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詩
摘要:文章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對教學中交際性操練的理解與方法,探討外漢語教學中交際性操練的必要性以及方法,旨在更好地了解交際性操練在實際應用中所起到作用,完善理論,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及如何讓交際性操練真正用于實際教學之中,從而達到第二語言習得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交際;必要性;方法
一、進行交際性操練的必要性
隨著世界漢語熱潮的高漲和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對外漢語教學的交際性操練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交際性操練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來說是一種趨勢,一種必然。
(一)與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特點相一致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也是一種外語教學。語言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學好語言,語言是交際工具,教語言就是要讓學習者掌握這個工具,培養他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所謂交際性訓練,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所學知識在所創設的各種情境中進行運用,以真正讓學生掌握課堂內容,并能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符合對外漢語學科的性質和特點。
(二)與對外漢語教學的總原則相符合
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原則。這是總則,體現了語言教學的根本任務和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重視情感因素,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原則。交際性操練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到作用。交際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老師可以針對場合隨時用適當的方式方法進行糾正,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到學習,達到學以致用。在交際訓練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正是老師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分析學生出錯原因,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在交際過程中老師要把握好尺度,適度為止,過多或過少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此外,交際性操練還符合結構、功能、文化結合原則。“結構”是指語言的結構,包括語法結構和語義結構。“功能”指用語言做事,語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際任務。“文化”指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差異而影響到交際的語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語國家的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可見學習語言功能在于交際。
二、交際性訓練的實施
(一)交際性訓練實施在教學內容表現
交際性操練以生活實際為主。強調的兩個字是“交際”,也就是說要進行人際交往。所以,我們所教學的內容必須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比如像購物,問路,看病之類的一些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東西,達到可以進行交際的目的。如果我們所講述的東西都是脫離實際進行的,那么也就背離了語言學習的目的。交際性操練要有針對性,每個學生都不同,在操練過程中要針對個體差異進行操練。要介紹習俗文化。單純的學習語言形式,不懂目的語的文化習俗,最后的結果是學了語言卻不能得到正確的運用,常常引起誤會,影響交際。
(二)教學形式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
1.購物
我們都知道,在購物中,作為購物者,我們一般會用到以下幾種句式,如:這件(個)怎么賣?能便宜點嗎(或這個可以打折嗎)?好貴(便宜)啊?給我來一件(我買了)。等等這樣一些句式。那,怎么讓學生真正會用這些句式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交際性操作訓練了。老師先將這些句子教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試著去練習。這種方法屬于多對多、一對一與一對多還有多對一式教學的統一。比如班里現在有10個學生,買賣者各占一半。我們分別為其標上編號,如買者編為:買1、買2、買3、買4、買5;賣者:賣1、賣1、賣2、賣3、賣4、賣5。那在我們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訓練:(1)買者與其編號相同的賣者進行交易,這屬于一對一式。(2)所有買者都與賣者1進行交易,屬于多對一。(3)同一個買者跟五個賣者(五位賣家合伙賣同一物品)進行交易,這里要強調的是五家賣的東西都一樣,然后買家進行對比。這屬于一對多。(4)五位買家一起買五位賣家的物品(五位賣家合伙賣同一物品),屬于多對多。形式的不同,主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展開,有時候一種情景多種方式混合出現的場景也有很多。
2.數數字
有這樣幾種玩法,讓學生熟悉數字。首先用動畫的形式將1到10十個數字的形體顯現出來,再配合手勢教學生數數字。這樣做的好處是動畫的形式讓學生對數字的寫法留下深刻印象,手勢的表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大家圍成一圈,由老師說1,學生開始一個一個往下接。為了讓大家對數字排列更加熟悉,我們不按順序進行游戲。比如,老師說數字3,讓接下來的同學說其相鄰的兩個數字,并結合手勢表達。速度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逐漸變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每人用這樣的句子問:與X數字相鄰的兩個數字是什么?這是一對一式起到了交際性訓練的效果。
上述兩個例子很好地體現了問與答,那么我們還有其他形式進行交際訓練。如:(1)表演——講到某一個詞時,如:跑、跳。我們可以讓同學做出跑和跳的動作,這樣形象化的表演可以讓學生很快就可以明白這個詞的含義。(2)做、唱——講到過生日時,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做蛋糕的原料,讓學生動手做蛋糕,并學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讓同學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學會過生日一詞的含義。(3)辯論——其實就是分組討論,針對一個問題讓大家進行討論。(4)猜——老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同學猜答案。(5)畫——在講問路時,可以以畫畫形式教授。
以上方法由孫東惠老師提出,但我個人認為2、4、5等都可以歸入1中,無論唱也好,繪畫也好,都是一種表演形式,不過最終目的都在于讓學生在互動式的交際中學會應用。不管如何進行交際性操作,教師始終都要充當引領者的角色,對課堂內容要起到掌控作用。而學生要永遠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
綜上所述,交際性操練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是連接理論和實際的橋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理論方面仍有待加強,盡快縮小與實踐的差距,使得對外漢語教學真正達到完善。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endprint