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方
蔡毓榮步入仕途青云直上,得到康熙重要,三藩之亂中被封為綏遠將軍節制諸路綠營兵。在任職云貴總督后與康熙關系逐漸破裂,本文簡要論述康熙與蔡毓榮關系破裂過程。
蔡毓榮首次引起康熙的不滿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上疏招撫吳世璠的時“綏遠將軍湖廣總督蔡毓榮疏言:請特降敕上曰,招撫逆賊吳世璠。兵部議從其請?!北客獠特箻s所請,康熙看到奏疏之后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吳世璠為賊渠魁,恃其險阻,抗拒官兵,殘害生民,罪惡重大。朕敕炳如日星,豈可輕頒。且賊勢迫,自行納款,如未至窮促,雖招撫何益。況前招撫賊將吳應麒、胡國柱,敕內俱有曉諭吳世璠歸誠之語。蔡毓榮將此處并不揆度,不圖早滅逆寇,乃欲降敕招撫,率意妄奏,兵部竟準議行,均屬不合?!睆目滴醯鄣难赞o中,我們發現康熙此前有招撫吳世璠之意,但在其恃險抗拒官兵,殘害百姓之后,康熙已然放棄招撫吳世璠。雖然招撫政策在平定三藩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吳世璠作為賊首,此時已到窮途末路的境界,只可自己投降??滴醯墼诖诉€嚴厲申飭蔡毓榮不圖早滅逆寇,而欲招撫,率意妄奏。可見康熙帝是不滿蔡毓榮招撫吳世璠。
蔡毓榮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調任云貴總督,云南治理期間做得有聲有色,但是其施政手段跟康熙有所沖突,如禁民人及土司攜藏兵器的問題上就與康熙截然相反。蔡毓榮認為穩定戰后的云南社會要加強軍事控制,上疏言“云貴督標,向設四營兵四千名,但總督節制兩省險要之地,況當恢復之初,苗蠻錯處,非設重兵,不足以資彈壓。查各省督標、俱設五營。應如所請。”增設鎮兵請求得到同意,但對于蔡毓榮所請“請禁民人及土司攜藏兵器,并不許漢人將鉛硝硫磺,貨與彝人。”康熙則認為“眾土司人等,全賴弩弓長,捕獵以為生計,今概行禁止,則土司俱失其生業。治民惟在所司官,撫綏安戢。若不愛惜兵民,肆其殘虐,民操白梃,亦可為非。”康熙是從關注云南臣民的生計著想,但蔡毓榮在施政過程中我行我素,其籌滇十議疏第六疏就是收軍器,蔡毓榮本意是為云南社會穩定,在吳軍潰散以后,必有許多軍器散落在民間,許多投誠歸農的士兵也未盡行收繳兵器??滴醯蹚拿裆矫婵紤]到征繳土司兵器會影響百姓生計,過于壓迫百姓生活導致百姓造反使得云南社會的不穩定,蔡毓榮則是從為維護云南社會穩定的考慮出發,要將兵器收歸而將反抗的因素抹殺在搖籃里,其出發點都是一樣的,而具體的施政不一樣,這讓康熙帝覺得蔡毓榮作為封疆大吏不聽指揮,或是效力行伍太久,頗有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之嫌,這就使得康熙帝心中有所不悅,此后康熙多不再信任蔡毓榮,開始壓制蔡毓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蔡毓榮上疏題參董衛國,“湖廣總督董衛國,不聽調度,任意抗違,貽誤軍機,應行議罪?!笨梢姴特箻s此時與董衛國有了矛盾,而此時康熙帝的態度是“軍機最要,不容稍緩。董衛國能遵指授,剿殺賊寇,恢復鎮遠,實為可嘉,蔡毓榮何用題參。且自恢復黔省以后,蔡毓榮亦無甚勞績,董衛國勞績甚多,此直蔡毓榮妒董衛國之功故耳。”康熙帝并不認同可蔡毓榮的題參,反而認為董衛國在恢復貴州以后,勞績更多,而蔡毓榮則無甚勞績,由此看出康熙帝并不認可蔡毓榮在治理云貴時期付出和努力。在地方志及史料都大同小異的記載“滇民感其恩德,至今德之。”“上籌滇十議疏各有條理”,“公請崇祀名宦詞”等等,表明蔡毓榮治理云南的功績是得到了百姓的肯定,而不是康熙認為的無甚勞績。此時康熙對蔡毓榮可能已有偏見與不滿,因此才會對蔡毓榮的功績視而不見??滴醯垡罅碜h,并將蔡毓榮著削所加五級,“蔡毓榮、董衛國俱系敵體大臣,而以不聽調度,違誤軍機題參。軍令至嚴,若罪坐董衛國,必罹重罰。尋部議降二級。得旨,蔡毓榮著削所加五級?!睆目滴鯇τ诓特箻s的處罰來看,蔡毓榮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可能有所變化,而蔡毓榮無所察覺,在政策上仍有忤逆,加上確有貪污受賄之劣行,為其治罪結局埋下伏筆。
