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彧

凡事總有兩面性,馬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雖說而今他躍然成為中國首富,阿里巴巴創下美國證券史上規模最大的IPO,并且成為美國股市上市值第二大公司,引起全球關注,但馬云卻淡定地說:“成為首富沒有感覺,錢是用來做事情的,我們拿回去的不是錢,是信任,是壓力,是責任。”
互聯網成就了馬云的阿里帝國,卻也使他備受困擾,他總是被各種接踵而來的謠言中傷。譬如就曾經有篇號稱是他太太所寫的文章“風靡一時”,說“他做了很多帥哥做不了的事”,這篇報道甚至出現在 “嚴肅媒體”上,令馬云哭笑不得。他說:“我本來以為謠言會過去,相信的人不會太多。直到最近很多老朋友打電話給我,連我父母都相信了。幸虧報道中我太太的名字不正確,但這也讓朋友們不好意思問我,以為我另娶了一個。”馬云在分享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斬獲成功的同時,也試圖告訴我們如何在虛擬世界中用智慧辨別真假。
1964年出生的馬云長得很特別,美國《福布斯》記者對馬云的描述是這樣的:“深凹的面頰,扭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對于不帥的事實他從來不避諱,只是說:“我也不比別人多一個腦袋,人又瘦,還那么丑。不過我覺得一個男人的長相和他的智慧是成反比的。”確實,說馬云是“創業教父”一點不為過,創業22年來,他創造了多個奇跡,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992年,他第一次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初次歷練,就獲得了重要的創業經驗。3年后他創辦“中國黃頁”,初嘗失敗的滋味。1999年,商業嗅覺異常靈敏的他創立阿里巴巴,自此開啟了輝煌的一頁。一年后軟銀孫正義投資阿里,同年阿里舉辦“西湖論劍”。2003年淘寶網的成立和支付寶的誕生,使他的商業帝國日漸走向成熟。隨后10年間,他的諸多商業運作前所未有:網商大會,阿里聯姻雅虎,淘寶大戰eBay,B2B上市,做阿里巴巴云,“雙十一”線上狂歡,實行“合伙人制度”,拆分淘寶,布局物流,余額寶誕生,阿里巴巴移動新布局……從IT(信息技術)到DT(數據技術)一系列動作,尤其阿里巴巴美國重磅上市,催生了數十個億萬富豪及上百個千萬富豪。這一切都是因為馬云的商業謀略已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20多年前,如今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馬總曾經是在大學里教書育人的馬老師,他說:“1995年,我離開教師崗位,出來創業,我對自己說過:10年后無論我失敗還是成功,我都將回學校分享我的經驗和教訓。今天,很多人發現我特別花時間在分享創業經驗上,其實這是我當過老師的本性,更是完成我當年的承諾。”他不止一次地說這是一個糾結的時代,“因為糾結是一種變革,因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變革非常快速的時代。如果沒有變革就不會有阿里巴巴的今天;阿里巴巴、馬云有今天,就是因為前30年中國的變革”。
馬云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正如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Carl Riccadonnae所說:“這顯然是改革開放的最終結果。我們已經跟很多經濟學家討論過,在美國由于過去幾年缺乏創新,拖累了生產率的增加,而在中國,這不僅僅是美國經濟的新模式。阿里巴巴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也許事情并不像很多保守的預測者預計的那樣。其實,若在中國是真正的價值和模式,它也會延伸到全球范圍。”
“阿里很幸運,這15年走到今天,未來還有87年要走。前面15年的成績,有運氣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堅持了自己的使命、價值觀和文化,堅持‘別人好了,我們才能好’的理念。我們無法確保他們一定會過得好,但是希望他們因為用了我們的服務及合作,比昨天要好。”盡管我們經常說生意越來越難做,馬云卻說:“其實生意從來就沒有好做的。年輕人糾結今天IT行業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搞去了,我們剛出來也覺得機會給IBM、思科、微軟拿走了,但是你要相信,30年以后的今天中國企業一定比今天好,一定比明天大;30年后富人一定比今天多,30年以后的文化一定比今天豐富多彩,30年以后的年輕人一定超越我們,這就是世界的變化。”
