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
簡介:蘇州市立醫院母子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現從事婦女保健門診和群體保健工作。2001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擅長婚育前、圍產期、產后和圍絕經期婦女的生殖健康指導和疾病治療。參與完成專業論文10余篇。
研究顯示,用母乳喂養的嬰兒發展更為健康,好處包括增強免疫力,提升智力,減少兒童期肥胖等等。每年8月初是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的主題是:“母乳喂養,制勝一球,受益一生?!比绾慰茖W有效地實現母乳喂養,市立醫院母子保健中心的劉菊凝醫生教給新媽媽們一套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
第一步 初次哺乳宜“三早”
早接觸 分娩后,母嬰皮膚接觸應在生后60分鐘以內開始,接觸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分娩過后,醫護人員就會將寶寶帶到媽媽身邊,保持母子肌膚相親,使母親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待產、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寶寶在皮膚接觸時很快表現安靜,此項措施不僅促進母嬰情感上的緊密聯系,也使新生兒的吸吮能力盡早形成。
早吸吮 生后60分鐘以內開始吸吮母親乳房。在分娩后的頭一個小時內,大多數新生兒對哺乳或愛撫都很感興趣,利用這段時間啟動母乳喂養是較為適宜的。盡早地吸吮乳汁,這樣會給寶寶留下一個很深的記憶,以后就可以很好地進行吸吮。盡早地讓嬰兒吸吮乳頭,可使母親體內產生更多的催產素和泌乳素,前者增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腺泡,可盡早產生泌乳。
早開奶 第一次開奶時間是在分娩后60分鐘以內。嬰兒早開奶可得到初乳,早得到第一次免疫。乳腺初次生成的乳汁稱為初乳,是一種發黃的或清澈的糖漿樣液體。初乳富含蛋白質和抗體,可以保護新生的小寶寶避免感染,還能幫助排出體內的胎糞、清潔腸道。
第二步 母嬰同室,按需哺乳
所謂母嬰同室,就是指母親和寶寶24小時在一起,最長分開不超過1小時。母嬰同室的好處就是促進母乳喂養。有些媽媽及其家屬認為白天還好,在夜間喂奶太累了,不好堅持。其實媽媽和小寶貝在一起,寶寶要吃,媽媽就喂,寶寶睡了,媽媽也睡會兒,就可以很好的堅持下來。
母乳喂養并不像配方奶那樣強調幾個小時喂一次,她更尊重母親和孩子的意愿,按他們的需要來進行哺乳,如果寶寶餓了,或是媽媽感覺乳房脹滿,就可以進行哺乳。這樣寶寶會感到安全和滿足,而產生的乳汁可以盡快排空,對于媽媽的乳腺健康和保證乳汁的分泌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三步 讓寶寶順利地吃到奶
正確的含接姿勢
1.用一只手托住乳房,將拇指放在上面,其他手指在下面。然后用您的乳頭接觸寶寶的嘴唇,輕輕地敲打,這樣能誘使寶寶張開小嘴。
2.當寶寶張嘴時,逐漸移動寶寶靠近乳房,當寶寶張大嘴的瞬間,將乳頭及乳暈(乳頭周圍的黑色區域)送入口中,寶寶的嘴自然就能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即所謂正確的含接。
3.當寶寶有效吸吮,吃完一側乳房的乳汁時,再喂另一側。有效吸吮時可聽到寶寶的吞咽聲。在乳汁開始旺盛分泌之前的幾天,寶寶大概要吸吮5~10次,才能獲得足夠的乳汁來吞咽。一旦乳汁開始旺盛的分泌了,每次吸吮都可以聽到吞咽的聲音。
第四步 選擇最合適的哺乳姿勢
搖籃式哺乳 用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的腹部緊貼住您的身體,用另一只手支撐著您的乳房。因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將它托出來哺乳的效果會更好。
優點 最簡便易學的姿勢,多數母親最常用的姿勢。
側臥式哺乳 您可以在床上側臥,讓寶寶的臉朝向您,將寶寶的頭枕在臂彎上,使寶寶的嘴和您的乳頭保持水平位。用枕頭支撐住您的后背。如果是在剖宮產術后,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姿勢。
優點 哺乳中便于休息,會陰切開術后疼痛或痔瘡疼痛的婦女采用此姿勢最舒適。
第五步 吃完之后,別忘幫寶寶打嗝
如果寶寶在吃奶時哭泣或咽奶時吞入了空氣,吞咽下的空氣填充在胃里,會讓寶寶感到飽脹不適,因此需要在哺乳結束后幫助寶貝把空氣排出來,否則突然出現的漾奶和睡眠中的哭鬧會讓您手忙腳亂的。幫助寶寶打嗝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是頭枕肩上,托著小屁屁抱好寶寶,讓寶寶的頭枕在您的肩膀上,用另一只手輕撫或輕拍寶寶的后背中部靠下的位置,直至聽到打嗝的聲音。
第六步 頻繁吸吮,讓乳汁源源不斷
寶寶看似沒完沒了的吮吸實際上是在告訴媽媽:我想吃奶,請盡量多地制造乳汁吧。吮吸越早越勤,乳汁就會分泌得越多。在乳汁的生成過程中,泌乳素和催產素發揮著重要作用。寶寶對乳腺的吮吸可刺激大腦,向血液中釋放泌乳素,泌乳素使乳腺腺泡細胞自血液里吸收水和養分,生成乳汁。而當寶寶吮吸、覺醒和哭鬧時,大腦可向血液中分泌催產素,使乳腺腺泡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驅出乳汁供寶寶食用。
此外,乳房中生成的乳汁不斷地被排空,也是刺激產奶的一個信號。乳汁不斷地消耗,媽媽的大腦就會不斷地下達命令,使乳房再度充盈。所以有許多媽媽沒辦法讓寶寶吮吸乳頭而僅僅使用吸奶器,卻也同樣能夠實現母乳喂養。
鏈接
新生兒可以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哺乳嗎?
乳汁HBV能否引起新生兒感染,取決于新生兒體內有無抗-HBs。
如新生兒沒有注射HBIG,僅接種疫苗,在6周齡前盡量避免母乳喂養,因新生兒體內沒有抗-HBs,沒有免疫力。
如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0、1、6月各1次),體內存在抗-HBs,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哺乳,不會感染。乳汁中存在HBV,有傳染性,但明顯低于血液。乙肝病毒主要經破壞的皮膚和黏膜進入血液傳播,不是經消化道傳播的。如果發現母親乳房或乳頭有損傷,應暫停哺乳,擠出乳汁,讓傷口修復后再行哺乳。
如果母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同時肝功能不正常,建議暫不哺乳,而且母嬰間最好暫時不要密切接觸。
(摘自《蘇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