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李競成
摘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作為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在保障退休人員生活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個制度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2014年7月1日起實施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問題再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這涉及到了3000多萬人的利益。本文針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在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 問題 養老保險制度 改革措施
雖然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改革了20多年,但現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迫切的需要加快腳步深入推進。2008年2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實施,確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重慶市這5省份展開試點。但是各試點的改革進展緩慢,而且還發現大多數事業單位仍然采用舊的養老金制度,因此試點改革幾年來,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2014年7月1日起實施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但它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規定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情況來看,發現養老保險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改革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籌層次低,抗風險能力弱
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地區大部分的格局都是劃地而治形,有一部分地區連市一級的統籌都沒有建立起來,就更不用說省級統籌和國家統籌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現行統籌層級太低,縣級統籌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小,收支壓力非常大。我國養老保險的模式是部分積累式,即“以支定收,略有結余”,體現出來的是以多養少的“大數法則”。但目前這種縣級統籌模式由于統籌層級太低,導致基金的抗風險能力極弱。而且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一方面退休人數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參保人數逐年減少,在職人員與離退休人員之間比例失調嚴重,而且“收”是彈性的,“支”卻是鋼性的,這就導致“以支定收”成為一句空話。
(二)養老保險立法滯后,體系不完善
一直以來,我國社會保障立法還不完善,只是在憲法中原則性的體現一下,在基礎法規方面,養老保險基本法還未出臺。由于立法不完善,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由于社會保險法作為社會保障法的核心法規還未出臺,導致了社會保險費用支付和管理規范性的缺失;第二,由于養老保險立法機制不完善,并且缺乏有效監督機構,造成了一部分退休人員打法律的擦邊球,利用法律存在的漏洞,出現了欠繳、拖繳、甚至把養老保險基金挪作他用的現象,但是這些人又得不到法律的懲罰,這樣就使得勞動人民的利益受到了嚴重侵害;第三,還有些事業單位不按照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存在刻意漏繳或不繳等違規現象;第四,由于立法的不完善,還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資金缺口巨大以及管理混亂等一系列問題。
(三)養老保險基金在運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漸的完善中,但是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比較,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存在著保值增值不理想以及管理混亂等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監督。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政府社會保險機構不僅扮演著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角色,而且同時還扮演著其他的角色,再加上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透明度的低下,毫無疑問就導致了對基金的管理混亂。第二,由于未對社保基金管理及運營的職能分開,基金的使用效率就極其低下。第三,目前還缺少承擔風險和責任的主體。各地社保基金管理局很難承擔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當造成不良后果的責任。
二、完善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統籌層次,增強抗風險能力
第一,當提高統籌層次時,有限的資金就能夠得到充分使用。每當要按時給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時,資金缺乏的現象就立即體現出來。但與此同時某些發達地區的資金卻又出現盈余的情況,因為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實行的是縣級統籌,就出現了地區間收入差距失衡的結果。如果國家將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提高到省一級,那么養老金就不僅可以在縣市之間進行調配,而且還能把發達地區的盈余資金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中去。第二,全面提高統籌層次還有利于提高專業社保人員的素質水平。隨著國家對社會保障的重視以及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開展,專業人才也越來越多,因此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從事社會保障工作專業人員的素質。第三,如果將統籌層次提高到省級水平,省級政府將統一管理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并且管理手段也就會比較齊全,這樣社保基金面臨的風險就會相對減弱。
(二)盡快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
國家應該盡快出臺關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法律法規,在原有《社會保險法》的基礎上逐漸增加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法律內容,并出臺與之相配套的具體規章制度。在國家總方案的前提下,各地又可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出臺實施辦法。
(三)建立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
與企業年金制度相對應,事業單位也應該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減少部分收入,用增加市場調節的方式以彌補收入,使退休人員的收入來源多樣化,提高其收入穩定性。既滿足了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需求,又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參考文獻
[1]李文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探討[J].財經界,2010.
[2]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
[3]孟長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
劉歡,(1991-),女,漢族,就讀學校: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
李競成,(1990-) 男,土家族,就讀學校: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會計學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