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宇

一部《喬家大院》,讓晉商文化在中國家喻戶曉;一場“7000萬嫁女”的盛大婚禮,更定格了山西煤老板的土豪形象。如今,策劃了《喬家大院》的申維辰黯然落馬;而“7000萬嫁女”的主角,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也被警方帶走。
2014年4月下旬,在太原市中心柳巷附近的一間咖啡屋里,一名太原房地產企業的高管向記者感嘆:“老板如今恨不得坐飛機也讓手機暢通。因為一旦關機,各種謠言就會四起。”此前,在太原地產界頗有背景的千禧集團董事長史國民和得一集團董事長胡樹嵬先后被帶走。哪個企業家“又被抓走了”,一時成為各類飯局上津津樂道的談資。
商人命盤在官員手里
2014年4月3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援引山西省紀委的消息稱,山西省直機關工委副書記郭忠實,高平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曉波,涉嫌嚴重違法違紀接受組織調查。至此,“十八大”之后,已有23名山西(或主要在山西任職)廳級以上官員被調查。尤其是申維辰與金道銘,兩名部級高官被反腐“雷暴”擊中。
官場的震動效應很快傳遞到商場。除了史國民、胡樹嵬,太原商界還有多名企業家正在協助調查。
在當下的中國,政商關系是個熱門話題。尤其在山西,談及政商關系更顯敏感,甚至會有人不自覺地將其與官商勾結聯系在一起。
記者在太原見到了喬志峰,他是一名身家上億的山西煤老板。與其他煤老板留給外界的印象不同,喬志峰溫文爾雅,談吐頗有風度。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拿到大專文憑,近年又攻讀了MBA課程,在煤老板圈子中素有“儒商”之名。喬志峰說:“像我這樣,還算讀了點書的煤老板,其實在山西有很多。外界對于煤老板的固有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誤讀。”
喬志峰說,山西煤老板的崛起與衰落,都和政策變化有直接關系。因此,煤老板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人人都希望結交官員,但也清楚,官員不會與我們成為真正朋友。”
據喬志峰介紹,10多年前,煤炭行情很低迷,政府的政策是鼓勵私人或企業承包煤礦。那時的煤礦幾乎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有些煤礦承包不出去,政府還要找人做工作。“多數日后暴富的煤老板,在接手煤礦時都沒有什么喜悅之情。”終于熬到本世紀初,隨著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煤炭行情迎來井噴式的“黃金十年”。“但凡手里有座煤礦,起碼賺它個千把萬。”
山西煤老板暴得大名,其中一些人奢華的生活方式更是令外界瞠目結舌。近年來政策轉向,山西省政府力推資源整合,國有企業跑馬圈地大肆收購私人煤礦,絕大多數山西煤老板都已經退出煤炭行業。
不少山西商人都與喬志峰有著同樣心態——自己命運的起伏,實際掌握在政府手中。
42歲的女人王輝,自2011年6月當選為山西省文水縣副縣長。這名山西雪恩農牧集團前董事長剛一當選,即陷入當地政界與坊間的爭議中。
據報道,選前各鄉鎮書記接到指令,如王輝落選,書記免職。王輝此前曾參選政協領導,市委向縣里下令必須選她,否則縣委書記下課。一年后,雖呂梁市委派出調查組否認了上述傳聞,但還是表示“在王輝工作調動及提拔調整職務過程中,有關地方和部門把關不嚴、監管不力、管理不到位”,最終將王輝辭退。
官員前途也和商人掛鉤
依靠煤炭暴富的商人手里有錢了,內心也有結交官員的積極性,自然生產出威力更大的糖衣炮彈。然而許多商人依舊感慨:“和官員打交道,糖衣炮彈也不一定管用。”
