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百年來,間或有目擊者報告說在地震之前、過程中或之后看見神秘之光(例如白色閃光、浮動光球或彩虹色光芒等)點亮天空。這些說法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地震中的影像記錄證實。那么,地震光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過去幾十年米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多種假設。有人認為,包含石英的巖石的構造運動可能產生一種壓電場,它會產生閃光。也有人暗示,構造應力臨時允許巖行傳導電磁能量,在大氣層的最上層——電離層引發磁荷變化。但這類假設很難測試,因為地震非常難測,這些條件在實驗室里又很難模擬。最近,科學家在分析了,自1600年以來的65次地震光記錄之后,發現了一種驚人模式。
在全球范圍內,大約95%的地震活動發生在兩塊或兩塊以上構造板塊的邊緣,但85%的地震光與大陸張裂地點的一個板塊內部的地震有關,余下15%的地震光中的大多數是在由兩個板塊互相滑過(轉換斷層)導致的地震中出現的,而非在由一個板塊被推到另一個下面(俯沖帶)引起的地震中出現。此外,地震光主要出現在地震前或地震過程過程中。雖然科學家還不能解釋地震光的地點模式,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能解釋地震光的出現時機。
科學家說,地震光的過程始于地殼深處,巖石在那里面臨很高的壓力,壓力的釋放會產生地震。實驗表明,對于某些類型的巖石來說,這種壓力可能導致由過氧鍵結合在一起的、帶負電的氧原子對分離。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每個氧離子都被釋放,它們可能會通過巖石裂縫上升至地面。此時,高密度的帶電原子使空氣囊離子化,形成一團發光的帶電氣體(等離子體)。構造應力要逐漸累積相當長的時間,才會在地震中被釋放。上述模型能解釋為什么地震光通常在地震前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前出現。因此,地震光可能成為一種地震預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