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云的真實世界》
作者:魏昕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書號:978-7-5115-2782-0
定價:39.80元
2012年9月,阿里巴巴最終宣布對雅虎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全部完成。馬云隨即表態:“股份回購計劃的完成,讓公司的股份結構更加健康,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隨著“支付寶”和阿里巴巴股權結構的死結被徹底打開,人們猛然醒悟,當初那個“雅虎酋長”送到阿里巴巴“風清揚”手上的10億美元,竟驚人地變成了140億美元的回報。
這意味著,雅虎2005年的投入經過7年后,就獲得了高達14倍的巨額回報。
140億美元的數字,不僅震驚了無數中國人,更吸引了美國華爾街的高度關注。人們紛紛猜測,7年前當雅虎CEO楊致遠宣布投資阿里巴巴10億美元的時候,他或許更多考慮的是借力;但當阿里巴巴一天天實現著自己加速成長的時候,不管是楊致遠還是雅虎管理層,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更為廣泛的盤算。
而今,實至名歸的阿里巴巴教父馬云,也開始了更為廣泛的盤算。他用告一段落式的心情總結說:“過去七年,非常感謝雅虎對我們的支持,我們也非常高興能為包括雅虎在內的阿里巴巴集團股東創造豐厚的回報。我期待與雅虎在未來有更多的合作。”
隨后的馬云,便如同本書第一章中講述的那樣,從阿里巴巴高調隱退又以菜鳥網絡快速復出。
而在2014年的春末夏初,盤算近兩年之后,阿里巴巴終于傳出消息——阿里巴巴今天決定啟動在美國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更加國際化,進一步實現阿里巴巴的長期愿景和理想。
一個月后的5月7日,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IPO),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
“阿里巴巴的長期愿景和理想”,顯然就是馬云藏于內心的愿景和理想,也是那個挖不走的團隊的愿景和理想。
阿里巴巴決定赴美上市的消息,既令國人興奮,也讓不少人扼腕嘆息。
興奮者紛紛預測,阿里巴巴或將成為史上最大規模IPO,馬云團隊必將真正打開童話般的“財富寶藏”。而扼腕嘆息者則理性分析認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紛紛赴國外上市,中國A股投資者何時才能有緣本土創新企業的高成長收益?
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傳統的三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現在的三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未來的三小巨頭——京東、小米、奇虎360等,都沒有在國內上市,多數在美上市或者計劃在美上市。
其中的騰訊雖然沒有登陸美股,但也早已委身香港股市。難怪一位業內權威者,在感嘆中國互聯網行業高度全球化的同時,卻又不得不坦承“國內金融體系的短板”。
如他所說:“目前,國內無論是主板還是創業板,上市標準還都比較傳統。凈利潤、凈資產等指標都是按照傳統產業設定的。新興產業在創業成長階段,凈資產往往達不到傳統標準,連續盈利要求也較難滿足。這是我們上市標準中的缺陷,對待高新產業缺乏包容性。”
而新華網的一篇文章甚至直指:“國內IPO需要排隊,還不一定排得到。”
嘆息者自然可以理解,筆者或多或少也有著這樣的心理反應。
事實上,無論是內地、香港,還是歐美資本市場,都會希望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來上市。因為在馬云團隊的帶領下,阿里巴巴用自己10多年的成長向國內外宣示了自己確實是家好公司,已經并將繼續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所以阿里巴巴無論到哪兒上市,都會成為當地資本市場的一大盛事。
果然,在無數國人或興奮或嘆息的時候,太平洋那邊的兩大交易所——紐交所、納斯達克已經掀起了阿里巴巴的爭奪之戰。
早在2013年10月,當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計劃遇阻的消息傳出后,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鮑勃·格雷菲爾德就表態:“我們尊敬阿里巴巴,如果他們能夠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很顯然是我們的榮幸。”
而據《紐約時報》披露,2013年10月下旬,美國兩大交易所都已經向阿里巴巴確認,將接受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所謂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被輿論認為是其香港上市計劃遇阻的根本原因。
然而,親手創建并鍛造了阿里巴巴的馬云,內心對“合伙人制度”的情結,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真正理解的。其間蘊涵的特殊而又深遠的意義,只有用心讀完本書的人或許才能真正懂得。
2013年11月19日,馬云在東京接受了日本媒體的專訪。
在談到輿論關注的阿里巴巴因“合伙人制度”在香港上市受阻一事時,馬云以真正教父的語調這樣表示:
“我選擇證券市場的標準和條件是,首先要認同阿里巴巴這個文化,第二必須對未來經濟有把握,第三是滿足阿里巴巴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認同阿里巴巴的CEO。阿里巴巴的CEO必須是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的合伙人。合伙人制度是我們去任何地方都不能改變的。這一條就像美國總統必須是美國人一樣,這是不能討論的。”
其實,從阿里巴巴B2B香港上市到撤市,再到2013年開始的阿里巴巴整體赴港上市計劃,馬云和阿里巴巴都經過了兩年的潛心積累和調整。當香港上市出現被動局面后,馬云反倒覺得有了足夠的時間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思考。
“畢竟對于阿里巴巴來講,我們不是一個兩三年的公司,我們還要做一百年,所以在哪里上市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去的地方,原則有一條,當地要歡迎我們,我們也要以當地為驕傲。”馬云如此強調。
在阿里巴巴向美提交的IPO文件中宣布,將融資10億美元。不過,所有業內人士都認為,這只是用于承銷商計算承銷費的一個暫定數字,預計阿里巴巴將到實際上市的不久前才會公布發行多少股股份。
而根據美國相關機構披露的數據,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估計為1680億美元,高于標準普爾500指數中95%的公司。由此,阿里巴巴將成為繼谷歌之后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公司。同時,阿里巴巴計劃在IPO中出售12%的股份。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的IPO融資總額將會達到200億美元左右,高于2008年Visa196.5億美元的IPO融資規模。
而伴隨著可能的巨大融資規模,阿里巴巴的IPO承銷費亦將相當可觀。于是,消息剛一宣布,華爾街眾多著名投行即被吸引到了阿里巴巴上市團隊之中。
一些好事者據此開始了新預測。
根據阿里巴巴招股書披露,阿里巴巴對自己的估值約為1090億美元,如果將一些股權薪酬和部分優先股轉換計算在內,估值將達到1160億美元。而華爾街的不少分析則認為,阿里巴巴的估值預期在1360億美元至2450億美元不等。這其中,馬云占有阿里巴巴8.9%的股份。
所以,如果按照1360億美元計算,馬云的身價可達121億美元,與當前國內首富王健林相差無幾;而如果按照2450億美元計算,馬云身價則會高達218億美元,登頂中國首富。
其實對于這樣的預測,馬云早在2013年11月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就似乎有意回應過:“關于上市要募集多少資金的問題,我不太清楚,因為我不是負責財務的。我們現在思考的并不是阿里巴巴需要從證券市場募集多少資金,而是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阿里巴巴的未來。肯定是一個大數目,但是具體多少錢,我本人不太關注。你最好去問財務方面的人。”
馬云這樣的表態,讓筆者又不禁想起了央視2013年度“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布現場的一幕。
應主持人要求,馬云與首富王健林展開了臨時小辯論。開始前,馬云如此調侃起了王健林:我這一輩子估計成不了首富,你是中國擁有財富最多的人,但我是中國擁有消費者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