康熙二十五年正月(1686年),仍然是在苗人問題上,蔡毓榮與康熙再一次發生沖突,并且這次從康熙帝的言語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有含沙影射蔡毓榮的地方。首先是蔡毓榮上疏報“逆苗王騰龍等,聚眾劫掠,應行征剿?!倍滴鮿t認為是蔡毓榮為首的地方官對于土人的盤剝過多激起的反叛“苗蠻賦性樸實,不敢生事。祗以地方該管官,不克平情撫恤,反需索馬匹金銀,誅求無己,不能供應,遂生釁端耳?!贝藭r康熙內心其實是認為蔡毓榮貪腐行為已經激起了苗民的反抗,是自己先前反復提到的實行德政于民的旨意沒有得到執行??滴醯蹖τ诿缧U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是惟以恩德,“朕思從來控制苗蠻,惟在綏以恩德,不宜生事騷擾。”但是地方官的做法卻恰恰與康熙帝的意思相反,現今激起苗民反抗,怎能不讓康熙惱怒,而這一切的起因皆是作為云貴總督的蔡毓榮沒有好好實行自己的旨意,導致苗民反抗。而事情已發生,康熙帝亦無他法,必須隱忍,先平息叛亂,并且認為督撫該剿撫并用。
“朕惟以逆賊剿除,四方底定,期于無事。如蔡毓榮、王繼文、哈占等、身為督撫,不思安靜撫綏,惟誅求無已,是何理也?!憋@然康熙內心已然非常不滿。
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1686年),康熙帝最終決定對蔡毓榮動手。先是下令將蔡毓榮調離云貴總督,降任總督倉場侍郎,十月又降蔡毓榮為兵部侍郎,其后侍衛納爾泰首告蔡毓榮,緊接著文定國又告蔡毓榮隱匿吳逆嫡孫女等事,都像是安排好的步驟。蔡毓榮對于苗人土司施政這么嚴格,但卻能夠在史料中有著“滇人至今德之”的記載,可能的原因是地方志等文獻皆是漢人主持編訂,而沒有土司苗人的參與,對于云貴漢土交錯的布局,蔡毓榮在施政的過程中傾向于為漢人謀利益。
蔡毓榮的被罷黜是明珠黨,因為蔡毓榮作為明珠所推薦的人才,康熙想要將明珠從權力中樞中抽離出來,自然是先向其黨羽下手,前引《清史稿》載:“蔡毓榮、張汧皆明珠所薦引者也,迨得罪按治,恐累舉者,傅輕比,上諭斥,始定?!睆垱F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6年)遭到御史陳紫芝彈劾而被,而遭到康熙帝的罷黜?!皶r督、撫、監司皆由廷臣保舉。湖廣巡撫張汧,大學士明珠所私也,恃勢貪暴,言路莫敢摘發。二十六年,紫芝上疏劾之言:“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凡地方鹽引,錢局、船埠,靡不搜括,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按數派錢。當日保舉之人,必有賄囑情弊,請一并敕部論罪?!鄙厦鼕Z汧官?!笨梢娒髦橹饕h羽在明珠遭郭琇彈劾之前,都紛紛受到康熙的處置。明珠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與索額圖互相傾軋。鄭傳斌認為康熙年間的黨政并沒有對當時的政治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通過如上的分析,康熙年間的朋黨問題對于當時的政治還是造成影響,如賣官鬻爵造成當時的政治腐敗,各級官吏會搜刮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分屬不同的兩黨會相互排擠,而使得有才能的官吏不得升遷,但在面對三藩之亂等危難時,兩黨能夠勠力同心,幫助康熙剿滅叛亂。到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康熙已不想看兩黨相互傾軋,在剪除明珠的部分黨羽之后,遂開始授意郭琇彈劾明珠,自此罷政,其后雖然起用為內大臣二十年,但已不再掌權。蔡毓榮的罷黜也是康熙要解決明珠黨與索爾圖黨對峙的結果。
(作者單位:永州市零陵君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