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瑩



過去幾十年里,中文系的寫作教研一直不被重視,沒有名分。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把文學創作作為大學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以培養優秀創作人才為己任。
“我很高興,北大終于加入到我們的行列里了。”看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招收2014年創意寫作碩士研究生的新聞報道,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說。此前,作為始創者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很孤單。
過去幾十年里,中文系的寫作教研一直不被重視,沒有名分。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把文學創作作為大學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以培養優秀創作人才為己任。梁永安總結道:“有了文學創作專業后,從文學創作到文學活動和文學批評,我們終于和國際接軌了,中文系不單培養學者和報刊編輯,也可以培養作家。”
盧新華的“突圍”
1977年,盧新華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成為“文革”結束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當時,他和同學陳思和、胡平、李輝、張勝友、梁永安一樣,報的是中文系文學創作專業。
文學創作專業始于“文革”時期,1972年創辦,面向社會招生,前后招了4屆工農兵大學生。在這幾屆畢業學生里,最有名的是后來成為“知青文學”代表作家的梁曉聲。
但盧新華沒有料到,他和同學們剛踏入復旦,中文系就對學科和專業進行了調整,把原有的創作和評論專業改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創作專業被取消,文學評論被歸到現代文學專業里頭。這讓一心想當作家的盧新華很失望,但盧新華的創作熱情并沒有被澆滅。完成白天的學業后,他還是大量讀小說,偷偷堅持寫作。
1978年8月11日,他的短篇小說《傷痕》正式在《文匯報》發表,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巨大反響。《傷痕》發表當年,盧新華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傷痕》獲得“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家走上講臺
1994年9月,王安憶應陳思和邀請,來復旦中文系開了一門《小說研究課程》,講授她對《悲慘世界》等世界文學經典名著的心得。臺下聽課的有中文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作家班的學生。
當時的中文系主任陳允吉鄭重地把聘書交給了王安憶,聘書上的名稱“小說研究課程專任教授”。那個學期,王安憶每周來一次復旦,給學生們上課。后來,這十三堂課的內容結集為《心靈世界》出版,后以《小說家的十三堂課》為名再版。
“當時王安憶來復旦講課,引起系里很多老師的反對,覺得作家可以來大學開講座,但開一門正式的課則不行。但是王安憶這門課上得非常棒,不僅選修者很多,而且課堂講義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后也大受歡迎。事實證明,作家上大學講臺是完全可能的,當然也要看上什么課。”陳思和回憶說。
“王老師第一次見面就對我說:‘你不要想著我幫你發表文章。’”莆躍輝是王安憶帶的第一個“文學寫作碩士”,如今在《上海文學》一邊當編輯,一邊寫小說。
王安憶是2004年2月正式調到復旦大學的。從那時到現在,王安憶已經在復旦工作了整整10年。和許多作家的兼職、掛職不同,王安憶的編制正式調到了復旦大學,擔任中文系現當代文學方向的二級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
復旦給王安憶特別的待遇:她不用像一般教師那樣有量化的教學任務,主要工作是指導研究生和為本科生開設文學講座;作為教師考核,她也不用寫論文,她發表的文學作品都可以作為工作量計算。
但王安憶不愿意享受特殊待遇。她迅速地融入了現行的教育體制。這些年里,她每年都有萬字以上的學術文章,發表在國家承認的學術核心期刊上。王安憶出任主任的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研究中心,先后為宗璞、賈平凹、張煒、余華、蘇童、莫言、閻連科等開辦各種研討會,活躍豐富復旦的校園文化。
中國的MFA
在當時的復旦中文系主任陳思和的推動下,復旦在國內率先設立了文學寫作的專業碩士點。
2007年,復旦的“文學寫作碩士”對外招生3名,王安憶、梁永安、王宏圖、龔靜、李祥年5位有創作背景的教師成為該碩士點的導師,“復旦培養作家”一時間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對自己招收的“文學寫作碩士”,王安憶非常慎重。當時,報考復旦文學寫作碩士的高達500人,其中不乏實力不俗的知名中青年作家,但大多數人在外語和政治考試中落馬。通過考試的學生,不是缺乏對經典作品的閱讀,就是對中國文學史不了解。
王安憶最終選擇了放棄。直到第二年,才從復旦大學的本科保送研究生里,挑選了莆躍輝。此前,他寫了不少小說,已經在《山花》上發表過作品。
在莆躍輝之后,葉兆言的女兒葉子來了復旦,和另外一位青年作家陶磊一起,師從王安憶學習。后來,葉子和陶磊選擇了碩博連讀。
同時,復旦還聘請王蒙、賈平凹、余華、葉兆言、嚴歌苓等海內外著名作家為中文系兼職教授,來復旦講課,還邀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寫作”創始人舒爾茨,開設“西方文學創意寫作”課程。舒爾茨向復旦推薦了哥倫比亞大學培養模式:文學寫作專業碩士(MFA)。在西方國家,MFA這類專業碩士大學都有,中國作家白先勇、嚴歌苓、哈金都曾讀過這個專業,獲得MFA學位。但中國大陸沒有這個專業。
直到2009年,教育部大力推行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減少科學型碩士、博士研究生。國家學位辦最終同意復旦開辦兩年制“創意寫作MFA”,掛在原有MFA的“戲劇”門類下。
這回,陳思和終于滿意了。“之前的‘文學寫作碩士’屬于‘科學碩士’,要學習理論,畢業要寫論文;我們后辦的‘創意寫作碩士’屬于‘專業碩士’,不管小說、散文、傳記,畢業主要以文學作品的質量作為評判依據,這才是我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