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聞 江明


雖然印度的IT外包產業非常發達,但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看來,印度總理莫迪的“廁所工程”似乎更值得一提。“莫迪讓印度人開始談論廁所。”這是蓋茨不久前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寫下的第一句話。蓋茨希望把環保而廉價的廁所推廣到全世界,莫迪則有句口號,“廁所先于神廟”。他在就任總理后,推出了一個“百日工程”,要在百日內建530萬個廁所,并發誓要打造一個“干凈的印度”。
莫迪喜歡在各種場合談論廁所。4月7日,他在新德里發表競選宣言,其中有這樣幾句:“讓每個家庭都用上電,讓每個家庭都有獨立廁所,孩子們有學上,老年人有醫院看病,兄弟姐妹們,我們能在我們的國家實現這一切嗎?”他說:“我首先考慮改進的目標是印度的廁所,神廟則排在后面。”8月15日是印度獨立日,他發表講話,公布了“清潔印度”計劃,要為所有學校興建男女分開的廁所,讓每個家庭都有廁所。
9月19日,莫迪會見了訪問印度的蓋茨夫婦,又主動說起了造廁所。莫迪說,他希望到2019年消滅印度的露天便溺現象,并打算在500個最大城鎮的汽車站和火車站建造廁所。蓋茨則告訴莫迪,新型的廁所不需要大型的水處理工廠和下水道系統,甚至可以將廢棄物變成肥料、能源和飲用水。莫迪聽得津津有味。蓋茨說:“莫迪比這個國家獨立以來的任何領導人都更關注廁所。我們對他誓言消除貧困、改善最貧窮人口健康的決心留下深刻印象。”
9月27日,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隨后,他在紐約中央公園一個消除貧困的宣傳活動中,向臺下的6萬年輕人講述了印度新政府的施政理念,又談到了造廁所。促成這個活動的美國聯邦眾議員肖克此前曾經到新德里拜訪莫迪,被莫迪的“廁所工程”宏愿打動,請他去紐約時向美國的年輕人演講,他當場答應。
10月2日,是印度國父圣雄甘地誕辰145周年紀念日。莫迪拿起掃帚,走進新德里一個居民區。這一天,印度政府發起了一場全國大清掃運動,公務員們紛紛動手打掃廁所。莫迪說:“到2019年,即甘地誕辰150周年時,一個干凈的印度將是我們向他致敬的最好方式。甘地用盡一生推動印度獨立,現在該由我們付出努力使祖國變得干凈。”“清潔印度”行動也在這一天正式啟動。
莫迪喜歡談廁所,并且在甘地紀念日高調行動,很明顯是在倡導“學甘地”。“清潔印度”運動的標識上就有甘地頭像。莫迪把自己的政治抱負與甘地的夢想連接在一起,也由此得到了無形的政治收獲。
圣雄甘地被尊稱為印度國父,是印度國大黨領袖,而作為人民黨領袖的莫迪,正是在選戰中打敗了國大黨而上臺執政的。甘地主張溫和對待穆斯林,莫迪卻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騷亂事件中對印度教騷亂分子持同情態度。那次事件造成了數千名穆斯林死亡。但這一切并不影響他高調表達對甘地的敬仰。他在當總理前,曾4次當選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這個邦的最大城市艾哈邁德巴德曾是甘地長期領導民眾開展斗爭的地方,建有甘地紀念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時,莫迪陪同習近平參觀甘地故居,向習近平贈送象征“甘地主義”和平勤勞精神的手紡棉紗條以及關于甘地的書籍,并和習近平一起搖動甘地曾用過的紡車。莫迪訪美時,送給奧巴馬總統一本甘地翻譯的《薄伽梵歌》,用印度土布包裹,放在一個特制盒子中,因為奧巴馬說自己是甘地的信徒。
拋開具體政見的差異,莫迪選擇了最有社會共識的兩點來“學習甘地”。其一是甘地的愛國。莫迪在紐約向美國印裔富商們演講時,把甘地描述為“走出國門、當上律師、有眾多機會”但“回來報效國家”的愛國者。其二是甘地主張清潔,這是甘地為印度民族開的“藥方”,也體現了甘地的民族情感。古代的印度很講衛生。早在公元前2000年,印度河流域就開始出現沖水式廁所,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但到了近代印度,隨地便溺慢慢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印度人認為,露天便溺才是更自然的方法,不愿在家中建造廁所。甘地認為,印度人口死亡率過高的原因是衛生條件惡劣,曾說“印度人的廁所給我們的文明帶來恥辱”,甚至說“衛生比獨立更重要”。如果看到某村莊沒有公廁,他會告訴村民如何建造,甚至和村民一起施工。當時印度社會普遍看不起負責掏糞工作的“賤民”,甘地卻很同情他們,甚至說下輩子愿意生在掏糞工人之家。他自己手握掃帚打掃衛生,還要求他出身名門的妻子也要自己倒便壺。在印度人心目中,甘地的名字與追求清潔、平等聯系在一起。
無論其政治立場的差別有多大,印度的有識之士在衛生問題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兩年前,時任印度飲用水和環境衛生部長拉梅什就將印度鐵路系統稱為“全球最大露天廁所”。印度統計機構的抽樣調查顯示,印度40%的家庭沒有衛生間,全國5000多個中等城鎮,95%沒有完善的下水道排污系統。1300多萬人口的首都新德里只有6000多個公共廁所,45%的家庭沒有現代化排污系統。還有報道稱,全球沒有廁所的人六成在印度,半數印度人習慣露天便溺,由此造成的衛生問題每年奪走60萬印度人性命,造成超過500億美元的損失。如果甘地地下有知,也會痛心疾首。
莫迪搞“廁所工程”,也是在塑造自己的實干家形象。這其實也是在學甘地,后者的名言是“我不是一個幻想主義者,我是一個實干家”。實干也是莫迪的政治招牌。他做事果斷,痛恨繁文縟節,在他執掌古吉拉特邦期間,當地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商界領袖紛紛把業務遷至該邦。民眾希望他能把治理該邦的經驗推廣到全國。
到目前為止,莫迪向印度民眾所做的許多承諾都非常具體、實在。比如,他承諾幫助印度最貧困的1.5億人開設銀行賬戶,為每一個開賬戶的家庭提供10萬盧比(約合1萬元人民幣)意外傷害保險。在恒河污染治理方面,要挖深和拓寬河床,在兩岸建11個碼頭,每100公里建一座大壩,建設河岸基礎設施,安裝漂亮的照明設備,還要在恒河岸邊建上千廁所,阻止人們直接向恒河排泄,對在恒河邊上吐痰或者扔垃圾者繩之以法。
多年來,印度歷屆政府都在“抓廁所”,也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廁所,但始終成效不大。一些村民不愿用廁所,他們覺得在戶外草叢里“解決”更“干凈”。還有些人覺得與別人共用廁所很臟,不愿使用公廁。莫迪抓廁所問題,一方面是將建造新廁所的撥款增加一倍,并向國內外企業家宣傳這一工作來爭取資金,另一方面也深知教育民眾的重要性。一位農村老太太向媒體描述了現在的社區工作者是怎么勸說農民們的。“他們不說什么‘隨地便溺’,就說‘拉屎’。他們說,你在野地里拉了屎,并不等于它就留在那里。蒼蠅叮了屎,又去叮你的飯。你吃飯等于在吃屎。”老太太所在的村子有380戶,原來只有10%的人家有廁所,經過勸說,一個月內家家建了廁所。這就是莫迪式的實用風格。它也許有點讓人受不了,但是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