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榆

2014年4月,在“美麗春城·幸福昆明”座談會上,關于滇池治污的效果,來自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一份材料坦陳:“1988年以后,草海水質總體變差,水質為劣Ⅴ類,外海水質在Ⅴ類和劣Ⅴ類之間波動?!?/p>
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滇池北部,外海是滇池的主水體。按國際標準,水體污染的等級分為六類,最糟糕的就是劣Ⅴ類,比它稍好的是Ⅴ類,“而到了劣Ⅴ類,”一位環保專家說,“意思就是水質已經壞到極限了,沒有比它更壞的了。”
滇池污染歷經20年治理,截至目前總投入超過600億元,治理效果卻令人揪心,其中究竟值得探尋。
工業污水與“龍多不治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是云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這曾是滇池原本的模樣,也是云南人記憶中的滇池。但如今,身在滇池邊,所能看到的,只剩下被污染過的湖水。
自1993年治理滇池起,至今已投入超600億元,滇池治理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13年,昆明市政府計劃投入141億元,2012年第三季度,滇池草海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70.6,營養狀態為重度富營養,被定為重度污染。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滇池水質一直維持在劣V類。
著名環保專家、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所(現為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原所長郭慧光稱:“1986年以前,滇池水質為 III類水,按國家標準可作為飲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業得到迅猛發展,大量工業污水也開始直排滇池,1988年藍藻爆發,滇池水質全面惡化,水體發綠,1994年后成為Ⅴ類水,僅可作為農業用水,1998年至2000年,連續三年是劣Ⅴ類水,幾乎失去了作為水的各種功能,成為一池廢水,而1999年、2000年的藍藻、水葫蘆大規模爆發,被生態學家診斷為‘患上了生態癌’?!?/p>
據環保部門調查,滇池水體中的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及有害物質等重要污染物的超標率,低的為50%,高的達80倍之多。而草海中的致癌、致突變、致畸形的物質高達60種。
但事實上,云南省是西南地區污水治理的先行者。“1990年底昆明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建成,這不僅意味著昆明市首次有了污水處理廠,而且對于西南地區來說,昆明也是開了先河。盡管投產時的處理規模較小,日處理能力僅5.5萬噸,但總算開始有部分生產、生活廢水不再直排滇池。”郭慧光說。
1993年4月14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埂召開治理滇池污染現場辦公會,內容之一就是本著蓄清排污及利用的原則,實施滇池防洪保護及污水資源化利用工程,通過建設西園隧道,排放滇池草海水體,消減污染物。西園隧道于1994年動工建設,歷時兩年建設完工并通水,1997年正式投入運行。
但這一工程并未解決根本問題。“把滇池的污水引流出去,禍害其他流域的水源,就是‘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币晃徊辉妇呙沫h保專家說。
2006年,云南省政府曾責成多個部門對滇池水污染進行全面調查。調查中發現的基本上都是壞消息:調研組第一次摸清入滇池主要水系為12個,主要入湖河流29條全部被污染,監測的19條入湖河流,90%以上水質均為劣V類。
調查組的研究人員發現,入湖的河水基本是有水皆污,入湖的污染物較大規模治理前有增無減。昆明市雖建成6座污水處理廠,但是由于城市管網的缺陷,處理的污水其實不到50%。與此同時,由于多頭管理和部門利益,供水、排水、集水、治污等部門各自為政,“龍多不治水”,大量生活污水入湖,雨季時期的城市泄洪也造成混流,都匯入滇池。
折騰“水葫蘆”
2011年,為了治理滇池污染而種植的1萬多畝水葫蘆成為滇池新的污染源,為此,滇池方面不得不花費巨資清理這些水葫蘆。
據報道,2009年,昆明便和江蘇省農科院合作,在滇池白山灣實施了“滇池水葫蘆富集氮磷及資源化利用研究與示范”項目,系統研究了水葫蘆機械化采收、減容、粉碎、脫水、有機肥生產、沼氣發酵,分析評估了“水葫蘆控制性種養、機械化采收、工廠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各環節技術參數及社會生態效益。
2011年7月12日,“滇池水葫蘆規?;︷B及資源化利用工程”正式啟動。據說,江蘇省農科院有著在太湖用水葫蘆治理污染的經歷。因此,和太湖一樣存在污染的滇池,被同樣施以“水葫蘆療法”。
來自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資料顯示:“2011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滇池流域開展26平方公里水葫蘆控制性種養。其中,外海16平方公里、草海6平方公里,流域內其他水域4平方公里?!?/p>
官方發布的數據稱,種植水葫蘆后,水質有所改善,但多數到過滇池的人依然能感受到改善并不明顯,水體還是呈現墨綠色,2012年1月~11月,滇池總體水質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69.7,仍為重度富營養。
“水葫蘆去氮、磷能力很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這些都是水葫蘆的優點。不是云南的環保專家不懂水葫蘆的利用,而是這樣做有若干大問題,其中一個是巨大的經濟成本,比如要對含水量高達98%乃至99%的水葫蘆迅速脫水,費用極其高昂。”郭慧光說,“當時每噸水葫蘆的處置成本要花費8萬元,9噸花了72萬元,如果還按照處置每噸水葫蘆8萬元計算,僅處置2011年產生的50萬噸水葫蘆的費用就高達400億元?!?/p>
城市擴張下滇池的壓力
滇池位于城區下游,每年得“吞咽”污水2億多噸,成為昆明市300多萬居民的“潲水桶”;其次,入湖河流流程短、地下滲漏率高,滇池的干凈水源竟然主要靠雨水,之外的補給水源就是城市生活污水。
并非所有的污水都能得到有效處理,2012年,昆明市完成主城區8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擴建和新建,污水日處理規模達110.5萬立方米。照此推算,即使滿負荷運轉,昆明每年的污水處理規模約為4億噸,而根據《昆明市2011統計年鑒》顯示,昆明人均用水量已從2006年的0.26788噸/日減少至2010年的0.1493噸/日,而昆明污水排放總量從2006年的23283.7萬噸上升至2010年的36623萬噸。5年時間,污水排放總量增加了57%。
據昆明當地報紙報道,2009年,昆明僅主城區每天就有43萬噸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縣區基本還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小企業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牛欄江流域和柴石灘流域,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到2015年,滇池流域水污染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滇池湖體水生態系統得到明顯改善、富營養化得到有效治理,草海湖體水質基本達到V類,外海湖體水質基本達到IV類;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明顯改善,基本消除劣V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長王麗華說,“預計2013年至2015年完成100個滇池治理項目投資341億元。”
滇池污染治理每年還需耗費昆明數額巨大的資金,滇池已經成為昆明發展的一個負擔。根據滇池治理“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規劃項目的實施需投入420.14億元。也就是說,截至“十二五”末,滇池治理所投入的資金總量或將達到639.53億元。
“然而,2011年,昆明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7.6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41.57億元。從滇池污染治理的資金使用情況看,每年昆明市對滇池的投入占到其財政支出的30%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官員表示,昆明市政府每年對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用了當年財政支出的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