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華
2013年1月11日凌晨,一場大火突然降臨到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猛烈的大火一直燒了10多個小時,在熊熊的烈焰中,343棟房屋,不計其數的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被焚毀。
消息傳來,所有網民都在揪心,在一片嘆息聲中,網民們紛紛發表寄語表示祈福,仿佛就像自己家的宅子著了大火。人們之所以如此揪心,不僅是擔心一處古城就此泯滅,更因為古城后有著他們心中向往的地方——香格里拉。
然而,還沒等人們把香格里拉的傷痛撫平,僅僅兩個月后,噩耗再次傳來——距香格里拉不遠的麗江古城,也在2014年3月11日晚突發火災,這場大火燒毀民房107間,其中客棧4家,院落6個。最后,還是靠著無數居民和志愿者及時取水滅火,火勢才沒有擴大。
但麗江這座擁有暖人陽光和灑脫氣質的古城,似乎多變得永遠叫人難以捉摸——進入4月后,麗江古城又連續發生了三次火災,盡管火災很快就被撲滅,并未造成嚴重影響,一些疑問卻也彌漫在人們的心頭:我們的香格里拉,我們的陽光之城,我們的彩云之南到底怎么了?為何會屢屢變為火災肆虐之地?
作為土生土長的麗江人,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福泉在聽說火災之后,曾痛心不已地說道:“一定要認真調研失火的具體原因。”他認為,只有了解原因之后,才清楚怎樣更好地防治火災。
但實際上,火災的隱患早已是眾人皆知。當旅游業興起,云南的眾多古城被作為一塊塊金字招牌高高豎起。作為精品旅游景點,這些古城每年都要接待上百萬的游客,這給古城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于是古城開始大興土木,各種客棧、酒店、商鋪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迅速擠壓著古城內的有限空間,房子變得密密麻麻,街巷開始變得又窄又繞,到處都是胡亂牽拉的電線。
因此,當火苗迅速躥升時,復雜的地形,使得大型消防車輛無法進入受災核心區,而消防措施的缺乏及眾多違章搭建的建筑,也使得火苗迅速蔓延。最終,古城只能在一片嘆息中化為灰燼。火災燒掉的,不僅僅是歷史悠久的古城與那些珍貴的藝術品,更是人們對于自然、歷史、文化的敬畏和謙遜。
云南作為多民族的省份,一個普遍存在的理念就是各民族和睦相處,不被種族、信仰、習俗所隔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自然索取節制,把適度作為行為準則來建立文化秩序。但在如今彩云之南的發展中,我們看不到和諧與節制,只有急功近利和對于自然、文化資源貪婪的攫取。人們滿以為自己可以利用所有的資源來獲取利益,但最終難免會引發這樣的大火,讓業已獲取的成果灰飛煙滅。
對于所有人而言,彩云之南的歷史文化遺跡不該只是一面高高豎著的幌子,更不能因為占著這個招牌,就成為毫無顧忌和需索無度的理由。如今,大火早已撲滅,古城也開始恢復重建,但如果繼續對資源和遺產缺乏尊重與保護,那么,彩云之南的大火就完全可能會燎原。
面對此種境況,讓我們借用網友雪塞北的感嘆:香格里拉古鎮燒毀了,今天麗江束河古鎮又發生了大火,這些消息讓我很揪心!愿金沙江、瀾滄江快把災難統統流走;愿玉龍雪山、哈巴雪山快把吉祥帶給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