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讀者宋某來信說:我的一個鄰居10年前得了乙肝,半年前到醫院復查,發現已轉為肝硬化,化驗發現AFP值升高,不久就去世了。我今年55歲,也患有肝硬化,聽說肝硬化會惡化為肝癌,所以我特別留意AFP的檢查結果。偏偏上星期我去醫院復查,發現AFP值為30微克/升,高于正常值,為此我很緊張,請問我是否也得了肝癌?
答宋某讀者:
AFP(甲胎蛋白)是胎兒發育早期,由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血清糖蛋白,正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低于25微克/升或無。當肝細胞再生時可合成AFP,是臨床上診斷肝病的重要指標,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含量會明顯升高,約有50%的肝癌患者高于400微克/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有時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一般低于300微克/升。
雖然AFP是臨床上診斷肝癌的特異性標志物,不過一般說來,只有AFP超過400微克/升,并排除了其他疾病存在之后,才高度懷疑是肝癌。所以,專家認為AFP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肝癌,因為某些疾病,例如男性睪丸畸胎瘤、婦女妊娠3個月后,也可見血清AFP升高。另外,即使AFP不升高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據資料統計,有10%~3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
根據你的來信所述,患有肝硬化,但化驗檢查AFP升高并不明顯,考慮可能是病情仍處于肝硬化階段,但程度發生了變化,受損傷的肝細胞再生且幼稚化,這時便具有重新產生AFP的能力。因此AFP會有短暫輕度升高,以后隨著肝細胞的修復,AFP會逐漸降低,直至恢復正常。
你的血清AFP屬輕微升高,思想上不要顧慮太多,壓力太大。建議你再到條件更好的正規醫院多復查幾次,定期檢測肝功能、AFP及乙肝病毒復制情況,一方面排除可能存在的檢驗技術上的誤差,另一方面進行動態觀察,看看AFP是否呈進行性升高。然后結合肝臟B超、CT或核共振(MRI)檢測情況,得出診斷結論。
南京農業大學醫院副主任醫師陳育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