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萍,周文俊,高衛亞,張霞軍,朱奮勇
(丹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 丹陽 212300)
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常見條件致病菌,目前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高齡、嬰幼兒、嚴重疾病及器官衰竭、重大創傷、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重癥患者多見。為了了解本地區重癥監護病房(ICU)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情況,以指導臨床用藥,我們統計了3年間2種細菌在ICU中的分布情況。
1.菌株來源 所有試驗菌株分離自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ICU患者送檢的痰、血液及各種無菌體液、尿、分泌物、膿液、各種導管末端等標本(剔除同一患者1周內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
2.方法 標本接種和細菌分離培養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進行。菌株鑒定及體外藥敏實驗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MicroScan WorkAway 40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及其配套的鑒定和藥敏板。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3.統計學方法 應用WHONET 5.4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1.病原菌的檢出和分布 共分離病原菌309株,其中居前3位的分別為鮑曼不動桿菌(109株)、銅綠假單胞菌(8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85株)。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主要來源為痰標本,在其他標本中均有檢出,見表1。

表1 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臨床標本分布(株)
2.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鮑曼不動桿菌除了2011年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66.7%以外,對其他幾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超過70%。銅綠假單胞菌對氨曲南、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耐藥率較高,均超過50%,對丁胺卡那和亞胺培南耐藥率低于15%。見表2。

表2 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臨床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ICU是危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的病區。ICU患者自身?;加袊乐鼗A疾病或重大創傷等,接受多種侵入性診療和大量激素及抗菌藥物等治療,其全身和局部抵抗力明顯下降。因此,ICU醫院感染的高發成為必然[1]。丹陽市人民醫院ICU醫院感染分離出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其中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分別居第1、2位,與文獻報道[1-2]略有出入。來自ICU的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以下呼吸道感染為主,標本主要為患者的痰液,與文獻報道[3-4]一致,這可能和ICU患者應用有創呼吸機的概率較高有關[5];但也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呼吸道、泌尿道、循環系統、腹腔及大面積創傷和手術創面是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和定植的高發部位,防治醫院感染需密切關注上述部位。
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機制十分復雜,耐藥性強。表2結果表明,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率高,耐藥情況非常嚴重。3年來,只有2011年亞胺培南的耐藥率最低,為66.7%,其他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超過70%,對哌拉西林、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的耐藥率甚至達到90%,遠遠高于文獻報道[2-4,6],與文獻報道[7]接近。如此嚴重的多重耐藥性已成為臨床治療非常棘手的問題,近乎“無藥可醫”。因此應更加重視其預防對策,加強硬件建設,加強培訓醫院感染知識和消毒隔離技能,及時評估干預,合理用藥,以減少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發生、傳播和暴發流行。
與鮑曼不動桿菌相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低得多,與文獻報道[2,7]接近。僅對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耐藥率達100%,對丁胺卡那、亞胺培南耐藥率僅為8.1%、12.8%,低于文獻報道[2,8]。表2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慶大霉素、丁胺卡那、亞胺培南、哌拉西林、左氧沙星、頭孢吡肟和頭孢他啶保持較好的敏感度,可根據體外藥敏結果合理選用。但因其在治療過程中易誘導產生獲得性耐藥,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需反復測試其藥物敏感性,據體外藥敏結果及時調整用藥。銅綠假單胞菌具有抵抗力強、致病機制復雜的特點,可導致多種感染。尤其是銅綠假單胞菌容易形成生物膜,并受其保護,逃逸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和敏感抗菌藥物的殺傷,并在體內播散,形成慢性、難治性感染。這或許是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較低,檢出率卻一直居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根據體外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的同時,還應重視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應用某些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和某些中藥制劑,重視和改良內鏡管腔的清洗,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9-10]。
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已成為主要的醫院感染病原菌,前景堪憂。應重視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長期堅持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1]姚 琳,王書會,鄧 鈺,等.綜合性ICU患者醫院感染情況及危險因素監測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54(10):110-113.
[2]孫光成,史 莉.ICU醫院感染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91-392.
[3]袁軼群,李 剛,羅曉華,等.477株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1,26(9):619-620.
[4]朱小燕,張 敏,王四利,等.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2,27(9):788-790.
[5]李穎霞,王書會,鄧 鈺,等.ICU應用呼吸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4):696-698.
[6]張遠超,喻 莉,何貴元.ICU鮑氏不動桿菌的感染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56-157.
[7]熊火梅,張 望,王小中.重癥監護病房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監測[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0,22(12):1120-1121.
[8]胡 瑩,楊紅英,楊 旭,等.2005至2009年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1,26(11):797-798.
[9]汪長中,程惠娟.藥物協同抗生物膜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2,60(3):339-345.
[10]陸 燁,陸龍喜,胡國慶,等.內鏡管腔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及其清洗效果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4):2970-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