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風
編者按:地鐵里、公交車上、馬路邊,甚至電梯口、餐桌旁,你隨時都可以看到一個個低頭盯著手機或平板電腦不斷刷屏的年輕人,他們似乎每時每刻都在看手機,就連朋友聚餐甚至家人團聚時,也不放過一分一秒,刷微博、看新聞、玩游戲、拍照片、聊微信或看視頻,人們形象地稱他們為“低頭族”。有人這么調侃他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彪S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人與人之間幾乎沒有了空間距離感,可“低頭族”的出現,又在無形中拉大了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不僅如此,這些恨不能時刻都盯著手機屏幕的低頭一族,因為專心于屏幕上的虛擬世界,還會遭受身心健康受損,親情、友情疏遠,甚至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的意外風險。如何讓他們克服“低頭”惡習,昂首挺胸地重回自然、理性的生活,已是一個亟待重視的問題。
“低頭族”日漸壯大
25歲的陳敏是一名公司女白領,也是一個典型的“低頭族”。她每天早晨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出手機上QQ空間。刷微博,看微信,關注新聞熱點,參與話題討論,了解名人動態,發表個人觀點,從起床到蹲馬桶再到坐公交車去單位上班,整個過程甚至包括吃早點的十來分鐘,她的視線基本不會離開手機屏幕。
8點半進入上班狀態,陳敏也會把手機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只要聽到“嘟嘟”的提示音,她就會放下工作低頭查看,即使手機沒有任何動靜,她也會隔一會兒停下手中的工作拿起手機看看QQ空間、微博或微信。午休時間,她更是手不離機,先是邊吃飯邊看網上八卦,吃完飯則埋頭玩手機游戲。
挨到下午下班,公事不管做沒做完,陳敏都會放到一邊,與手機一起親密無間地度過夜生活。即使和朋友聚會,她也不忘刷刷屏,直到一天結束躺在床上,才會伴著手機嘀嘀嘀的提示音入睡。
大至估算一下,陳敏除去6小時的睡眠和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約12小時。
因為手機,陳敏沒少挨領導批評,也因為手機誤過事。一次開全員大會,老總正強調公司紀律,她卻在埋頭刷屏。老總連點她兩次名,她都因為太投入而渾然不覺,最終被通報批評,還被扣了當月獎金。還有一次,她正跟一名客戶談一個項目,手機卻不停地響起嘀嘀嘀的提示音,她習慣性地低頭查看并回復,雖然每次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三番五次之后,客戶感覺被冷落,生氣地起身離去,致使項目進展受到影響,不但給公司帶來了損失,她自己的前程也因為客戶的不滿而受到影響。入職6年,陳敏還是一名普通職員,而比她入職晚兩三年的學妹后來都成了她的主管。
陳敏不是沒有想過改變自己,好好工作生活。她曾咬牙把智能手機鎖進抽屜,重新啟用已經淘汰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舊手機,可離開移動互聯網的日子她只堅持了兩天,就有了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人也跟掉了魂兒似的,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時間,簡直度日如年。到了第三天,她不得不把手機卡又換到了智能手機上,重新做了“低頭族”。
周陽陽雖然使用平板電腦僅僅幾個月,但對刷屏的依賴已經不亞于陳敏。周陽陽今年只有18歲,剛高中畢業。因為在今年的高考中他達到了媽媽“高考分數過一本線”的要求,得到了媽媽獎勵的一臺平板電腦。自從拿到平板電腦,周陽陽“除了睡覺的時間,時刻把平板電腦捧在手上,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不例外”。說起兒子對平板電腦的狂熱,周媽媽有些恨恨然,“才一個月的時間,平板電腦就完全‘占有’了我的兒子!”
8月初,媽媽給周陽陽報了北京7日游。母子倆曾在周陽陽上初中時一起去過北京,當時周陽陽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也因此在上高中時選擇了學習文科,母子倆相約,等周陽陽高中畢業,兩人重游北京。周媽媽期待著,這次故地重游,一方面增加兒子的人文知識,另一方面也趁機讓兒子和平板電腦及網絡分開幾天。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出乎她的預料。
還沒出發,母子倆就鬧了不愉快。整理行李時,周陽陽把平板電腦裝進了背包,周媽媽不同意,偷偷把電腦拿了出來??膳R出門時,她發現兒子把平板電腦拿在了手上。她終于忍無可忍對兒子發了脾氣,并要求他放下平板電腦。一向聽話的周陽陽一反常態,居然要挾道:“不讓我帶我就不去了!”旅游費用都交過了,不去怎么行?周媽媽盡管氣得不行,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從一上火車,周陽陽就抱著平板電腦不放,媽媽想跟他說話他都沒工夫搭理。到了北京,他們上了當地旅行社的車,地陪是個知識豐富、很有文化品位又幽默風趣的小伙子,周媽媽心想應該可以吸引兒子。可當小伙子眉飛色舞地講解文物古跡的相關知識時,周陽陽耳朵里居然塞著耳塞——他依然捧著平板電腦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周媽媽簡直氣瘋了,一把奪過平板電腦摔在了地上。周陽陽歇斯底里地吼道:“你干什么,還我的電腦!”最終,母子倆剛剛開啟的北京游戛然而止,提前打道回府。
如今,周陽陽已上大學,周媽媽無奈之下又給他買了一臺平板電腦,因為兒子給她下了最后通牒:不買平板電腦就不上大學!
