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兩個相鄰的村子各有一口井,因為村里人多,水總是不夠用。一天,村民們得知對面村子里的水井向彼此開放,每天限量打兩桶水,大家都很高興,于是紛紛跑到對方的村子里去打水了。結果,發現還是人多水少。
這是近日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調侃的其實是“滬港通”方案的短期效應。4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布聯合公告,原則批準上海交易所、香港聯交所、中國結算、香港結算開展滬港兩地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在6個月的準備時間后正式啟動。從網上的調侃看,一些網民對“滬港通”的意義和影響并不看好。但在知名財經評論員許澍(音同樹)澤看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信號。
業內公認,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香港資本市場,相對內地更為成熟、健全。對于內地股民來說,港股有更高的收益和風險,操作難度也更大。縮小境內外市場的差別,或許正是“滬港通”啟動的一個重要因素。“香港股市制度特別清晰準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你敢作假,就罰得你傾家蕩產,再也無法在市場里出現。香港關注藍籌股、大公司,而內地市場恰恰不喜歡大公司,卻喜歡炒小公司、ST股票和虧損公司,編故事、講概念,就像賭博一樣。A股市場的賭性很重,這不僅僅是制度上的,還有投資文化上的。香港市場最重要的文化就是藍籌和投資理念,這也是我們希望能給內地市場帶來的影響。”許澍澤說。
“在不久前的博鰲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提到,要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滬港通’就是對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直接產物,是內地面向香港的開放。”許澍澤對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說。在他看來,“滬港通”啟動的大背景是要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騰訊為什么出現在香港股市?百度為什么出現在納斯達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市場是相對封閉的,對好公司的開放力度太小。我們一直奉行審核制,企業要提交非常漂亮的財務報表才能上市,而很多公司在初創期是沒有錢,也不盈利的,那些有巨大成長潛力的公司想來A股來不了。再進一步看,好公司進不來,資金就不愿進來,導致了A股市場目前的低迷。現在內地市場是對資金開放,卻不對企業開放,而合理的順序應該是先有公司再有資金。”許澍澤預計,根據目前的情況,年內可能會推出注冊制草案,未來將不再對上市公司進行盈利考核,只要企業滿足了基本的信息披露,就允許上市。
“滬港通”之前,內地股民也有辦法炒港股,但程序比較復雜,需要辦理港幣銀行賬戶及在香港的證券公司開戶,并把資金兌換成港幣。“滬港通”啟動后,炒港股就和炒A股一樣方便了。“以前我們想去香港玩特別麻煩,需要提交各種材料進行審核,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辦理港澳通行證,去香港旅游。現在的‘滬港通’就像是在資本市場上發了一個通行證,兩地可以相對自由地買賣對方股票了。6個月后細則落地,那時內地投資者只要有上交所的證券賬戶就可以直接購買香港的股票,不需要任何外匯兌換,也不需要在香港市場開戶。反過來,香港的投資者也一樣。”
環球人物雜志:“滬港通”對兩地股市的短期影響是什么?
許澍澤:香港和內地市場目前的表現都不是很好,都缺資金。短期內帶來的效應就像那個段子講的,兩個村子的人互相到對方村子里打水,水還是不夠。
但我們必須明白一點:我們總是希望開放之后港股資金馬上幫助內地股市上漲,這不現實。未來到底是香港市場改造我們,還是我們改造香港市場?我是希望內地股市能被香港市場改造的。
環球人物雜志:那么“滬港通”從長期看,會帶動兩市股票上漲嗎?
許澍澤:我不太認為“滬港通”能激發股票上漲,因為開放不等于簡單地上漲。市場開放我們搞了很多年,證監會的相關領導甚至曾經帶著團隊,跑到歐洲去推銷我們的股票,開放的腳步一直沒有停,可股市還是沒有漲起來。
宏觀地講,價格上漲與否是由供需決定的,供是股票,需是資金。如果資金不能持續增加,股票供應卻不斷加大,這樣的市場是漲不起來的。從微觀角度看,公司股票能否上漲跟“滬港通”也沒有直接聯系。“滬港通”代表市場開放,很多行業都是開放的,生意卻有好有壞。最終決定股票上漲的還是你能否創造價值和利潤。如果是垃圾公司,即使向全世界開放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看待這個問題要回到本質上來,對于市場來說,供不應求才會上漲;對于公司來說,業績好了才能上漲。
環球人物雜志:那么香港股市能否從“滬港通”中受益?
許澍澤:它可以借助內地股市補足稀缺性。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沒有老字號的中藥企業,此外一些如茅臺、瀘州老窖等歷史傳承的國有品牌,在香港市場也沒有。
環球人物雜志:在內地注冊、香港和內地股市都上市的股票,在A股市場和H股市場一直有價差,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許澍澤:像銀行股、大盤藍籌股,是折價比較多的,即在內地市場的股價比在香港便宜。因為內地市場不喜歡這些股票,而香港市場喜歡。另一個原因是,香港市場緊盯美國,近年美國的幾輪量化寬松政策,也推高了港股。
環球人物雜志:“滬港通”啟動后,價差會縮小嗎?
許澍澤: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未來一旦兩地水位打通,就像物理上的U型管,閥門打開,在大氣壓力作用下,水位會齊平。股票在兩個市場的價格不一樣,投機者就會倒買倒賣,最后使兩地市場的價格趨于一致。香港那些價格偏高的藍籌股會降下來一些,而內地長期打折的公司股價會漲上去一些。這都是理論層面的估計。
但這種變化不是立竿見影的。現在的開放是有限度的,內地對香港只開放2500億元的額度,香港買內地股票也最多只能買3000億元。目前的折價股之所以上漲,只是大家都在炒作“滬港通”這個預期而已。只有當A股市場全面開放后,水位才會跟香港和國際市場真正拉平。
環球人物雜志:對于普通投資者,購買港股有哪些建議?
許澍澤:普通人投資港股還是要相對謹慎。因為香港市場監管非常嚴格,信息的有效性比內地高。一個消息出來后,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會十分顯著。比如一個公司的負面消息爆出,香港市場可能在一瞬間、一小時、一天的時間內下跌超過50%。但在A股市場,我們有漲跌停板的限制,這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所以要炒港股,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精挑細選,并對風險有足夠的認知。因為碰上業績下滑或爆出丑聞的公司,投資者的損失會是致命的。
還有一點要注意,投資港股也需要對美股有些研究,因為港幣是盯住美元的。所以投資者要對全球的資金形勢尤其是對美國的貨幣政策比較熟悉。
環球人物雜志:以前內地股民判斷A股走勢的一大方法是看政策,很多人看新聞聯播炒股,“滬港通”后,這一方法對炒港股還靈嗎?
許澍澤:還是可以關注的,因為政策確實很重要。全面互通之后,會有一部分的內地資金涌向香港,關注政策還是有必要的。但做港股,除了政策之外,更需要關注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否真的具備成長空間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