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娟,孫繼富
(1.沈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110159;2.核工業地質局沈陽二四五大隊,遼寧 沈陽110122)
現代模具向精密、復雜、大型方向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UG Mold Wizard是UG軟件中的一個智能化、參數化的注塑模具設計模塊。Mold Wizard為設計模具的分型、型腔、型芯、滑塊、嵌件、推桿、為復雜型芯和型腔輪廓創建電火花加工的電極以及模具的模架、澆注系統和冷卻系統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設計途徑,最終可以生成與產品參數相關的、可用于數控加工的三維模具。本文以塑件盒下蓋為例介紹UG環境下應用Mold Wizard模塊進行塑料注塑模具設計的全過程。
圖1為Mold Wizard模塊設計模具的流程圖,流程圖的左邊4個步驟是模具設計者在使用Mold Wizard之前最先要考慮的準備階段,前三步是創建和判斷一個三維實體模型能否用于模具設計,一旦確定使用該模型作為模具設計的依據,則必須考慮怎樣進行下一步的模具設計,這就是第四步所表示的意義。流程圖的右邊是使用Mold Wizard進行模具設計的全過程,遵循模具設計的一般規律,包括從讀取產品模型開始,如何確定和構造拔模方向、收縮率、分型面、型芯、型腔、滑塊、模架及其標準零部件、模腔布局、澆注系統、冷卻系統、模具零部件清單等。
某塑件盒下蓋如圖2所示,運用UG軟件三維造型技術對塑件進行實體建模,塑件表面品質要求較高,大批量生產。塑件的材料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該材料具有較好的力學強度和較高的沖擊韌性,耐化學性能和電性能良好,尺寸穩定,易于成型。塑件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其上有一個三爪卡扣和若干導流槽。三爪卡扣的3個凹槽尺寸不同,目的是為了定位盒蓋,導流槽的作用是疏導氣流和增加表面強度。

圖1 使用Mold Wizard模塊模具設計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using the Mold Wizard module mold design

圖2 塑件盒下蓋Fig.2 Bottom cover of the plastic parts
在模具設計中,采用一模兩腔布局,由于塑件美觀,在模具設計中采用潛伏式點澆口,澆口的位置設置在塑件盒底的周邊圓柱面側壁上,熔料經過塑件盒底側壁充滿整個型腔,采用頂桿頂出方式,復位桿復位,冷卻采用水冷方式,冷卻水孔直通式布置。塑件盒內部結構較復雜,本模具設計的關鍵就是塑件的分型設計,如何快速準確地將工件分割為型芯和型腔兩部分。
進入Mold Wizard模塊后,首先打開塑件盒下蓋塑件,定義材料及其相應的收縮率,接著確定模具坐標系,定義工件尺寸和確定型腔布局。在Mold Wizard模具設計中,默認+Z方向為開模方向,而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為了設計方便,有時不一定考慮開模方向來進行產品建模。因此,要設置模具坐標系的原點必須落在模架分型面上,且+Z方向指向模具的注入口。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采用一模兩腔。矢量選擇Y軸,布局類型選擇矩形,型腔數為2,開始布局并自動對準中心。
產品在分型過程中需要對開放面進行修補,零件的修補方式包括修補片體和添加包容塊等,塑件盒下蓋由于三爪卡扣的輪廓邊較為復雜,所以應用Mold Wizard模塊的修補片體和修補快功能將非常麻煩。為了簡化產品的分型,對零件進行手動修補塊修補三爪卡扣結構,然后運用自動分模方法生成初始的型腔,再手動將修補塊添加在型腔上面,最后生成塑件盒下蓋實際的型芯和型腔。
在建模環境下對產品進行手動修補,點擊“有界平面”選擇曲線,如圖3所示。再通過“加厚”命令,將片體轉化成為實體,最后進行布爾運算,結果如圖4所示。

圖3 有界平面Fig.3 Bounded plane

圖4 實體修補Fig.4 Sol id patch up
(1)創建分型線
分型線是塑料與模具相接觸的邊界線,正確的分型線投影應位于塑件在模具方向(Zc)上的最大截面處,這樣才能使塑件從模具中順利脫模[1]。首先要對零件進行區域分析,點擊“計算”,然后點擊“區域”,將交叉豎直面定義到型腔區域,選擇“定義區域”,創建區域和分型線,如圖5(a)所示。
(2)創建分型面
分型面是模具的定模和動模的接觸面,模具開模后由此取出澆注系統或塑件。由分型線生成分型面的方法有很多:延伸、邊界平面、掃描和延展曲面等。點擊“設計分型面”,選擇“有界平面”,生成分型面如圖5(b)所示。