喬志峰稱:“山西官場風氣未必比其他地方惡劣多少,不過這里確實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在山西,金業煤焦集團董事長張新明有著驚人的活動能量,但也被公認為“麻煩制造者”。今年2月,山西呂梁前市長丁雪峰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據報道,事發是因為丁雪峰運作爭取呂梁市長一職的內幕被發現——張新明通過神秘富商周濱繼母之父秘密運作相關事宜。為了獲得呂梁市長職位,丁雪峰找他過去的老師為其疏通關系,呂梁孝義市兩名企業主分別為丁雪峰籌資1800萬元與50萬元買官。“丁雪峰上任后,自然要投桃報李。”相關人士分析。
作為產煤大省,頻發的礦難也一次次將官商之間的曖昧關系公之于眾。發生在2004年的紅窯溝礦難,就因為官員的包庇,死亡人數至今成謎。
2004年12月17日,大同市左云縣店灣鎮范家寺村的紅窯溝煤礦,因井下運輸皮帶起火引燃煤層,死亡人數不明。礦主李克偉在紅窯溝礦難發生后,沒有組織搶險,而是立即封住了井口,數月后才打開井口轉移尸體。
封住井口的同時,礦主必須對當地官員和媒體“封口”,這是隱瞞礦難的潛規則。礦難發生時,申公元是大同市公安局長;王雁峰是大同市分管煤炭、安全的副市長。據稱,李克偉為擺平瞞報之事,曾向王雁峰、申公元等大批官員進行利益輸送。
當時井下有多少礦工?至今,各種說法仍然不一,有說不到10人,有說80多人,還有說是200多人,多是外地民工,以四川籍居多。
直到2009年年初,這一瞞報數年之久的礦難才被媒體曝光,大同多名官員被查處。而隨著調查深入,人們才發現,好些個落馬官員,根本就直接在煤礦擁有股份。
山西官場里圈子文化盛行,官員之間彼此也存在矛盾,這更讓喜歡結交官員的商人無所適從。“自己是誠心拜佛,見著菩薩就燒香。可真要和某個菩薩關系熱絡了,沒準就會得罪另一個菩薩。”喬志峰苦笑著說。
最近朋友向喬志峰推薦了一本小說《掌舵》,他對于書中有關政商關系的描寫感觸頗深。喬志峰尤其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中國的商人,誰不得去找棵大樹。左宗棠失勢了,胡雪巖就跟著傾家蕩產;李鴻章一死,盛宣懷也黯然失色。難道他們想這樣!”
政商關系的轉型
一名山西政界人士還講述了山西政商界的另一個特點——離北京太近。由于地理關系,山西與北京的關系向來緊密。在明清兩代,山西富商就有進京置產的習慣,京城的達官顯貴也時常到五臺山參禪禮佛。
這位人士說,江浙一帶的有錢人,如果不去上海買套豪宅,似乎就感覺不上檔次。在山西,許多政商界人士也有去北京一擲千金的習慣。近年來,山西煤老板被認為是北京房價飆升的重要推手。甚至在京城的飯局上,時常還活躍著操山西口音,自稱在五臺山修行多年的“大師”。
此外,山西還是革命老區,許多紅色家族的后代都有一份濃厚的“山西情結”,甚至許多跟隨父輩進京的大院子弟,盡管操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但其對外公開的籍貫依舊為山西。
山西的政商界人士,似乎都以和北京攀上關系為榮。如果在飯局上,僅僅吹噓自己認識太原的某位領導,顯然不足以引起周圍關注。
“山西人那種憨直仗義的個性,在結交官員時也許真能派上用場。比方說丁書苗,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農村婦女,硬是和劉志軍攀上關系。”山西當地一名媒體人說。
歷經多次煤改,山西煤老板正在退出歷史舞臺。老本行不能再干,手里又捏著巨額資金,許多人開始謀劃轉型。提起這一點,喬志峰內心并不看好。“如今的煤老板和老派晉商不一樣,除了挖煤炭,剩下的本事就數去官場結交朋友。要做其他生意,的確不容易。那些轉型的煤老板,如果投身房地產,這點本事還能派上用場。干其他的就慘了。比方我的一個朋友,只有小學文化。拿著幾千萬去北京開了家文化傳播公司,結果賠了個精光。”
談到晉商轉型,外界有評論指出,該轉型的并非只有企業,那種畸形的政商關系同樣面臨轉型,否則一切無從談起。喬志峰說:“市場經濟的大體框架畢竟是在中國建立起來了。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企業當然還得和官員保持良好的關系,但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也得提升。僅靠搞定某一個人,在市場競爭中未必就能立于不敗之地。”(應采訪者要求,喬志峰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