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單獨兩孩政策出臺后,我這個近40歲的媽媽迫不及待地準備懷孕生第二個寶寶。此前,已經13歲的兒子小鐵一直對我給他生個弟弟或妹妹非常支持,所以,我決定懷孕的時候不去征求他的意見。
當我發現小鐵不太對勁的時候,他期末考試的成績已經直線下滑。他馬上就要小升初了,我們對他的期望是考進本市民辦的初中。當然,這對成績要求很高,所以他的成績下滑讓我高度重視。我將他的試卷一張張看下來,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會做的題目都做錯了,作文也跑題了,應用題完全沒看清題意……最后我得出的結論是:這孩子考試的時候,絕對心不在焉。
我決定和小鐵好好談談。我還沒有開口,他就說:“我考試是看心情的,心情不好,我就懶得動腦筋。”
我們就從心情開始談起。小鐵告訴我:“其實,我現在很不想成為哥哥。”
當我詢問原因時,他說:“因為陳磊他媽給他生了個小妹妹。陳磊的爸爸媽媽要照看網店,整天都讓他帶妹妹。他總是推個嬰兒車跟我們去玩,煩都煩死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小鐵現在的想法改變了。
小鐵跟我講了很多理由:姥姥告訴他,媽媽倘若生個弟弟,將來家產要分給弟弟一半;奶奶告訴他,二胎生出來跟姥姥家姓,親兄弟兩個姓,將來是不會親的;當他想要蘋果5s手機時,爸爸以經濟負擔重為由給他買了降價的蘋果4s……
我這才知道,周圍有這么多人給他灌輸了錯誤的“弟兄姊妹觀”,而我卻忽略了將正確的觀念告訴他。
為了解開小鐵的心結,我寒假里做了不少工作。我帶他去一些生了二胎的朋友家玩,讓他體驗那種手足情深的感覺。我閨蜜生了兩個孩子,女兒9歲,兒子3歲。當我們去拜訪的時候,她的女兒跟我們講弟弟的笑話:“我弟弟早上說他做夢夢到自己在動物園。我說我也夢到動物園了……于是,我弟弟很認真地說,‘我們一起再做一個夢,去迪士尼樂園玩好不好?’……”
我故意問小姑娘:“有了弟弟之后,你的生活有沒有太大改變?”
小姑娘想了想說:“他玩他的,我玩我的,他這種小屁孩能改變我什么呢?”我又問她有了弟弟的好處。她說:“以前我媽老是盯著我練琴,現在好了,她對我管得沒那么緊了。”
小鐵和這個小女孩玩了一陣子,回家的路上他告訴我,原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出現他同學陳磊家的那種情況。我告訴他,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撫養孩子的責任仍然在大人身上。他不用提前成為小大人,更不用為這個孩子犧牲太多的東西。
“至于財產,這是你奶奶這一代人最關心的問題。但是,我相信你的能力。你長大后賺的錢肯定比我們多,我們的你未必看得上。再說,即使是有人和你分享,也未必是壞事。好東西總是越分享越多的……”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還帶他去本市最大的醫院做了一周的志愿者。
在腫瘤科的病房里,兒子看到很多痛苦寂寞的老人。我告訴他,這些老人的兒女們不是不想來看他們,而是工作太忙。有一個老人的6個子女輪班來照顧她,這位老人就比較開心。我借此告訴兒子:“多一個弟弟或妹妹,你將來的負擔會減輕一半,我們老了也會多一個人照顧。”
兒子漸漸對我生二胎的決定改變了態度。
接著我又從比較積極的角度來引導他:“你很快就要做哥哥了,你覺得自己相應地該有哪些改變?如果將來弟弟或妹妹以你為榜樣,你覺得自己夠不夠‘好哥哥’的標準?”
春節的時候,我們一起看電影版的《爸爸去哪兒》。電影里面的石頭哥哥和天天哥哥在對待弟弟妹妹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針對這個話題,我和兒子聊了好幾次。“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對待弟弟妹妹?”“你認為這兩個哥哥還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這個討論對兒子很有幫助。我還建議他更多地承擔一些家務,比如飯后擦桌子、出門前帶走家里的垃圾、定時賣舊報紙等。我還激將他:“將來弟弟或妹妹出生了,你要送給弟弟或妹妹什么禮物?最好是你自己賺錢買的禮物哦!”
當我真的懷孕后,兒子表現得很好,不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積極地幫助爸爸收拾嬰兒房,還攢了些零花錢要給未來的弟弟或妹妹買奶瓶。我覺得兒子因為要當哥哥,變得更加“男子漢”了。
在學業上,他也變得很自覺。當他心緒平穩的時候,成績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以前的狀態。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我又專門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告訴家里的所有人,不要再給小鐵灌輸錯誤觀念,積極地配合我,讓我家的二胎計劃促進小鐵的成長,而不是成為他的負擔。我相信,等我的第二個寶寶出生的時候,我的小鐵會更加讓我省心,也會更加優秀。
這件事讓我領悟到以下幾點,第一,家人們切忌把對生二胎的疑問和顧慮傳遞給孩子。因為孩子心智不成熟,他們會把這些負面的想法無限放大,進而影響學業甚至身心健康。
第二,全家最好早一點召開家庭會議,從懷孕的時候就逐漸把“帶老大”的工作從媽媽那里移交給家里其他人。這樣有一個過渡期,不至于生了老二,讓老大覺得備受冷落。
第三,早點給“老大”做思想工作。也許這是一個培養他家庭責任感和學習自主性的機會,當他意識到自己要成為弟弟妹妹羨慕的榜樣時,他會實現跨越式的成長呢!
(摘自《現代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