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

吳家輝和柳心如本是一對漂在澳大利亞的夫妻,可漂了幾年后他們沒拿到綠卡。看著國內同學紛紛買房買車、贍養父母,夫妻二人決定回國發展。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他們把落腳點選在了北京,但誰都知道,皇城根下人才濟濟,工作幾年后他們依然是無根的浮萍四處漂泊,沒能在北京市落戶。孩子出生后成了名副其實的“漂二代”,其中的辛酸讓柳心如無數次在夜里哭泣。為了改變現狀,柳心如想回澳大利亞,可丈夫不同意,兇案因此發生了……
2002年的夏天,是令柳心如心如寒冰的一個夏天。相戀多年的男友李建峰為了順利獲得澳大利亞身份,決然地離開了她,牽起了一個澳大利亞女孩的手。悲痛欲絕的柳心如整日以淚洗面。可就在她最絕望時,同來澳大利亞留學的老鄉吳家輝走近并溫暖了她。
1978年出生的吳家輝是山東省菏澤市人。21歲那年,他帶著父母的畢生積蓄和殷殷期望,飛赴澳大利亞留學。可到了澳大利亞他才知道,自己讀的只是一所社區大學,在澳大利亞根本不入流。
不久后,吳家輝在老鄉聚會時認識了來自濟南的柳心如。柳心如活潑可愛,讓他一見鐘情。可惜,她那時候身邊有男朋友,所以他只能把這份感情埋在心底。
2003年,吳家輝和柳心如畢業了。他們決定留在澳大利亞生活,爭取早日拿上綠卡。沒想到,轉眼3年過去了,他們在澳大利亞過得并不如意:文憑不過硬,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去端盤子、倒垃圾。澳大利亞消費偏高,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沒拿到綠卡,連存款也寥寥無幾。
一有時間,吳家輝和柳心如就和那些回國的同學聯系。同學們都說國內的形勢有多好,他們不是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就是做生意賺了不少錢。更有幾個同學甚至還來澳大利亞買了房子,常常帶著父母來度假。夫妻倆想著自己在澳大利亞漂了幾年還是一無所成,就感到很窩囊。
2006年中秋節,吳家輝和柳心如看著澳大利亞的月亮思念著中國的親人,吳家輝感慨地說:“誰說國外的月亮又大又圓,我還是覺得咱們中國的月亮漂亮。”柳心如心有所動:“誰說不是呢,要不咱們回去吧?”
妻子的話給了吳家輝莫大的信心,可這時候,妻子已經有了3個月的身孕。他們一直想把孩子生在澳大利亞,讓孩子擁有澳大利亞國籍。
看出了吳家輝的猶豫,柳心如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把孩子生在這里,是擁有了人人羨慕的澳大利亞身份,可是以后呢?我們每年都要過來辦理一次入境手續,還要來打預防針,而且外籍孩子在國內讀書不享受義務教育政策,咱們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柳心如說的不無道理,吳家輝經過慎重考慮,帶著懷孕的妻子回國了。由于兩人的戶口都在老家,回去后他們立刻辦了結婚證和準生證。在老家舉行了婚禮后,吳家輝和柳心如當即奔赴祖國的首都北京,做了一對北漂夫妻。
沒想到此刻北京的房價高得實在讓人觸目驚心,吳家輝和柳心如在澳大利亞打拼幾年積攢下的存款根本不夠首付。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先在四環外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安頓下來。
隨后,吳家輝開始找工作,柳心如則安心在家保胎。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海歸要在北京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也很不容易。北京遍地都是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世界名校的精英海歸多如牛毛。像吳家輝這樣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海歸,根本沒有優勢可言。
3個月后,吳家輝在一家小型外企找到了一份做銷售的工作,底薪只有4000元,銷售提成另計。可吳家輝為人處世一板一眼,幾個月下來幾乎沒有任何業績,眼看就要被辭退了。
2007年6月6日,他們的女兒吳子淇出生了,小兩口欣喜若狂,吳家輝的父母也從山東老家趕來照顧孫女。老兩口想著小夫妻在北京打拼不容易,想把孩子帶回老家撫養,可柳心如舍不得。沒辦法,公婆只得留在北京替她照顧孩子。吳子淇半歲的時候,柳心如也出去找工作,結果卻屢屢受挫。
