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我國在8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鄉村旅游這種新的旅游模式,在經歷20多年的探索發展的過程中,鄉村旅游愈來愈被人們所認同推崇,現在已經成為了城市居民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最主要的選擇旅游方式之一,同時鄉村旅游經濟反哺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它已成為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并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商機。雖然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讓人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目前也正在經歷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期,如何讓鄉村旅游得到長遠穩定的發展,“創新”旅游發展模式,手段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博山區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為研究對象,對其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探析“創新”手段,在解決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并總結相應的創新策略,以期對促進鄉村旅游積極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創新;鄉村旅游;中郝峪村
一、中郝峪村基本概況
中郝峪村位于博山區池上鎮西南部,淄博博山地處魯中山區,是著名的山水之城,馳名中外的山東第二高峰魯山就坐落于此,而中郝峪村正地處魯山主峰之陽,是池上鎮較為偏遠的一個山村,全村共有89戶人家,290口人。中郝峪村依山傍水,天然植被繁茂,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由于中郝峪村處于海拔800米左右,這里晝夜溫差較大,氣候條件優越宜人,近年來省內外游客慕名到此到消夏避暑是絡繹不絕。全村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農戶在從事農家樂的經營項目,其中有5戶農家樂還被山東省旅游局評為4星級農家樂的稱號。全村的人均收入從2003年的2000元跨越到2014年均人收入24800元,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長了近12倍。
中郝峪村積極響應政府所提出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號召,提出“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共同富裕”的鄉村經濟發展的理念,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通過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打造特色綠色經濟,以農民穩健致富為發展根本,實現的了鄉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的良性發展,中郝峪村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順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發展規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成為中郝峪村發展的基本策略,更重要的是它為博山地區鄉村旅游品牌的樹立起到了模范帶動作用。
二、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中郝峪由于地處池上鎮的尾部,交通不是特別便利,要想吸引游客到魯山腳下的小村享受愜意的旅游生活,該村集資了15萬元一條便捷的直通小鎮的旅游之路,為方便團游、自駕游的游客的到來鋪平了道路,正應那句俗語“要想富,先修路”。為了改善鄉村旅游的居住環境,村里又投資50萬元,對村民的房屋進行升級改造,對全村60余戶無人居住的老宅,村里統一有償收回,統一改造成度假村。村里的廁所,垃圾由村里統一劃片管理,實現垃圾日日清,保持村容整潔,這些基礎設施的高標準的改善,都是為了全面提升旅游區的硬件服務質量,在軟件服務上,中郝峪村秉承的是游客要求至上的原則,游客來到中郝峪村一切尊重游客的選擇需要,村里的游客服務中心都會盡量滿足大家的個性化要求。鄉村的自然風景資源、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村民的樸素的民風,科學規范的鄉村管理共同構筑了中郝峪村旅游資源的主體。中郝峪村目前正通過對農村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村風民風,生態文明的創新型的發展改革模式的探討,最大限度的發揮農村的自然資源的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產業結構,維護生態環境,實現由農業生產為主導向旅游服務業發展的質的跨越。
