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


軍事技術并非波蘭的強項,但日前它卻“研發了世界上非常先進的隱形坦克”,讓人刮目相看。
波蘭研制的這款隱形坦克代號為PL—01,外形科幻,能讓紅外熱像儀“失靈”。波蘭防務控股公司曾在2013年9月舉行的波蘭工業防務展上推出新樣品概念。有專家指出,隱形坦克的概念并不新鮮,但該坦克所使用的新隱形技術,確實代表著未來坦克的發展方向,無疑給“走下坡路”的坦克注入一支強心劑。
坦克曾被稱為“陸戰之王”,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英國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輛坦克,由于外形丑陋,被稱為“小游民”。次年9月,英法聯軍對德軍索姆河戰役打響,英軍將其生產的馬克I型坦克首次投入實戰,為掩護步兵進攻起到了一定作用。戰后,有遠見的軍事家們迅速意識到坦克的巨大作用。1918年4月,在英澳聯軍對德軍的一次戰斗中,雙方都出動了坦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坦克對坦克的戰役,裝甲戰歷史由此開始。
真正讓坦克大展威風是在二戰期間,特別是在蘇德戰場上,動輒出動數千輛坦克進行大會戰。在這種坦克大交鋒中,也產生了無數奇跡:德國維特曼車組創造了單車擊毀138輛坦克、132門火炮的紀錄;蘇聯T—34坦克生產了上萬輛,影響著二戰的進程,并成為戰后主戰坦克的雛形;坦克也成就了一代名將,如戰功卓著的蘇聯“坦克戰天才”瓦圖京大將,納粹德國有名的“閃電戰”殺手古德里安將軍等。
二戰后,世界各國先后發展了三代主戰坦克:第一代以美國M48、蘇聯T—54/T—55為代表;第二代以美國M—60系列和蘇聯T—62、德國豹—1、法國AMX—30為代表;第三代以美國M—1系列,蘇聯/俄羅斯的T—64、T—72、T—80,德國的豹—2,法國的勒克萊爾,英國的挑戰者—2為代表。在幾次中東戰爭中,坦克依然主宰地面戰場。冷戰期間,蘇聯數量龐大的坦克集群一直給北約以巨大的壓力。
冷戰結束后,隨著導彈、武裝直升機以及無人機的發展,坦克的地位被動搖了,其研發基本處于改進現有裝備的狀態。在坦克的誕生地英國,已于2009年停止了坦克的生產。《英國星期日郵報》文章曾略帶傷感地寫到“坦克將成為過去的記憶,英國在1993年后停止生產坦克”。不僅坦克的研發、生產止步不前,坦克的列裝也開始“開倒車”。近日,美國陸軍決定將現役坦克數量史無前例地減少到1000輛以下。
從坦克的性能來說,新一代主戰坦克的發展也越來越走進死胡同:重量越來越重,從30多噸發展到60多噸;火炮口徑越來越大,從90毫米—100毫米發展到120毫米—125毫米;速度從60公里/小時達到72公里/小時,可以和卡車賽跑。
而且,隨著尖端武器的升級,坦克在“硬碰硬”方面的抵御能力也在下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坦克隱形技術被提上了日程,設法讓它像隱形飛機那樣躲過敵方的瞄準儀和雷達,不啻為一個好的思路。
最早推出隱形坦克概念的是法國人。2002年,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透露,他們在幾年前就研制出一輛隱形坦克的樣車,是在法國陸軍AMX—30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制而成的。該公司還獲得了該型坦克的研制合同。據稱,AMX—30隱形坦克采用了專門設計的吸波材料坦克炮塔,車體外形也進行了重大改進,主要是使其能將雷達波反射到其他地方。為了降低坦克的熱特征信號,設計者讓冷空氣在坦克外層的吸波材料和內襯之間流動。這樣,坦克外表的溫度就接近了環境溫度,那些依靠溫度差識別目標的紅外熱像儀就很難發現這種坦克。
美國在隱形坦克的設計和研制方面技術也很先進。在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未來戰斗系統(FCS)”計劃中,坦克的發展方案里就包括了新一代全隱形主戰坦克。
除了造隱形坦克,很多國家還積極為現有坦克研制“隱身衣”,提供隱形升級套件。據英國媒體披露,英國BAE系統公司正在研發一種“電子偽裝”系統,該系統通過在坦克外表敷設溫度控制蒙皮,不僅能根據需要控制坦克的溫度,還能夠通過改變不同模塊的溫度,組合成不同的熱信號特征,使其在紅外熱像儀中看上去像一輛汽車或其他的東西,從而躲過敵人偵察設備的發現和跟蹤。
坦克的另外一種“隱身衣”是通過一種隱形材料,使照在身上的可見光彎曲,從而達到讓其偏離或“消失”的效果。有科研人員打了個比方:“就像河水圍繞一塊巖石流淌一樣,隱形材料能將物體周圍的光波完全彎曲。”
波蘭的PL—01隱形坦克的主要特點是小型化、隱形化。重量為35噸,大約是目前重型主戰坦克的一半重。它采用了無人炮塔,裝備一門120毫米滑膛炮,這是目前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標配。乘員全部在車體內。其中,駕駛員的位置在車體前部中央,車長和炮長在駕駛員后面。該坦克使用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940馬力,最大速度為7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從這幾個方面來看,該型坦克在攻擊力方面并無過人之處,最關鍵就在于其隱形能力。
PL—01采用的隱形技術和英國的隱形坦克相似,也是在坦克的外表敷設蒙皮系統。在該系統工作時,坦克所載傳感器可捕獲其周圍的環境參數,比如溫度、濕度等,計算出自身需要保持多少的溫度才能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PL—01這套隱形能力,加上配合使用的主動防護系統,將極大提高該主戰坦克的生存能力。在夜間沒有可見光照明的情況下,敵方如果只是依靠紅外探測裝備,就非常難發現這種坦克。
有細心的軍迷發現,研制PL—01隱形坦克的公司除了波蘭防務控股公司,還有英國的BAE系統公司,難怪他們采用了相似的隱形技術。實際上,PL—01的很多關鍵技術主要靠合作伙伴BAE系統公司,包括發動機、火炮、觀瞄裝置等,特別是隱形技術幾乎可以肯定是BAE研制的“隱身衣”的升級版。另外,該坦克的車體是在CV—90步兵戰車的基礎上研發的,而CV—90也是由BAE生產的。
波蘭軍隊希望2016年能夠完成PL—01的定型,2018年批量生產,2022年列裝全軍。但是,也有軍事專家指出,也許這種坦克難以承擔戰爭重任。因為該坦克重量過輕,僅憑借自身裝甲很難抵抗現有反坦克彈藥的攻擊,而其主動防護系統和隱形技術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下也并非萬全之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采用的隱形技術肯定是未來坦克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