錯過的豈止是風景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普及,讓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劇變,“低頭族”的出現便是這種變化的一個側面。走在大學校園,或者在各種公共場所留意觀察,你會發現大量的年輕人捧著手機低頭刷屏,不但旁若無人,甚至戴著耳塞,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這種狀態,無疑隱含著種種危害。
首先是健康危機。34歲的艾文是一名銷售人員,最近總覺得頭頸僵硬、肩膀疼痛、手指麻木、頭暈眼花,有時還嘔吐。醫生檢查后問他:“是不是經常玩手機?”艾文點頭:“是啊,除了跟客戶談生意,其余時間包括坐車、吃飯、休息時都會玩手機?!贬t生的診斷是,他患了頸椎損傷。艾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坐辦公室也會患頸椎病,罪魁禍首就是手機。醫生還告訴他,“低頭族”大多是中青年人,正處在生命力旺盛期,最初的癥狀往往不明顯,只是偶爾感到頸部酸麻不適,但頸椎病的隱患已經留下,隨著病情的發展,癥狀會越來越嚴重,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假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還會留下更大的隱患。
女大學生黃岑也是個“低頭族”。有一天她低頭把手機大屏幕當鏡子使,偶然間發現臉頰兩邊和下巴墜著肉,脖子上有兩道深深的皺紋,這可把她給嚇壞了:自己才20歲啊,怎么就長了頸紋,難道和“低頭”有關?她咨詢健康專家得知,頸部皮膚本身就處于對抗重力的過程中,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皮膚容易松弛下垂。如果經常保持低頭姿勢,無疑又施加了一個向下的壓力,更易使頸部皮膚松弛皺紋加深,出現雙下巴。調查顯示,65%的人因經常低頭而有雙下巴。正常情況下,頸部的皮膚問題要到35歲以后才會出現,而“低頭族”可能把這一時間提前至30歲,甚至更早。
除了視力受損、患頸椎腰椎疾病、易疲勞等健康隱患,“低頭族”還會有心理方面的困擾。重慶市精神病院心理醫生齊樂說,日常生活幾乎被電子產品完全占據的低頭一族,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正常的與人交流的時間或機會自然減少,漸漸地會漠視身邊的事物,反而對網上陌生人的帖子更感興趣,久而久之會形成不健全人格。還有一些年輕人,離開手機便發慌、緊張、心神不寧,其實是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征兆,需要及時進行心理矯正。
更讓人擔憂的是,“低頭族”正呈現低齡化趨勢。北京市婦聯發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兒童生活形態報告》顯示:4歲至6歲孩子中,約有53%會上網,將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動終端上網……他們的課余生活仿佛是在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屏幕間切換,過早地加入了“低頭族”行列。樂樂小朋友就是個年僅5歲的小“低頭族”。接觸手機以前,他活潑開朗,一見媽媽便撲上去嚷著要親親。可自從玩過媽媽的智能手機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見到媽媽不再要親親,而是直奔媽媽的坤包拿手機,找不到就大哭。臨床心理科醫生姜達明說,兒童時期是孩子形成人際交往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如果此時過度沉迷電子產品,與人正常溝通、交流的機會太少,會形成社交障礙,嚴重的會造成自閉。另外,孩子如果長時間玩電子產品,很難靜下心來,注意力也將難以集中。
其次,“低頭族”遭遇的安全危機也日漸凸現。2013年7月,在深圳羅湖區東門中路和深南輔路轉彎處,一名女子過馬路時被公交車撞倒,右腿上部幾乎皮肉分離。經調查,事發時該女子斜穿馬路,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根本沒有注意到拐彎的公交車。同月,杭州三潭印月南面一艘游船將一座石塔撞倒,事發時駕駛員正在用手機看新聞。2013年10月,一名湖北十堰籍17歲女生與同伴外出聚餐時,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一腳踩空跌入十余米的深坑不幸身亡。同月,南京一名男子在經過無人看守鐵道口時,因低頭看手機,一列火車與他擦身而過,盡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事故導致火車緊急???8分鐘。還有更加離奇甚至駭人聽聞的相關新聞,如粗心爸爸在公交車上玩手機,下車時把孩子丟在車上;客運司機在高速路上開車斗地主,置全車乘客生命于不顧;低頭看手機掉入沒有井蓋的下水道……諸如此類的奇聞怪事,無疑給“低頭族”敲響了安全警鐘:專心“享受”的代價,可能不僅僅是錯過風景!