三、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旅游資源未充分挖掘,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開發不平衡
鄉村旅游在開發的前期通常都會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的特色作為其發展的主要切入點,中郝峪村也沒有例外,旅游的模式主要是田園農業、農家樂、回歸自然的旅游內容居多,雖然已經的開發了農業觀光,綠色農產品采摘,吃在農家住在農家體驗等圍繞農業生產為主的旅游項目,但是還不足以吸引那些對鄉村民俗文化喜愛的人們的關注,很多人對鄉村旅游的體驗較為膚淺,雖然滿足了人們對大自然的追求與向往,但是缺乏精神需求及鄉村民俗文化氛圍。從總體上看中郝峪村目前普遍缺乏對鄉村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村民文化的梳理與整合,旅游資源開發的現實狀態還遠遠無法達到真正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各種旅游資源對于滿足游客的種種不一的心理訴求出現了失衡狀態,這樣的發展將不利于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二)鄉村旅游缺乏科技化營銷手段,營銷方式單一
中郝峪村在發展鄉村旅游之初時,農戶是呈分散式經營為主的,這種經營沒有統一的管理,往往處于一種無序化,因此在營銷的手段上每一個農戶還基本處于原始的推銷商品的階段,農民自己單獨印發一些自家農家樂的簡易宣傳冊或是名片在集市上散發,這樣的宣傳廣度,力度可想而知,基本起不到鄉村旅游的宣傳效果。而政府雖然認識到宣傳策劃的意義,但往往資金有限,投入宣傳費用較少,僅僅通過報紙、電臺進行簡單宣傳,這種傳統的宣傳方式,信息是單一化的傳遞,語言也較為模式化,因此游客在了解旅游目的地時比較模糊化,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階段,游客需要的是通過各種先進的傳播媒介,了解到旅游地的全面情況,游客希望通過更加高科技宣傳媒參與互動的方式了解旅游訊息,但是在鄉村旅游的宣傳手段中,通過高品格的對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包裝,并將其用過營銷方式打造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推廣給游客的意識、觀念、體系還沒有完善,這就需要創新鄉村旅游的營銷概念與模式。
(三)鄉村旅游缺乏科學管理服務體系,從業人員服務能力水平較弱
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服務體系,沒有懂得管理服務的團對為村里的百姓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建設性意見,中郝峪村在發展旅游過程中,曾經出現過村里經營農家樂的農戶,在食宿費用上的互相壓價,嚴重擾亂了,鄉村旅游公平競爭的秩序,而一些農戶為了拉到更多的客人不惜做賠本的生意,有時為了拉客人經營戶之間還出現的打架現象,這些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損毀了中郝峪村的旅游聲譽,由于沒有同一的服務質量的要求,經營農家樂的經營戶在菜品的質量、品種、價格方面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經營戶由于沒有接受過旅游服務的正規培訓,在接待游客的禮儀、服務態度方面也無法與規范化、專業化的旅游服務相比較,這些隱性的服務行為都給當地的旅游業的長足發展造成了阻礙。endprint
(四)鄉村旅游缺乏獨具特色的市場定位、整體規劃較弱
全國各地的鄉村旅游發展的形式基本大同小異,如何在鄉村旅游發展中贏得獨樹一幟的市場地位,準確的市場定位非常重要,在中郝峪村發展旅游的起步階段,由于對自身旅游資源沒有準確的認識,盲目開發了一些不適當地山區旅游的項目,各種旅游資源都擺在游客面前時,使游客反而覺得當地的旅游毫無特色可言,讓游客對山區鄉村旅游失去的興趣,再者村中的經營戶為了承攬更過的游客,私搭亂建住房,垃圾亂丟,污水橫流這都給美麗清潔的村莊帶來了環境壓力,對鄉村旅游布局的統一規劃,準確定位鄉村旅游的特色,迎合廣大游客的旅游需求,是鎮政府村委,以及當地百姓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四、中郝峪村鄉村旅游業在“創新”中求發展、求突破的發展策略
(一)創新旅游資源的整合方式
中郝峪村所擁有的豐富的綠色自然資源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讓游客呼吸新鮮的空氣,吃到無公害的有機農產品,居住在寧靜整潔的鄉野別墅之中,享受鄉村靜謐安逸的生活氛圍外,為了讓游客還能感受到濃郁的鄉村社會濃郁的人文旅游的元素,該村整理、挖掘鄉村歷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精髓,比如該村整理了博山地區的年俗文化,食俗文化、居住習俗、與該村相關的民間傳說,讓到此旅游的客人感受到博山地區豐富的人文資源,根據鄉村旅游市場的多樣性與多元化的特質表現,發展鄉村旅游應該創新整合當地的旅游資源,將鄉村的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山水資源、人文民俗資源等旅游元素有機整合,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人文品質的內涵。
