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對于愛“上火”的人來說,夏天自制一個綠豆枕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解暑、祛火,又有利于睡眠。
綠豆枕制作很簡單。將新鮮的綠豆皮曬干,再摻以破碎的綠豆,用細密又透氣的布料包裝,再套以枕套即可。綠豆皮可通過煮綠豆湯獲取。
中醫認為,綠豆性寒,有清熱解毒、止渴防暑和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來防治頭痛腦熱、眼赤喉痛、瘡癤腫毒和心煩口渴等病癥。綠豆枕使藥性借頭部溫度和頭皮毛孔吸收作用透入體內,緩慢持續發揮藥效,通過經絡疏通氣血,調整陰陽;還可鼻腔吸入,通過肺的氣血交換進入體內,此為“聞香治病”,能夠在人睡眠時幫助清熱解毒、消除內火。綠豆枕發出的清馨氣味還能幫助潤肺化痰。
年輕人單用綠豆皮藥枕即可,中老年人可加入菊花、決明子等與綠豆皮共做成枕芯,以達到清心、安神、明目的效果。綠豆皮的多少以枕高而定,一般以稍低于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調整。綠豆枕應定期更換枕芯,以1~3個月為宜,夏天應常晾曬,以防發霉變質。
綠豆做枕頭,有解暑、祛火的作用,有利于睡眠。
綠豆的藥用價值,古代醫書早有記載。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腫止癢、收斂生肌、明目退翳、解諸毒的作用。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療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毒。”
用綠豆做枕頭,《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綠豆甘寒無毒,作枕明目,治頭風頭號痛。”在民間用綠豆衣、決明子、干菊花裝入枕芯做“明目枕”,就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綠豆或綠豆皮做枕頭,清涼、透氣、散熱快,吸濕性能好,柔軟舒適,加上其藥理作用,在民間很受歡迎。
人們的頭部有近1/3的時間在枕上,頭部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氣血皆聚于頭部,頭與全身經絡俞穴緊密相連,這樣通過近距離的呼吸藥物散發的氣味和直接刺激頭部皮膚之經絡,使之能調整臟腑功能,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達到輔助防病治病的目的。按現代醫學的解釋,綠豆藥枕能調節血管和神經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使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按古代醫書的記載,一般是用綠豆皮做枕芯。綠豆皮與綠豆有相似的功效,且綠豆皮曬干后,柔軟舒適,輕便,較易收藏,而綠豆質重,使用不方便,易生蟲變質,不利于收藏。不要把綠豆煮熟后取綠豆皮,這樣效果會差些。正確方法是綠豆浸泡24小時脹大后,用手搓洗綠豆,綠豆皮自然脫落,將其曬干或烘干后裝入枕芯,或加入少量花椒,以防蟲蛀;也可取綠豆發芽后脫落的皮曬干或烘干作枕芯。
綠豆枕作為藥枕,對暑熱心煩、頭痛頭暈,目赤眼痛、瘡瘍腫癤或患有頸椎病并伴有高血壓的人比較適宜,而不適于虛寒體質的人。正常體質的人也可以作為保健藥枕使用,有促進睡眠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延年益壽。
在使用綠豆枕時,枕套必須是純棉布的,能防止碎末漏出,也便于清洗;要選用無蟲咬、變質的綠豆皮,將泥砂清洗干凈,一定要曬得非常干,方可入枕;枕頭大小和高低,要根椐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低于肩膀到同側頸部距離適宜。也可根椐不同病情,加入相應的藥物,如高血壓可加入菊花、夏枯草、決明子、蒲公英等;頸椎病可加入通草、白芷、川芎、石菖蒲等。綠豆枕半年左右清洗一次,并經常在烈日下暴曬,達到消毒和去除濕氣的作用,這樣不易霉變,一到兩年要更換新枕。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吳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