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慧

格林斯潘是美國經濟學家,曾任美聯儲主席。大學期間,他為了賺學費,在一家投資機構做兼職調查員。1947年冷戰爆發,軍方開始大量制造戰斗機。投資家們都想知道鋁、銅等相關耗材的需求量,以便預測對股市的影響。可搞到這些數據并不容易,尤其是1950年朝鮮戰爭打響后,軍用物資購買計劃都被嚴格保密起來。
格林斯潘以前對金屬市場有所了解,便主動請纓去調查。他先從當年的國會聽證會記錄入手,可當時會議大多秘密召開,并沒找到有用信息。接下來該怎么辦?他突然想起,之前查資料時發現,1950年和1949年的空軍裝備基本沒變化。而1949年朝鮮戰爭還沒開始,肯定會有記錄。果然,他從上一年的記錄中找到了每個營、 連戰斗機的配備數量、預計損耗量等,并推算出各型號飛機的需求量。
緊接著,格林斯潘又找來各種飛機的技術報告,計算出材料的需求量,并寫成兩本詳盡的報告。之后,該報告發表在了《經濟記錄》報上。30多年后,一位在軍方工作過的朋友問格林斯潘:“你當年的報告是怎么完成的?很多數據跟軍方的非常接近,我們差點就派人跟蹤你了!”他笑笑說:“就是捷徑加上苦干。我從記錄中找到有用資料算是走捷徑,而從中計算出各種數據就得苦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