毛澤東。分手時,毛澤東贈送生活費300萬元舊幣(折合現幣300元)。
1956年8月11日,毛澤東復信給羅哲烈士的妻子曹云芳,信中說:“羅哲為黨艱苦工作,我可作證,當時沒有別的證件。恤金由誰領的問題,應由當地政府去作決定,如果決定給繼子,不給女兒,也就算了,不必為此去爭論。墳墓可由家屬修理。現寄上三百元,請你酌量處理。今后如果還有困難,可以告我設法。”
1962年2月,毛澤東的前兒媳(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與空軍飛行員楊茂之結婚。舉行婚禮時,毛澤東附送了300元錢,說:“我又不上街,不知買什么東西好,你們根據需要自己買一件禮物吧。”
1962年7月,長沙市稅務局干部張人價和湖北財經專科學校教授張人惕致信毛澤東主席,向他報告父親張有晉故去的訊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張有晉擔任過該校數學教員。7月19日毛澤東復信:“驚悉有晉先師因病逝世,不勝哀悼。謹此致唁。毛澤東”“另奉薄儀一份,聊助營奠之資”。這次毛澤東為先師故去所備的“薄儀”依然是300元人民幣。
1972年12月,福建省莆田縣城郊公社小學教員李慶霖致信毛澤東,反映他的一個插隊務農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作為父親的無奈。這封來信使那時深居簡出的毛澤東受到很大觸動,看后流下了眼淚。用毛澤東自己后來的話說,這封信寫得“相當好”,“我擺在這里幾個月,經常看,看了三遍半,這才下決心寫回信。”直到1973年4月25日,毛澤東復信給李慶霖:“李慶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補無米之炊。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毛澤東”李慶霖家中至今保存著他當年趴在上面給毛主席寫信時的竹桌,而毛澤東寄給他的300元錢,至今也還存在當地的儲蓄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