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凱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中國的哲學是時間的哲學,主張在時間流中去探討事物的衍生規律,獲得處理問題的智慧。比如,中醫講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時醫治,等顯現出來已經晚了一步。主張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主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處理問題,治國理政,要學會“下先手棋”等。《老子》講“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就是這個意思。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官之至難者,令也。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明·海瑞《令箴》
原文:同引用
釋義:最難做的官是縣官。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尚賢者,政之本也。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墨子·尚賢》
原文: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倘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釋義:崇尚賢能的人,是為政的根本。墨子指出“尚賢者,政之本也”。他認為,打破血統界線和論資排輩,崇尚賢能之人,是為政的根本。他的這一思想,包含了平等選拔和科學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舉義不避貧賤”“ 舉義不避親疏”“舉義不避遠近”等原則,今天依舊適用。治國之要,首在用人。
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習近平《之江新語·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
典出:《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原文:國之亂也,非其法亂也,非法不用也。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釋義: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證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
治亂繩,不可急。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漢書·龔遂傳》
原文:“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
釋義:解開一團亂麻般的繩子,不能著急,需要慢慢理清頭緒。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習近平署名文章《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新華社2013年12月31日電)
典出: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原文: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釋義: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腳的力量。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典出:唐·吳兢《貞觀政要》
原文:同引用
釋義:治理國家最重要的,在于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與正直。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顧嗣協《雜詩》
原文: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資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勿復多苛求。
釋義:駿馬可以跨越險境,但要論耕地,比不上牛。牢固的車可以承載重物,但要論渡河,就比不上船。《老子》中即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辯證描述,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道理。用人則要用人之長。讓馬犁地是浪費人才,驅牛沖鋒則是強人所難。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史記·滑稽列傳》
原文:同引用
釋義:子產治理鄭國,百姓沒法欺騙他;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百姓不敢欺騙他。治理思想和治理方法,自古就有多種。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子產,他親力親為,明察秋毫,時間不長,就把鄭國治理得“門不夜關,道不拾遺”,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天天躲在房里彈琴,依舊把單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的經驗是,重視教化,講究用人,為政清凈,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順利革除“為河伯娶婦”的陋習,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用重典治亂世,百姓不敢欺騙他。一是親力親為,二是求賢自輔,三是威化御俗,這三種治理思想,因時而異,順勢而治,在今日仍有巨大借鑒意義。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同引用
釋義:只要依法治國,法令暢通,紀律和風氣自然清正,那樣就不會有治理不好的國家,也不會有頑固不化的百姓。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從政體會漫談》
典出:清·顧炎武《與公肅甥書》
原文:同引用
釋義:要興國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須懲惡揚善、扶正祛邪、弘揚正氣。“激”濁“揚”清一說,用的是兩個帶有鮮明情緒色彩的動詞。和不良風氣與惡勢力斗爭,絕不是吹吹風、撓撓癢,必須要有敢作敢為的勇氣,一往無前的沖勁,舍我其誰的擔當。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是決不能當“鴕鳥”,也不能當“開明紳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