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榮+李擁軍+尹智功
消炎止痛是基礎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四肢關節腫痛的表現,給予消炎止痛是最基本的治療,這就像人餓了要吃飯一樣,是必須的。也有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能忍就忍,自認為很堅強,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當關節發炎時,我們就會看到關節出現腫脹,這是關節里面有了炎性滲出,出現了關節積液,長期讓關節泡在積液里就會出現骨質破壞。因此,消炎止痛藥被列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藥物。
正確認識消炎止痛藥副作用
消炎止痛藥常見的副作用有胃腸道不適、腎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大多數患者服用該類藥物后出現的不良反應輕微,基本能耐受,而且停藥后不良反應會自行消失。我們不能因為藥物有副作用而畏懼用藥。任何一種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生產的藥物都是相對安全的,吃了就出問題的藥是不會被生產的。吃魚有可能會被刺卡住,依然有人會去吃魚,就是這個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不宜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消炎止痛藥,也不宜超劑量服用消炎止痛藥。因為這樣不規范使用藥物,止痛的功效不會明顯增加,反而易出現急性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個體化、足療程、合理使用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將用藥風險降到最低。
抗風濕治療至關重要
要想阻止骨質破壞進一步發展,避免出現關節畸形,就不能僅僅滿足于關節不痛。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過程中,堅持規范使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藥,至關重要。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硫酸羥氯喹片、雷公藤多甙片、正清風痛寧緩釋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等。
甲氨蝶呤片常用劑量7.5~15毫克,每周給藥1次,口服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起效相對快。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脫發、肝酶升高、骨髓抑制、口腔炎。服藥期間可適當補充葉酸,定期檢查血常規、肝功能。
來氟米特片常用劑量20毫克/日,常見不良反應有腹瀉、瘙癢、肝功能損害、脫發、皮疹和白細胞降低。療效與甲氨蝶呤相當,孕婦禁用。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常規、肝功能。
硫酸羥氯喹片常用劑量每次200毫克,1日2次。偶有皮疹、腹瀉、脫發、色素沉著、視網膜損害。缺乏G-6-PD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患者服用后可發生溶血,應慎用。
雷公藤多甙片常用劑量每次10~20毫克,1日3次。主要不良反應是性腺抑制,可致月經紊亂及精子活力降低,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其他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色素沉著、脫發、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酶升高。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正清風痛寧緩釋片常用劑量每次60~120毫克,1日2次。主要不良反應有皮膚瘙癢、皮疹、皮膚潮紅,偶見胃腸不適、頭昏、頭痛、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罕見嗜睡。有哮喘病史者禁用。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常規。
柳氮磺吡啶腸溶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有助于減少不良反應。起始每次0.25克,1日3次,逐漸加量至0.75克,1日3次;若療效欠佳,最大劑量可用至每次1克,1日3次。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肝酶升高、皮疹,對磺胺過敏者慎用。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改善病情抗風濕藥起效慢,需1~6月才能見到明顯效果。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可單用,也可聯合應用,每個病人病情不同,應在風濕專科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通過患者和醫師的共同努力,大部分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