圖5 塑件盒下蓋的分型線和分型面Fig.5 Parting line and surface for bottom cover of plastic parts
(3)創建型腔和型芯
單擊“分型管理器”對話框上的“抽取區域和分型線”,查看“定義區域”對話框,若分模零件上的面的總數等于型芯、型腔上的面的總數,可完成區域的抽取[2]。勾選“創建區域”和“創建分型線”,即可進行分模。
(4)手工修補型腔
對生成的型腔進行修補,將修補塊補在型腔上面,通過抽取零件上表面孔的輪廓線,用“復合曲線”命令將抽取出來的輪廓線利用關聯復制到型腔上,并通過拉伸、倒圓角和布爾運算,將修補的塊與生成的型腔處理成一個實體。型芯和處理后的型腔效果如圖6(a)、(b)所示。由于模具中采用一模兩腔,將分型后的兩型腔合并成一個型腔整體加工即可。在注塑模工具中點擊合并腔,其效果如圖6(c)所示。
(1)添加模架
模具主要用于型芯和型腔的裝夾、頂出和分離機構,能夠提高生產率,便于機械操作。標準模架由結構、型式和尺寸都已標準化系列化,并且具有一定互換性的零件組合而成。Mold Wizard提供了許多標準模架供用戶使用,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定制模架的幾何參數。使用系統提供的模架將可極大地提高模具系統的設計效率,同時又不失設計的靈活性。本套模具選用DME 2B型模型,并根據實際計算修改模架的幾何參數。

圖6 創建的型腔-型芯和模具中的型腔Fig.6 Created cavity-core and the cavity of theinjection mold
(2)添加標準件及標準件的成型
Mold Wizard提供了大量的標準件來完成模具的設計,使用這些標準件能夠顯著地提高設計的效率。主要包括定位圈、澆口套、頂桿、芯桿、復位桿、拉料桿、導向機構、螺釘、支撐柱和限位釘等。
當添加標準件后,還要對所添加的標準件進行修剪、重定位和建腔等操作,通常稱之為標準件的成型。頂桿是脫模和復位機構的常用元件,頂桿可以在“標準件管理”對話框中加入,所加入的頂桿的長度和形狀都是標準尺寸,一般與產品的形狀和尺寸不能匹配。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經常需要頂桿的長度適合型腔的位置,而且頂桿的頭部形狀要與型芯的曲面適應。圖7給出了頂桿的形狀和位置,頂桿的頭部與型芯表面曲線相一致,為防止型芯轉動頂桿的底部做成半圓形。

圖7 頂桿的位置和形狀Fig.7 Position and shape of the ejector pins
(3)澆注系統和冷卻系統的設計
澆注系統是引導塑料進入模腔的流道系統,其位置和尺寸決定著注射壓力損失、熱量散失、摩擦損耗的大小和填充的速度。澆口是熔料從流道進入型腔的入口,澆口的選擇和設計直徑影響塑件成型,本設計由于塑件表面品質要求較高,采用潛伏式澆口。
冷卻系統設計2個基本原則,即冷卻要迅速、冷卻要均勻。只有通過較多的冷卻通道和較大的流量,以及合適的介質溫度來達到。本設計采用堵頭來控制冷卻水流向,冷卻水沿規定的回路流動。
(4)建腔
在所設計的模具中,加入了所有的標準件及澆口、流道、冷卻管道等。完成模具設計的最后一步便是建腔。在模具設計的最后階段使用建腔功能,首先,因為建腔時對每個腔體的工具體作Wave鏈接,會引起更新操作變慢;其次,如果標準件移到了先前所選的建腔目標體的外面,模架更新將會失敗。模具整體結構三維設計如圖8所示。

圖8 模具整體結構Fig.8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1)在模具設計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UG的實體建模功能來簡化復雜零件的分型過程,通過采用修補塊修補塑件的分型設計方法和技巧,快速準確地生成模具的型腔和型芯,并介紹UG環境下應用Mold Wizard模塊完成塑件盒下蓋注塑模設計的全過程;
(2)利用UG軟件可以有效保證注塑模設計的準確性,能實現較復雜塑料模具的快速設計,并能為后續的CAM提供準確的加工模型,實現模具CAD/CAM一體化。
[1]周小輝,韓 寧.UG NX 8.0中文版模具設計高手速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3.
[2]展迪優.UG NX 8.0模具設計實例精解[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