幾個月后,柳心如終于在一家私企找到了一份行政專員的工作,繁忙不說,待遇也不高。柳心如常常跟吳家輝抱怨:“早知今日就不該回來,在國外工資低但至少福利待遇好,不用天天加班,也不用跟同事鉤心斗角。我現在拿這點工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海歸。”
時光易逝,轉眼吳子淇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本以為孩子能順理成章地就近入園,可事到臨頭柳心如才知道,沒有北京市戶口的孩子想上公立幼兒園,簡直難如登天。
公立幼兒園進不去,夫妻倆無奈之下只好選擇私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分為貴族和普通兩種,以夫妻倆的收入只能選擇普通的。可進去后才知道,這里不僅條件差,而且教學質量也差,老師又不負責任。孩子每天回到家里都像餓了好幾天,吃飯狼吞虎咽。
看看那些公立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吃得好、玩得好,臉上帶著驕傲的神情,柳心如的心里就感到萬分不平衡,可殘酷的現實已擺在眼前,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多掙些錢,讓孩子以后能進入好一點的小學。
可是,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好,無論夫妻倆再怎么努力,每月的收入加起來也只有1萬多元,除去房租和各種生活開銷,所剩無幾。而房價卻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路飆升,高得離譜。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他們還沒能在北京住上屬于自己的房子。沒有房子就沒有戶口,孩子依然不能去公立學校讀書。
這次,柳心如鐵了心要送孩子去好的私立學校,她不顧丈夫的阻攔,狠心交了巨額贊助費后,終于如愿以償。
沒想到新的問題又來了。孩子在學校里過得并不快樂,常常回到家里一個人默默地發呆,甚至暗自垂淚。柳心如發覺后很著急,去學校問老師,老師也是一問三搖頭,只說孩子很乖很聽話,并沒有發生特殊的情況。柳心如只好從孩子這里著手,耐著性子開導孩子,終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吳子淇所在的學校收費高,就讀的孩子非富即貴,甚至還有很多孩子是外籍身份。學校里的攀比風氣嚴重,孩子們大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很多孩子每天都有專車接送,非名牌不穿,如若看到哪個同學穿著一般,他們都會組成小團體歧視這個同學。
吳子淇家境一般,既沒有全身品牌,也沒有小車接送,所以很受同學們的排擠,甚至有人嘲笑她是“漂二代”。有幾個家境特別好的同學,每天指揮吳子淇為他們服務。吳子淇稍有不從,他們就聯合其他同學一起孤立她、折磨她。可當吳子淇把委屈告訴老師時,老師也總是勸她暫時忍一忍。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越來越抑郁。
孩子的遭遇讓柳心如心如刀割,她把這種不順心的生活狀態歸咎于吳家輝,她認為是丈夫的無能才導致她和孩子今天的落魄。這種負面情緒導致夫妻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就連給他們帶孩子的老人都受不了回了老家。
老人走后,夫妻倆更加肆無忌憚,常常為了孩子的問題吵鬧不休,甚至還會大打出手。漸漸地,吳家輝對柳心如越來越暴躁,往日的溫存早已煙消云散。如此的生活狀態讓柳心如心如死灰,連做夢都想逃離這種北漂生活。
2014年2月,柳心如的前男友李建峰從澳大利亞到北京出差,特地約柳心如喝茶小敘。在看到李建峰的那一刻,柳心如百感交集。
李建峰已經和澳大利亞的妻子離婚了,不僅順利地獲得了澳籍身份,還在澳大利亞買了房子。如今的他在澳大利亞一家大型企業工作,這次到北京是來考察一個項目的。因為當年有愧于柳心如,李建峰一直很內疚。如今兩人重逢,他發現自己內心深處還是放不下她。
李建峰得知柳心如目前的生活狀況后,唏噓不已。他情不自禁地將柳心如擁入懷里說:“真對不起!如果不是我,你不會如此落魄。要不,你還是回澳大利亞吧,我會幫助你們的。”
柳心如回到家里,不敢告訴丈夫自己見到李建峰的事,但她不斷游說丈夫回澳大利亞。可吳家輝的銷售事業剛有起色,他覺得一家人能團團圓圓地在一起就夠了,不愿意人到中年再去品嘗背井離鄉的漂泊滋味。面對妻子的提議,他譏笑道:“我們回澳大利亞能干什么,帶著孩子刷盤子嗎?”
