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依


割愛:留下兒子出國尋夫
蔣敏捷1967年出生在江蘇省泗陽縣,讀高中時,她與同班男生曾昆侖互生情愫。誰知,此時卻發生了一件關系兩個家庭的事,令兩人遠遠分離了。
高二那年,曾父曾建軍患上了口腔基底細胞癌。蔣母趙霞作為放射科的醫生,主動幫曾建軍做放療。可有一次,趙霞誤將強射線照射了曾建軍正常的部位,不僅延誤了病情,還導致他支氣管功能永久性損傷。曾建軍要求趙霞作出經濟賠償。趙霞早年喪夫,她一人既當爹又當娘,拉扯女兒長大,無力賠付曾建軍的經濟損失。于是曾建軍一紙訴狀將趙霞及她所在的醫院告上法庭。法院經審理后,認定這是一起醫療事故。最終,趙霞所在的醫院賠付曾建軍8萬元,趙霞也由此被醫院辭退。此后,趙霞帶著女兒蔣敏捷投奔在南通的姐姐。
蔣敏捷偷偷地與曾昆侖約定考進同一所大學。但直到1989年年底,在上海同濟大學的研究生院,兩人才再度重逢。
趙霞和曾建軍得知,兩個孩子讀研究生是為了“在一起”,紛紛趕到上海,制止這場戀情。面對痛心疾首的父母,蔣敏捷和曾昆侖以分手的謊言,送走了趙霞和曾建軍。這對有情人痛定思痛后,決定考托福出國,遠離這片傷痛的土地。
1992年7月,曾昆侖考進了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經濟系,攻讀博士學位。曾昆侖與蔣敏捷相約,等他在英國站穩腳后,蔣敏捷再考過去。
就在曾昆侖走后的第二個月,已經碩士畢業參加工作的蔣敏捷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可就在這緊要關頭,她竟然聯系不上曾昆侖。直到蔣敏捷臨產時,仍沒有聯系上曾昆侖。
1993年4月9日,蔣敏捷背著家人,在上海產下一名男嬰,取名曾敏強,取她和曾昆侖之名,又寄予他堅強生活之意。由于沒有乳汁,曾敏強出生后就交由鄰床一位產婦喂養。
這位產婦名叫鄭裕英,比蔣敏捷大4歲,她的孩子名叫王銘強,比曾敏強大三天。鄭裕英見蔣敏捷是單親媽媽,工作壓力又大,便提議孩子交給她帶。一門心思謀劃出國、正為孩子養育問題犯愁的蔣敏捷欣然同意了。
這年冬天,蔣敏捷考進了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出國前,她拿出1萬元錢交給了鄭裕英。鄭裕英讓她安心在國外讀書,說自己定會照顧好曾敏強。就這樣,蔣敏捷淚眼婆娑地離別了不滿1歲的兒子。
1994年春節,蔣敏捷經過一番苦尋,終于見到了曾昆侖。
原來,曾昆侖來到英國后不久,遭遇車禍,頭部受傷,記憶受損,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恢復記憶,學業也因此順延了一年。他恢復記憶后第一時間聯系蔣敏捷,無奈她畢業離校聯系不上。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尋人猶如大海撈針。曾昆侖只好回到南通,找到趙霞,打聽蔣敏捷的下落。鑒于兩家之間的誤解與怨恨,趙霞告訴曾昆侖,蔣敏捷已嫁作他人婦……
聽完曾昆侖的訴說后,兩人抱頭痛哭,他們打算在英國安頓下來后,就將兒子接過來團聚。
1996年8月,蔣敏捷和曾昆侖博士畢業后來到倫敦,分別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并辦理了結婚手續。1997年春節,兩人回國,為兒子曾敏強辦理出國手續,準備春節后將他接到英國。
憤懣:養育14年竟是他人子
在蔣敏捷回國之前,寫信把這事告訴了鄭裕英。在信中,蔣敏捷告訴鄭裕英,曾敏強的父親是倫敦一家證券交易所的經濟師,他們要把曾敏強接到英國去接受最好的教育。
蔣敏捷不知道,這封信在鄭裕英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鄭裕英的丈夫在上海工地做包工頭時,有了外遇。兩人離婚后,鄭裕英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上海生活得異常艱難,只得于1994年7月回到江西星子縣老家。看著兩個親如兄弟的孩子,想到很快曾敏強就要出國去接受最好的教育、過上最殷實的生活,而自己的兒子卻要留在農村,鄭裕英動了“貍貓換太子”的念頭。
由于兩個孩子的名字里都有“強”字,此前,鄭裕英稱自己的兒子王銘強為大強,曾敏強為小強;現在,鄭裕英告訴自己的兒子,他的真實姓名叫曾敏強,她不是他真正的媽媽,他真正的媽媽爸爸都在英國,英國有許多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他的爸媽會很快把他接到英國。3歲多的王銘強聽說有零食和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信以為真。
1997年2月1日上午,蔣敏捷夫婦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對鄭裕英千恩萬謝后接走了“兒子”。