(二)創新鄉村旅游宣傳營銷模式
為了使中郝峪村的鄉村旅游發展更上一層樓,要創新鄉村旅游宣傳的營銷模式,中郝峪村在推廣本村旅游項目時,樹立了“大市場,大營銷”的營銷宣傳策略,積極整合社會中的政府、企業、媒體等各種資源,實現依靠社會有影響力的宣傳平臺,實現社會資源優勢配合,達到整體營銷的效果。中郝峪村在營銷自己的旅游資源時,采取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絡聯盟,與此同時還采用了“行業聯合加企業聯手”的大旅游宣傳促銷方式,中郝峪村除了借助營銷平臺,創新營銷模式之外,自身也通過舉行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相親大會,CS比賽等活動,來進行鄉村旅游品牌的樹立與推廣,形成景區與鄉村發展建設于一體的旅游宣傳推廣理念。傳統的營銷媒體與現代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相互補充,聘請專業的網絡營銷人才,積極通過互聯網的轉播特點,加大對中郝峪村旅游的宣傳力度,通過制作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網站,隨時傳遞鄉村旅游的動態信息,利用好博山地區的網絡信息平臺,全面、詳實得將中郝峪村的旅游資源展現在互聯網上。在與企業聯手宣傳旅游路線時,與知名國內旅游網站聯合,共同構建鄉村旅游營銷網絡體系。
(三)創新鄉村旅游“公司化”經營運作手段
中郝峪村村委決定為了使鄉村旅游的發展規模化、正規化、企業化,在2011年成立了幽幽谷旅游開發公司,目的就是通過探尋“公司運作+個體承包+村民入股”的創新經濟運營模式,來實現村民的共同富裕。為了讓村民經營的旅游項目走向合理規范的道路,減少相互壓價帶來的惡性競爭,提升服務質量,幽幽谷旅游開發公司全權負責旅游項目的開發與運營,公司旗下所運營的所有旅游項目都承包給經營戶,公司負責統一制定旅游消費的價格,所有游客的接待與分配由公司統一安排,經營戶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升自身的接待質量,公司化運作通過科學化的運作手段,整合物力、人力資源,還促進了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加快了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旅游服務體系向鄉村覆蓋的進程。在鄉村旅行,城市中的游客也能享受到便利貼心的服務。通過各村組織旅游合作社、合作組織,推動村與村之間,旅游資源共享,合力開發旅游產品,使鄉村旅游經濟從個體化,分散無序化向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四)創新鄉村旅游發展理念,科學定位鄉村旅游市場
發展鄉村旅游以發展鄉村經濟為前提,以農民致富為根本,鄉村旅游雖然以為了接待、能周到服務游客的目的而改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文環境的提升、村規村約的制定更加制度化,但是鄉村旅游絕不是為了單純發展旅游而被動去完善鄉村中存在的各種不足,中郝峪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百姓謀福利為宗旨,以改善村容村貌、民風民貌為發展旅游的落腳點。開創發展鄉村旅游的新理念,以鄉村旅游帶動全村的綜合設施環境的治理與改善,以農民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動力反過來去創造更舒適的鄉村旅游環境,旅游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協調。中郝峪村通過對旅游市場的綜合分析,明晰自身鄉村旅游資源的優勢,以及對旅游市場游客群體的準確定位,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不斷向前發展,奠定了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結語:山東博山區中郝峪村是眾多鄉村旅游村莊中發展較為成功的典型之一,在經過了長期的旅游經營的探索之中,中郝峪村也曾經經歷了經營的失敗與如何探索發展鄉村旅游成功途徑的困惑,但最終通過鄉村旅游理念的創新,公司運作經營方式的創新、營銷宣傳模式的創新以及對當地特色資源整合的創新等途徑,贏得了旅游消費群體的認可與極佳的口碑。“創新”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根本途徑,唯有“創新”在鄉村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政府、旅游公司、民眾才能很好的把握市場、適應市場,最終占領市場,于此同時在創新之中,鄉村經濟才能穩步前行,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更高層次的需求。通過對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發展縮影的描述,中國鄉村旅游的大道必將是寬廣的,雖然會有磕絆,但是只要有“創新”,中國的鄉村旅游經濟將會在旅游經濟的總量中逐漸占有重要的份額。
參考文獻
[1]張樹民.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與政策保障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4
[2]何景明.鄉村旅游發展及其影響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