再次,“低頭族”導致的感情危機也不容小覷。在網絡上,有人歷數“低頭族”罪狀:出游像現場直播,什么都要拍照,吃飯時不把飯菜拍照后發到微信上就不動筷子,聚會聊天不專心,手機一響急回應……網絡上熱熱鬧鬧,現實生活中卻甚是尷尬。女孩程圓圓說,有一次她遇到感情困惑,找閨蜜聊天。閨蜜一邊玩手機一邊聽。小程講完自己的心事,問閨蜜:“你說我該怎么辦?”閨蜜一臉茫然,反問道:“?。磕銊傉f什么,再說一遍好嗎?”小程十分失落,覺得多年的友情竟然抵不過手機的魔力。還有更讓人匪夷所思的,燈滅了,一對夫妻正在床上親熱,忽然妻子發現一縷亮光,原來丈夫在與自己親熱時還在手機上看新聞,一怒之下,妻子一腳將丈夫踹到了床下……
網上如今流傳一句俏皮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低頭玩手機?!辈荒懿怀姓J,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拉大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
最后,“低頭族”顯現的文化危機也越來越明顯。信息爆炸時代,“低頭族”原本是想利用“碎片時間”盡量多地獲取信息與放松自我,結果卻適得其反,讓自己的大把時間被手機“碎片化”了,換言之,就是把自己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了手機上。
抬起頭來重返理性生活
都市“低頭族”為何對網絡上并不熟悉的人和跟自己毫不相關的事那么熱衷,而對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如此忽視呢?是什么讓“低頭族”寧愿埋頭緊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卻不愿抬頭多看一眼身邊的世界?
浙江大學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韋路認為,日益加劇的社會變動和現實壓力,使年輕人更傾向于通過社交網絡這種貌似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的方式與外界進行交往。他說:“社交媒體可以有效掩飾自己在社會經濟地位和人際溝通能力方面的欠缺,讓他們得以在社交過程中獲得更多自主權和控制權。”
合肥芝麻開門心理咨詢中心張量主任稱,這些“低頭族”其實患上了當下比較流行的“手機依賴癥”。這些人往往學習、工作壓力較大,而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比較便捷、娛樂功能多且容易上手,所以漸漸地讓年輕人產生了強烈的依賴。
“低頭族”如何緩解手機依賴癥,抬起頭來,重回自然生活?有專家支招:一是有意識地減少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間,不妨把手機放到一邊,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單獨待一會兒,培養自己對身邊世界的觀察能力。二是自我減壓。“低頭族”可以暫時把工作放一放,找個空閑的時間去旅游,同時嚴格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保證正常的工作效率。三是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多閱讀紙質媒體和書籍,增加自我理性思考的時間。學會轉移注意力,與好友或家人去參加聚會、看電影、唱歌、走進大自然等。此外,對于自控能力較弱的兒童,家長不可過早地給他們買手機,要教育孩子適度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鼓勵孩子多在現實世界中與人交流,并且家長要堅持以身作則。
如何改變“低頭族”,世界各地也在不斷探索。洛杉磯演員布萊恩·佩雷斯提出的關于“手機堆”游戲的設想:在朋友聚餐這樣的社交場合,把所有人的手機一起堆放在桌子中央,誰在結賬之前看手機,誰就請客。國內如今也有人開始嘗試這樣的聚會方法,對提升人們的交流質量,改善人際關系和個人精神狀況具有良好效果。與“手機堆”游戲類似的倡議還有更早的“不插電生活”:找一個周末,不玩電腦,不看電視,不吹空調,不“煲電話粥”。就像范曉萱唱的《消失》那樣:“離開我熟悉的桌子,拔掉我身上的電池?!?/p>
我國各高校近年來也頻頻出招幫助學生擺脫“低頭”困擾。武昌理工學院51名大學生體驗了7天無網無手機的生活。這些學生在離開網絡的日子里,嘗試著各種活動,如舉辦手工DIY、制作水果沙拉等趣味活動,集體組織到大街上做有關網絡依賴的問卷調查活動、協助交警疏導交通,而且每天都有嚴格的作息安排,天天寫心得體會總結自己的變化。新疆農業大學推出“綠色課堂”,他們在教室第一排桌子前,整齊地擺放著收納袋,專門用來暫時保管學生的手機。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購置了一臺手機信號屏蔽器,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對任課老師放縱玩手機的行為進行處罰,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出臺《關于上課期間手機管理的規定》:學生上課時玩手機,手機將被沒收一個月。
如何讓“低頭族”抬起頭來,有關部門也應加強引導,社會輿論要大力宣傳,讓“低頭族”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并不可取,從而慢慢地抬起頭來,回歸自然理性生活。這方面,我國臺灣地區及美國個別州已出臺法規,臺灣立法機構通過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規定汽車及摩托車駕駛人不但不能在行駛途中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甚至連單純把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類似設備的行為都會遭到處罰;行人看手機也屬違規,交警經常在路口嚴查。美國新澤西州利堡鎮出臺法規,行人在街上邊走邊發短信將被罰款85美元。
此外,商家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引導手機用戶正確使用手機方面采取行動。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導沈陽教授建議,手機開發應用上應增加使用計時、統計、提醒等功能。當用戶使用手機到一定時間,應予以提醒;要關注手機用戶良好習慣的培養,如指導用戶如何正確合理地使用相關手機軟件等。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