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曾有媒體同行感慨,在中國的娛樂圈和資本圈中,可能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像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這樣,具有如此多的話題性和爭議性。
這個出身于上世紀60年代的男人,生于北京某部隊大院,早年當過兵、留過洋、辦過雜志、做過攝影記者、干過美術設計。1994年,他和弟弟王中磊一起創立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從此開啟了王氏傳媒帝國的大幕。
2013年以來,華誼兄弟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將股價推至新高,而王中軍也因此再次身處風口浪尖。
喜歡王中軍的人,欣賞他的隨性和奢華。
但也有一些接觸過王中軍的人認為,他傲慢乖張,極具商人的狡黠。2013年4月24日,曾有投資者問華誼兄弟,掌趣科技限售股解禁后會否有賣出打算,當時華誼稱非常看好掌趣科技,希望分享到更長期的收益。
言畢不到一個月,華誼兄弟便大肆在二級市場拋售股票減持2.8億元,一個月后又再次減持套現掌趣科技上億元,累計套現近4億元。
此后,王中軍又在8月16日和20日兩次減持華誼兄弟股票累計超過1100萬股,總共套現4億元,并將理由歸結“為孩子工作、個人理財、投資新項目”等,因而被投資者戲稱為“中國好爸爸”。
2013年9月2日,華誼計劃用2.5億元收購張國立旗下公司浙江常升的公告,更是被業界千夫所指為“變相利益輸送”“36倍溢價收購了個空殼公司”。
就在業內一片爭議聲中,華誼兄弟在9月13日再度漲停,報收61.93元,其總市值超過374.55億元,一舉取代碧水源,登上了創業板總市值老大的寶座。很多人相信,圍繞王中軍的財富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復制迪士尼
一位圈內人士曾表示:“王中軍‘講故事的能力’不亞于海航的陳鋒。”事實上,很多和王中軍有過接觸的人都能很深刻地感受到這種“魔力”。
王中軍很早就將投資目光瞄向文化地產主題公園,不少行業人士質疑,華誼的主題公園究竟能有多少競爭力,尤其是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和北京環球影城樂園雙雙獲批后,坐落于蘇州的華誼兄弟主題公園幾乎與上海迪士尼貼身肉搏。
對于質疑,王中軍曾在不同的場合有過這樣的描述:“你沒有看到我的設計圖,如果你看到就會覺得超級有魅力。比如狄仁杰系列,我們之前拍過《狄仁杰之通天帝國》,2013年會上《狄仁杰之神都龍王》,這個系列我們會一直拍下去,你想象下到那個唐朝鬼城,極具詭異性,游客坐在我的地下木質戰船里,周圍鬼怪出沒……再有狄仁杰里面唐城都市的小路,游客穿插其中和演員扮演的古人互動的場景,多有吸引力!這些項目迪士尼都沒有。”
“還有集結號戰爭區,有60多個項目,可以同時在場80人,然后坐著升降機從地下隧道中突然升空,雙方對射……還有坐著巨型戰車穿越爆炸區,各種爆炸、射擊,再配合目前的4D技術,這個場面是相當震撼的。”王中軍說,“我也去過環球樂園,那個馬達加斯加也是坐車進去,但是我覺得沒什么意思,都是給小孩子玩的,缺乏中國元素。我覺得華誼這個項目只要營銷得好,觀眾的滿足感絕對不輸給迪士尼和環球。”
一位圈內人評價:“你聽王中軍講故事的時候確實傳神,但是回頭想想發現其實他的地產項目也沒那么令人激動。但是,他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坐在他的面前,很少有人可以抗拒華誼的魅力。”
事實上,王中軍正在做的,就是講述一個關于全產業鏈的“大故事”,渴望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版的“迪士尼”。
不論是做電影,還是后期涉足的游戲、文化地產,“想象力”是王中軍最常掛在嘴邊的詞。
“華誼永遠需要概念來刺激二級市場的股價,所以需要不斷制造并購題材。”一位供職于香港研究機構的人士認為。
綜合此前的媒體報道,華誼兄弟在2012年對外進行了14筆投資,總計金額高達2.85億元。
2013年以來,華誼又相繼收購了廣州銀漢科技游戲公司、入股江蘇耀萊院線投資管理公司,以及極富爭議的浙江常升影視公司,三筆交易共涉及資金11.34億元,華誼市值暴漲281.84億元,目前市值374.55億元,已成為中國創業板上不折不扣的明星。
故事演砸了
電視劇的拍攝成本幾乎無法透明核算和有效監管,利潤是可以被“做”出來的。
一直以來,華誼的對外投資可謂可圈可點,尤其是2010年以1.485億元自有資金入股掌趣科技22%的那筆投資更是堪稱經典。隨著2012年掌趣科技在創業板IPO,華誼持股部分的公允價值一度接近10億元的賬面回報。
不過,資本江湖并不允許肆意妄為,對浙江常升的收購案給王中軍敲響了警鐘。2013年9月2日,華誼披露對浙江常升的投資公告后,麻煩不斷,市場的質疑聲和監管部門的調查紛至沓來。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浙江常升為張國立旗下影視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凈資產也為1000萬元。其股東結構為:南京弘立星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弘立星恒)持有浙江常升90%的股權,南京嘉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嘉木文化)持有浙江常升10%的股權。
根據華誼第一輪披露的公告內容,華誼擬以2.52億元的價格收購浙江常升70%的股權,并且要求其中的1.52億元現金必須購買王中軍和王中磊持有的華誼兄弟股票。
這一次,王中軍的“故事”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幾乎是一瞬間,華誼被貼上了“變相利益輸送”“大股東違規套現”等各種標簽。當時,一位證券業人士在看到公告后第一時間對記者說:“我覺得這次收購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竟然沒有對賭協議!”
這意味著華誼花了2.52億元的價格去收購一個凈資產僅為1000萬元的空殼公司的70%股權,資產溢價高達36倍。再加上,張國立和馮小剛非比尋常的私人關系,而馮小剛又是王中軍的摯友,同時也是華誼的股東兼導演,人們有理由懷疑,這是不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利益輸送“騙局”?
伴隨此起彼伏的質疑聲,華誼不得不取消了浙江常升收購案在股東大會的審議,同時在9月10日發出修改意見,其中本來指定1.52億元現金購買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的股票,變為張國立直接從二級市場認購。
同時,新公告也新增對賭協議,即:張國立承諾5年業績保證,其中2013年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元,其余幾年的凈利潤目標將在2013年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按協議約定比例增長。
但外界依然不滿,未來幾年的“約定比例”華誼仍然沒有披露清楚。而且影視行業的一個潛規則是:由于電視劇的拍攝成本幾乎無法透明核算和有效監管,利潤是可以被操縱“做”出來的,其中的彈性空間非常巨大。
不過即便遭遇各種質疑,華誼的業績和股價依然節節攀升。財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華誼兄弟的營收為7.48億元,同比增長66.62%,凈利潤為4.03億元,同比上漲282.06%。
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華誼與機構投資者的溝通很充分,提前釋放了風險。同時在國家力捧文化傳媒產業的大背景下,華誼2013年的股價一路從十幾元沖上60元,機構投資者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并且未來還有看漲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