為了不讓左鄰右舍發現破綻,鄭裕英此后帶著曾敏強來到贛州,靠賣水果租房生活。
鄭裕英心中有愧,于是,她努力補償和培養曾敏強。她起早貪黑地擺攤賺錢,給曾敏強添置衣物和學習用品,而自己卻省吃儉用。鄭裕英掏心掏肺的付出,換來了曾敏強學習成績的優秀。2009年9月,曾敏強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贛州第一高級中學。
再說王銘強。雖然曾昆侖夫婦接受過國外教育,但教育孩子卻保留著“中國式傳統”——曾昆侖把王銘強接到身邊后,采取了物質彌補的方式。漸漸地,王銘強養成了囂張跋扈、驕縱不馴的性格。王銘強讀中學時,被一幫差生捧為“大哥”,在校內校外尋釁滋事,成績一落千丈。
2010年11月,王銘強因在酒吧參與群毆,被警察局刑拘并被學校開除。兩年后,王銘強出獄。而這年的9月,曾敏強考進了北京師范大學。
2012年年底,蔣敏捷將王銘強送進慈善機構工作。在入職前做例行體檢時,王銘強被查出是罕見的類孟買B型血。蔣敏捷差點跌坐在地:她和丈夫都是A型血,怎么可能生出B型血的孩子?謎團令蔣敏捷一刻都待不住,第二天,她就到公司辦理了請假手續,對丈夫慌稱母親病重,火速回國。
幾近輾轉,12月21日下午,蔣敏捷終于在一套簡陋的民居內見到了鄭裕英。
“鄭姐,這些年你還好吧?”蔣敏捷的話音剛落,鄭裕英的眼淚就滾落下來,“你風塵仆仆地來找我,想必是已經知道了真相吧?”說完,鄭裕英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對不起,是我的一念私心,讓你我飽受15年的相思之苦。”
聽到這里,蔣敏捷再也控制不去,撲上去,抓住鄭裕英的肩膀,追問道:“我的兒子在哪里?你為什么要這么做?”當得知曾敏強在北京讀大學后,蔣敏捷才逐漸冷靜下來。
寬恕:養育的恩情也會血脈相連
一周后,蔣敏捷來到北京,約見曾敏強。令她激動的是,曾敏強一見到她,就輕輕地喊了一聲“媽媽”。原來,鄭裕英事先已通過電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曾敏強。蔣敏捷一把抱住兒子,百感交集,淚流滿臉……
“兒子,媽媽這些年沒有管你,讓你受苦了……”坐下后,蔣敏捷哽咽道。曾敏強卻說:“媽媽,這些年,我不苦,苦的是鄭媽媽。她省吃儉用供我讀書,她待我一點兒也不比親媽差。”“兒子啊,她讓我們骨肉分離了15年,她的兒子在英國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她吃的苦是她應得的。這筆賬我和你爸一定會和她算清楚!”“媽媽,如果你要怪鄭媽媽,我是絕對不會認你們的。”說完,曾敏強扭頭而去,留下蔣敏捷呆若木雞。
蔣敏捷打電話把這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丈夫。第三天,曾昆侖帶著王銘強回國。蔣敏捷夫婦在商量此事后,決定放棄追究鄭裕英的法律責任,但要求兩個孩子“各歸其主”。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曾敏強拒絕了,“我絕對不會離開鄭媽媽,不管她做錯了什么,她一手把我養育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她就是我的親媽媽。”
與此同時,王銘強像是做了一場噩夢。衣食無憂的他,面對一個陌生的鄉下婦人,卻要喊她“媽”,他一百萬個不答應。他沖著鄭裕英,用不流利的中文,撕心裂肺地喊道:“我不會叫你媽媽,你害了我,我不會和你一起生活。”
闊別15年,日思夜想的兒子,見到自己的竟是“不相認”,這對鄭裕英的打擊和傷害何其沉重!
在曾敏強的安慰下,鄭裕英逐漸平復了心情。她對曾敏強說:“你認我這個媽,你不怪我,我就很知足了。你跟著你的親爸媽,才能實現夢想和遠大的抱負,你別管我。”
隨后,鄭裕英“撲通”一聲跪在蔣敏捷夫婦面前,哭著懇求道:“曾敏強是你們的兒子,而王銘強跟著你們生活15年了,即便現在得知不是你們的親生子,可你們已有感情了吧?希望你們看在15年的感情上,能繼續認他這個兒子。是我對不起你們,我的過錯我承擔……”
說著,鄭裕英竟來到窗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爬上窗臺,一躍而下……經過醫生三個多小時的搶救,鄭裕英撿回了一條命,但由于頭部受損嚴重,無法確定蘇醒時間。
鄭裕英的這一跳,令蔣敏捷夫婦陷入了自責與反思:鄭裕英雖有“調包”之錯,但也有養育曾敏強之恩。反思過后,蔣敏捷夫婦決定出資幫助鄭裕英治療。
2013年6月初,已有些意識的鄭裕英被蔣敏捷夫婦接到了英國巴茲倫敦醫院進行治療。每天陪伴在鄭裕英病床旁的是王銘強。7月,曾敏強放暑假,也趕到了英國,陪伴在鄭裕英身旁。
經歷了這么多的磨難和波折,但愿今后,等待這兩個家庭的會是幸福的生活。(曾敏強系化名。作者聲明:嚴禁轉載、上網,侵權必究。)
(編輯 李婉莉 njlw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