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最近一段時間,兒子突然像變小了,說話嗲聲嗲氣:“媽媽,我要睡覺覺啦——”“我——不——要!不——要!”他爸很生氣,喝斥他:“你多大了?!就不能好好說話嗎?”兒子故意用手背擦眼睛:“嗚……壞爸爸!不喜歡你!”他還經常吊在我脖子上,讓我用雙臂環繞他;喜歡賴在我懷里,說“抱抱”;喜歡和我臉貼著臉摩挲。我雖然口頭上說:“你都10歲了,應該像個大孩子一樣。”心里卻忍不住歡喜。
兒子出生時,家里沒老人帶孩子,我是工作、家務兩頭忙,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盡,對嗷嗷待哺的兒子很不耐煩,沒有時間、更沒有心情去抱他、逗他,經常是將兒子一個人晾在搖籃里。看他老是瞪著眼不睡覺,也會喝斥他幾句。那個時候,覺得日子好難熬,沒想到,一眨眼,只知吃喝拉撒的小不點就成了活蹦亂跳的少年。現在,他表現出嬰幼兒的可愛,甚至主動索求“肌膚相親”,讓我愧疚的心有了些許的安慰。
那么,兒子又是怎樣一種心理?也許,他也是在尋求補償吧。過往,他沒有獲得足夠的嬌寵,沒有享受媽媽充分的愛,這讓他有些委屈。這種委屈存在于他的潛意識,所以,他要找機會彌補,尋回被愛的感覺。
再想想自己小時候,父母對我要求很嚴,我從小就堅強又理性,從不會撒嬌。一次,到一個女同學家玩,女同學偎在他爸懷里,嬌嘀嘀地說:“爸,你說過給我買蝴蝶結,說話要算數啊!”爸爸拍拍女兒的頭,溫柔地說:“好,好。”女兒勾住爸爸的脖子,叫道:“爸爸真好!”
我非常驚訝,原來還可以這樣當女兒!還可以這樣當爸爸!我特別羨慕這位同學,甚至有種沖動:也撲到她爸爸懷里去!當然,理性抑制了我的沖動,但那種沖動一直埋在心里,直到成年,遇到兄長般的老公。他第一次擁我入懷,我就有了情定終生的決心。所幸的是,那個人和那個擁抱一樣,都是真誠、溫暖、值得信賴和托付的。
而一位女友就沒我這般幸運了。她從小和父母分離,由奶奶帶大,對軍官父親既敬畏,又渴望。高中時,她愛上了和父親年齡相仿的數學老師,她對老情人說:“抱抱我!”可想而知,她的初戀會是怎樣的結局。但是,被迫輟學的她仍然執迷不悟,投入那些年長、有家室的男人的懷抱,傷痕累累,仍然飛娥撲火。她說:“那樣的懷抱,讓我迷戀。”
我想,如果在她孩童時代,她能勇敢地提出“爸爸,抱抱我”的請求,那心里就不會有那么深的空洞。當然,這個請求不是想提就能提的,也并不是由勇氣來決定,它必須是有一個完全放松的、充滿安全感、充滿愛心的環境作支撐。在她提出請求時,她必須能確信:爸爸不會拒絕我,更不會嘲笑我。
因此,我特別欣慰,兒子現在的退行原來是有前提的,那是因為他明白:他是安全的,是被父母寵愛的,他怎么做,爸爸媽媽都會接受,即使爸爸喝斥,他也不怕,還能坦然回應。
我們做父母,難免會有一些疏忽,會在不經意中給孩子留下深深的缺憾。與其讓這種缺憾長久地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他成人后的心理健康,不如創造機會讓孩子早一些彌補。這就需要給予孩子足夠安全的愛的環境,讓孩子能真實面對內心,放松地表達訴求。
孩子在成長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令人頭痛的問題,父母一定不要太著急。這些問題往往是真實內心的折射,它現在表現出來,應該是件好事。就像水痘,那是身體的病菌,讓它冒出來,就好了,如果強行阻止,病菌就會不斷蔓延,長成惡瘤。而且,兒童出水痘很好治,出一次終生免疫。如果到了成年,再出水痘,治療就麻煩多了。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