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院產科,江蘇 常州 213000
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26例產婦情緒狀況中的應用
曹卓芬
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院產科,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產婦情緒狀況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符合入組條件的孕產婦5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6例, 對照組孕婦在分娩期給予產科常規的護理,觀察組在常規產科的基礎上,實施產前、產中、產后持續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婦在分娩后42d的抑郁量表評分。結果觀察組產婦EPDS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產婦存在情緒不良的比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能有效改善分娩后產婦情緒,降低產后抑郁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促進母嬰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護理干預;分娩;情緒狀況
分娩是女性的重要生理變化過程,然而由于軀體、精神、環境、人際關系等等發生變化導致分娩后產生神經功能障礙,其并發率約為23.9%[1],發病時間一般在分娩后一個月內,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低落、焦慮等,可慢慢調理恢復,重者可引發抑郁癥,出現意志衰退,認知功能障礙等,是產后嚴重并發癥之一,早期預防是改善產婦情緒狀況的關鍵,我院產科為了促進產婦身心健康,預防或減少分娩后抑郁癥的發生,對26例圍產婦實施全程心理干預護理,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孕產婦5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初產孕婦,孕期按常規孕檢,受教育年限在9年及以上,剔除有溝通障礙、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以及伴發妊娠期并發癥的孕產婦。其中,孕產婦年齡21~33歲,平均(26.3±4.2)歲;孕周39~41周,平均(40.3±0.8)周;娩出男性新生兒21例,女性新生兒31例。將入組的孕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6例,兩組孕產婦的年齡、懷孕周期、新生兒性別比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在分娩期給予產科常規的護理,觀察組在常規產科的基礎上,實施全程心理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孕產婦來院后,護理人員要熱心、真誠對待,并安慰產婦不要緊張、害怕,并指導產婦緩解情緒;②生產時,可由一位家人陪同,以減少產婦的無助感,產房里可播放些輕松樂曲,以緩解產婦的緊張。同時,由助產師與家人共同實施心理撫慰,降低痛苦[2]。③生產結束后,新生兒與母親同一室,同時,護理人員進行哺乳、乳房護理、育兒、產后的保健、膳食等指導,讓產婦對未來生活、哺乳、健康都有充分的準備。對于生產后出現情緒低落的產婦,要予以重視,與產婦進行深入的交流,尋找到原因,再有針對性進行心理干預護理。④出院健康指導。在出院前,對產婦及丈夫進行育兒、生育保健、夫妻關系等指導,對于在生產后有情緒不良的產婦,要重點進行指導,并讓丈夫多體諒、多關心妻子,對懷疑伴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要實施院外心理干預。
1.3 評估方法 對兩組孕產婦在分娩后42d,采用國際通用的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進行情緒評估,量表總得分越高,情緒不良越嚴重,總評分在9~12分,為產婦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總評分在13分及以上,可診斷為產后抑郁癥

觀察組產婦EPDS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產婦存在情緒不良的比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抑郁量表總評分比較表(例/%或±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孕婦在分娩后發生低落、焦慮、抑郁情緒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內分泌失調、基礎個性、心理打擊、社會關系以及遺傳等,至今也無確切的定論[3]。分娩后產婦情緒狀況不好,會極大的影響到產后恢復、新生兒養育以及家庭幸福,尤其對新生兒的影響巨大。因此,預防產婦情緒不良是臨床產科護理的重要內容。本組研究通過能分娩期孕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讓產婦在生產全過程得到心理撫慰,疼痛的刺激、精神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從而大大減少了神經刺激源,使產婦能夠從容面對生活。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能有效改善分娩后產婦情緒,降低產后抑郁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促進母嬰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尹婧.產后抑郁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探討[J].河北醫學,2011,17(12):634-635.
[2]謝繪玲.訂旁護理對產婦產后焦慮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89-90.
[3]陸麗,代莉,劉嵐,等.導樂分娩對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6):158-159.
R473.71
A
1007-8517(2014)06-0083-01
20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