馬云總是不吝分享他的創業經,除了老師情結,他還有濃濃的武俠情,這些都與他的成功不無關系。他說:“小時候常跟父母去聽大書,尤其喜歡聽俠義故事。看過無數遍《水滸傳》、《七俠五義》、《岳飛傳》……金庸先生的小說更是讓我癡迷。總夢想有一天也能行走江湖,行俠仗義。”他笑言,李連杰的電影《少林寺》曾讓他血脈賁張,整天找人練拳習武,他曾在杭州拜過很多師傅,但武藝毫無進展,參與同學鄰居間的“江湖紛爭”不少,但勝的概率很低,天天期待能獲得一部武林秘笈或得名師指點。后來他迷上了太極,喜歡上了太極的魅力和背后的哲學思想。“這么多年來,拳依舊沒有進步,但從太極拳里感悟了一些人生,感悟定、隨、舍……就如同圍棋,東方文明確實擁有浩瀚無邊的魅力。”
在馬云看來,下圍棋和打太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總能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他回憶道:“大學三年級時,宿舍一許姓同學教我下圍棋。因為我從沒有學過棋,他每次讓我九顆子,我均大敗,對許同學甚是佩服。他說畢業前我讓你五子,你如能勝我,我輸5塊大排給你。不料3個月后,我平手下棋贏了許同學。又3個月后我讓他四子,贏了他。于是我興趣大增,一有空捧著棋盤就找同學下,以大排為誘惑賭注,每天樂此不疲地計算大排肉的增減量,也居然把外語系所有的男生殺了個遍,有天下獨孤求敗的思想。”
馬云的商業謀略確實也得益于多年圍棋的實戰,他補充道:“戰略非親身經歷是很難理解和看懂的。就像高手下圍棋,你能看到他的每一步棋,但你很難弄懂他每一步棋的真正意圖。”在這樣的思想驅動下,就很容易理解馬云在回答西游記取經團隊該裁掉哪位時透著圍棋“舍子取勢”的智慧—“為了節約企業成本,必要時就要裁掉沙和尚。如果哪天組織想要召回他時,我想,以沙和尚的性格,他還是會很樂意回來的。不管從長期或短期考慮,裁掉沙和尚,都是比較合適的處理方法。光埋頭苦干是沒有用的,要想在當今社會立于不敗之地,不被輕易淘汰,必須擁有一技之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不可替代的一個。自然笑到最后的肯定是你。”
馬云認為,從商如下海,商海波濤洶涌,風險度絕對不亞于真正的大海。而好的商業模式不是在經濟好的時候能高速增長,而是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依舊能增長發展,大家虧的時候你虧得最少,甚至能賺。“所以設計模式的時候要多考慮形勢不好的時候如何能生存得好,因為形勢好,豬也能飛。一個優秀的將軍不是展示在乘勝追擊窮寇之時,而是在被動撤退之時。”他說,“作為在大海上的船長,職責是把控好每一個波浪之間的平衡,乘風破浪。企業家的責任也是需要對每一次經濟的周期性波動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把握。遺憾的是,無論是在真海上還是商海上,我們能真正把握的人真不多。沒有人敢說你肯定能躲開下一個大風浪。”
馬云想得長遠,有個102年的戰略。他說:“亞洲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比較講究做‘百年企業’。但‘百年企業’的概念不夠準確。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上個世紀有1年,這個世紀100年,然后,到下個世紀。我認為,我們把基礎架構好,我們就能做到102年。我的眼界只能看到102年,也就是2101年。我相信,后人會比我做得更好。”
他認為治理中國企業的哲學在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在中國做企業,需要好的‘中藥’,把儒釋道幾家合在一起,才真正是好的‘藥’,否則任何一味藥可能都是‘偏方’。太極是整合了儒釋道的具體路徑,太極講究的是化,而非攻,這里面其樂無窮。這么多年來,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感恩之心,感恩今天,感恩昨天;二是敬畏之心,所謂信仰,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我們到今天為止運氣都特別好,但未必明天運氣還這么好。我們就是把這些想明白了。”
馬云對30年后充滿信心,他相信時勢造英雄,相信時代將賦予年輕人更大的機遇。他說:“所有昨天不好的事情都是你的機會,別人在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看到機會所在。阿里走到今天,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什么是戰略,就是做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堅持理想,堅持正能量,堅持樂觀,堅持腳踏實地。未來30年中國的變革會更大,機會更大。未來30年我想跟隨年輕人,年輕人會改變這個世界,會把握這個機會。糾結、變革都是年輕人的機遇,也是這個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