吳家輝堅決的態度讓柳心如有些憤怒,夫妻倆又經常為回澳大利亞的問題而吵鬧不休。柳心如只能把自己的不滿一次次地向李建峰傾訴。時間長了,她總拿丈夫跟李建峰作比較,越比越覺得李建峰優秀。一對初戀情人自然而然地舊情復燃了。
自從和李建峰在一起后,柳心如就想對丈夫提出離婚,隨李建峰回澳大利亞。可是她又舍不得把女兒留在這里受苦,因為她明白,李建峰不可能同意她帶著女兒。所以當她知道李建峰和前妻一直沒有孩子時,她就處心積慮地想懷孕,因為一旦懷孕李建峰就會答應她的任何要求。
2014年5月,柳心如發現自己懷孕了,她高興萬分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建峰。李建峰卻猶豫地問她:“你肯定這孩子是我的嗎?”一聽李建峰這么說,柳心如氣憤至極:“我和吳家輝早已水火不相容,還會再要一個孩子嗎?你若相信我,我就把孩子生下來,不相信我這就去把孩子打掉!”李建峰慌忙攔住了柳心如,說:“我相信,相信你。”
李建峰決定,盡快帶柳心如回澳大利亞,他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名正言順地出生在澳大利亞。可就在項目考察進入到尾聲時,柳心如卻告訴李建峰,自己要帶吳子淇一起回澳大利亞,否則就打掉孩子留在這里。李建峰思考了很久,最終同意了柳心如的要求。
2014年6月18日的晚上,趁女兒睡熟后,柳心如向吳家輝提出了離婚要求。吳家輝對此并不詫異,這幾年的爭吵,夫妻之情早已蕩然無存。吳家輝淡然地點頭同意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柳心如卻提出要帶著女兒一起離開,吳家輝憤怒了,他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女兒,他不愿意讓女兒離開自己。
可柳心如卻說:“你是北漂,女兒就是一個可憐的‘漂二代’,什么都沒有。孩子跟著我,我至少能讓她在澳大利亞接受好的教育,這些你做得到嗎?”柳心如的話深深地刺痛了吳家輝,他憤怒地吼道:“你去澳大利亞,就是為了跟你那個老相好在一起嗎?”柳心如梗著脖子回應道:“對啊,你以為我讓女兒跟著我容易嗎?李建峰要不是看在我懷孕的份兒上,才不會答應我帶著子淇過去呢!”
本就憤怒不已的吳家輝一聽妻子給自己戴了綠帽子,頓時失去了理智,一把將柳心如推倒在床上,一邊狠命地掐著她的脖子,一邊咆哮道:“你給我說清楚,你是什么時候跟他上床的……”柳心如開始還拼命掙扎,可一會兒就沒了聲息。
吳家輝和柳心如的吵鬧聲早就驚醒了睡夢中的女兒。她看到父母在吵架,不敢出聲,直到看到父親掐著母親,而母親一動不動時,才害怕地大哭起來。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終于讓憤怒中的吳家輝清醒過來,他這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可柳心如已經停止了呼吸……
其實,無論是澳漂還是北漂,父母的生活狀態往往會決定孩子的成長。無論是在社會底層還是身為權貴商賈,只要父母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和健康的生活態度,孩子無論在什么樣的教育與成長環境中,都會擁有明亮的笑容。
〔編輯:吳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